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导 >正文

写真是什么意思?

一、写真是什么意思?

现在的艺术摄影,俗称艺术照写真集。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写真”指的是“写物象之真”,也就是说画画的时候力求表现的物象的真实面貌,不管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都要达到“真”的画境。

二、国画和西方画风的透视差异

中西方传统绘画表示透视的方法差异在于,西方的是“焦点透视”,中国的是“散点透视”。

一、从画面的空间处理方面来看“散点透视法”是中国画独有的一种处理方式。这种方法具有超时空性,它可以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点的情节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则是从固定的视点出发来表现画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中西方透视方法的不同,与生活环境以及由生活环境导致的政治、文化差异有极其重要的因果联系。焦点透视就是一个人在看,里面透着浓浓的个人主义;而散点透视是一群人排开然后将所有人的视觉效果叠加,里面集体的力量不言而喻了。

焦点透视

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其基本原理,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就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原理的绘画。

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即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在平面上创造了三维空间。如果没有焦点透视法就没有西方的写实性绘画。

莫高窟第172窟讲究中心对称式两侧景物形成的斜线,与中轴线相连形成的透视感,而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才出现这种科学的透视法,比唐朝晚了600多年。

散点透视

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

扩展资料:

中国画重要的创作方法--散点透视

写生首先除了要注意代表传统国画中用笔技巧总称的“写”字之外,更要注意那个“生”字。在传统绘画理论中,从最初提到“写真”到“写生”,从“览之若面”到“气韵生动”。

无不重视这个“生”字,这是对物象生动的神情典型的姿态等客观造型上更高的艺术要求,又是作者活生生的个性气质及艺术风格。忽略了这些而只重形色上的酷似,只能是将生动的对象描绘成呆板的死物。

写生,特别是速写一定要概括、提炼。这可以说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方法和特点,也就是散点透视的方法。在写生的过程中,提倡用毛笔直接写生,这是从现实生活到艺术表现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只有坚持用毛笔直接写生。

才能把中国传统的造型方式与技法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们逐步掌握把生活的现象变成艺术形象的手段,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画笔墨语言。

自然是客观的,画家本人是主观的。艺术作品是主客观的统一。写生的过程是物我交流的过程,这样不同的人和自然交流的结果就不同。画出来的画也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侧重点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这样就有了艺术的百花齐放。

参考资料来源:

搜狗百科--散点透视

搜狗百科--焦点透视

中国网--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三、简述南宋四家的山水画风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并称南宋四家, 李唐作为承上启下的大家,以苍劲浑厚的“斧劈皴”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画之先河,是南宋山水画新风的创格者和奠基人。马、夏两人在师法李唐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成为南宋山水画的集大成者,影响画坛甚巨。他们在画山石时以水墨苍劲的斧劈皴为特色,淋漓痛快,画树则“瘦硬如屈铁”,而在取景上以局部特写的边角之景为特色,因而有“马一角”、“夏半边”的说法。以真实的细节来表现清新明润的意境,是前人所未有的新创。他们的这种山水画风对后世影响颇大,曾演为明代声势浩大的“浙派”,在文人画家中亦有唐伯虎遥接其衣钵,而民国时期的溥儒亦以此在画坛上闯出一片天地……此外南宋院体山水画风还深远地影响了日本画坛,其在东瀛声名之盛远超本土。 然而,后人对南宋以马、夏为代表的边角院体山水画非议颇多。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将“边角之景”斥之为“残山剩水”,与南宋小朝庭的“半壁江山”联系在一起,认为画家是在抒发山河沦陷的政治感慨,寄托了画家对故国的思念,用绘画来讥讽南宋朝庭的偏安一隅。事实上,这种观点未免牵强附会,以刘、李、马、夏为代表的南宋画派,在北宋画风将全景山水发展到极致的情况下,寻求独特新颖的表现手法,将北宋纪念碑式的“远观其势”的全景风光删繁就简为田园牧歌式的“近观其质”的边角一景,如同现代的摄影艺术,一取广角,一取特写。再者,南宋山水画家有地域之囿,多明了以一角半边的构图来迫塞的画面。另外,元代赵孟托古改制,大力提倡“画贵有古意”,主张改变南宋院体画风,强调绘画的文学性和书法性,造成此派山水画风在元代急剧式微。虽然南宋山水画风在明初曾激起浙派洪流,但至明代后期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后,此类画风明确被列入“北宗”,认为其过于粗放,“非吾曹所当学”,遂使之一蹶不振。由此可见,赵、董两人观点的提出都有特定的背景,但由于他们在其所处时代画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使得南宋四家画风在后世处于受排斥的境地,尤其受到文人画家的反对。就实际艺术成就而言,刘、李、马、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秀丽工致、构图新奇,成就卓越,观其画作,若临江而登高,观溪山之清远,一种清新爽劲之气扑面而来。尤其他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注重对物象客观真实性的描绘,在山水中追求独特的表现,值是再三玩味。

求采纳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