您的位置:首页 > 编导 >正文

请问有上海大学或者上师大的编导考生吗?

来说说我考这个专业的经历吧。

我是2009年入学的。但是我第二年高考。第一年当我知道有这个专业的时候,离艺术统考只有一个月。我向我的班主任提出我要停止高三课程去备考编导专业考试后,被他阻拦了。原因很简单,成绩太差,考不上大学,何来一本。我家不是教职员工家庭,有二十分的加分政策。我也从来没有相关的专业常识。

高考对我来说就是赌博,在年级里排最后五十名的人,想用艺术考进入大学。但我2008年还是放弃了,最后差二本分数线十几分而落到了专科。

第一年我并没有决心要去上这个专业,完全是因为我成绩太差。

第二年我上了复读学校。

复读很苦,我瘦了二十多斤。不过不是我苦命读书瘦的,是自己故意减肥。

但当时我依然没决定考这个专业,直到编导艺术统考前两个月不到的时候,因为第一年我放弃了,我再次想起了这茬。

说这么多无关紧要的话,首先是想告诉你,考编导班第一要文化成绩。除非你父母在上海大学里任职。编导虽然是艺术考,但是并不是成绩就可以放松的。

第二年我有了自信去报考,停下复读班的课程。因为是对我自己文化成绩有信心。

接下来说我一个多月从零开始的备考。

我依然每天去上学,并没有在家待着。复读班比高三更累,上午全部是考试,语数外天天考,文理加一每周一次考试。上午考完之后下午上课,直到晚上十点。一周六天半都如此。

于是下午上课我就开始背“文化常识”。

考上编导班之后我发现班级很多同学来自同一个辅导班。当时上大自己有开设辅导班。所以大家都认识。但是我没有去上,而是上了上师大的辅导班。上大辅导班略贵,上师大辅导班只有两天上课时间,我只去了一天,所以就付了一半的学费,一百来块钱。

我同学里有人请了一对一的单独辅导,但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多必要。

我高中才买的电脑,父母每周给我两个小时上网时间,我不可能用两个小时去看电影,所以我在高中毕业之前几乎没有阅片量。

上师大的课程分析了电影《雁南飞》,放了几个短片。我第一次知道蒙太奇是什么,剪辑原理……然后下午讲了去年和再前年的短片考题。最后我问上师大买了昨天他们讲的文化常识课本。这就是我所有备考的课程了。

我想说的是,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的悟性!

我在上海大学七年,了解每个老师。也就是阅卷的老师们,到了研究生阅卷,我老师看到了我的考卷一下子就认出了我。

文化常识有明确答案的话,大多数都由他们的学生研究生批阅完成。但是主观题,比如“影评”和“故事创作”,都是老师们亲自批阅。

文化常识只能死记硬背。考研你的记性和你的知识储备。反正我在之前是为零的。所以我文化常识成绩很低,大概只有七十多分。

艺考分我高在影评和故事创作。但在此之前也是和大多数人一样零基础,最多高中爱写东西是我的喜好。

考试那天我在门口观察其他学生,很多帅哥美女,还有一些潮男潮女。在我们高三学生心中,这只不过是一个“捷径”,所以很多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千万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相信自己。

问问自己,你是真的热爱编导专业吗???还是只是觉得只是二本成绩考一本的一次机会。

我从小是个心思“复杂”的孩子。总是容易“想太多”。

影评之前我一篇影评都没写过,于是我上网看别人写的影评。现在应该网上有更多考试的资料可以购买。当时我们是没有的,只能自己找。

我看了一篇很牛逼的影评,是《超市夜未眠》短片的影评,在网上搜索。

从那篇影评里,我知道了“主题”、“人物塑造”、“构图”、“摄影技巧”、“影像风格”……这类专业词语。看到那个作者看电影的角度,从情节刻画人物,到主题分析,摄影对主题故事的阐释和作用……等。我认为,写影评要写出自己的角度,千万不能泛泛之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都能看出来的东西,批阅你考卷的老师并不会为此对你留意。只有写出你自己的观点!然后自圆其说,让他“记住”你,觉得你这个角度很新,新意角度加自圆其说。就是高分影评了!

基础的话作为一个高中生,能语文及格,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不要在影评里炫技,写一大堆牛逼的导演名字或者电影,老师看的是你的才华,你的视角,你的解读,即便你基础并不那么好,这不重要,大家都是没基础的。展示你自己的观点就行了!

我的影评是92分,大概也是前三名的样子。但是在此之前,我一篇影评都没有写过。记住:写出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

故事创作,这就太主观了,要靠考生长期的积累。

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是编剧。但在高中阶段,我根本不知道故事的结构,人物刻画……

不过是爱看小说,除了经典意外,也爱看女性向的网文。但我个人更偏爱写实主义的小说。

当时并没有写剧本,只是写故事。我们看到的照片就是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小女孩,中间有一条狗。和我同去的几个高复班的小姑娘编的比较像偶像剧。但我写的非常写实主义,写了生活里的一件小事。

分数高低也有可能和老师个人口味有关,但是当时我的故事创作分数大概80多分,前十几名。可在此之前,我们没有现在的孩子们的那些编剧理论书。

现在的编导考试可能有参考书,但当时我们是没有范围的,只有文化常识给了几个概念范围。一个多月的复习,我觉得也没必要去看书了。这三门考试需要书的只有文化常识,看谁死记硬背记得最多。但也有超出范围的题目。

但是因为我文化尝试分数低,所以最后总成绩排名到了上海市90名。五百多人参加考试,但是上海大学招收20人。也就是说我风险挺大。当年我们不是平行志愿,是志愿优先。也就是说我填上大掉了,后面就没机会了。

这时候就是我最开始说的,文化成绩了。复读让我的文化成绩上了六十多分,给了我足够靠编导的自信。所以最后我用了低了一本线大概十几分的成绩,加上艺考上海市90名,进了编导班。

最后,给你一个建议,考卷用黑色钢笔写。买一支好一点的钢笔,对于写作来说,一手好看的字绝对能加分。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