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导 >正文

高考考艺术类(编导类)要多久前开始准备?

很简单啊 就是在高三突击几个月 就行了
一般情况下 好好学 问题不大
我就是高三开始学的

编导适宜集训多久

我集训过。其实没什么,说什么集训一个月全是浪费时间,考试都是大众化的东西,基础的学好就行了,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我看了一遍书,去考试,过了,即兴评述说好就行了,有啥说,不能冷场。

高中学传媒广播编导具体学什么 考试流程 拿到专业合格证难吗

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时间内容:

02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初复试合并考试】

[2月26日-3月4日,网上报名安排]面试①自我介绍(1分钟)②回答考官提问(高中所学知识)③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表述观点并说明理由。

[3月1日18:00-20:30]专业笔试电视节目分析(重点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3月3日9:00-11:00]文化笔试考试内容为高中文化课中的语文、英语、数学。

03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初试】[2月26日-3月1日,网上报名安排]面试①分组讨论(考生根据考官提供的背景材料进行现场即兴创意讨论)②回答考官提问③有文艺特长的考生可以展示(除钢琴外,其它乐器或道具以及放音设备请考生自备,也可出示考级证书等证明)。

【查询初试结果、办理复试手续】3月2日8:30-12:00。

【复试】[3月2日18:00-20:30]专业笔试电视节目分析(根据提供的电视文艺节目,按照要求进行分析评论)。

[3月3日9:00-11:00]文化笔试考试内容为高中文化课中的语文、英语、数学。

作为一个编导生:我觉得我的高三不辛苦,大一也不轻松

我生活在福建沿海的一个小城市,家境一般,和普通人一样,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读到现在。

还记得在上大学以前,每当我产生惰性、我不想学习、我叛逆,家长和老师都会在训斥和教育我的末尾加上一句“现在你是会辛苦点,但是你用功读书,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谁都不会管你了。”

这句话令年幼无知的我对大学生活产生了许许多多美好的憧憬,同时,也对于大家口里“最辛苦的高三”产生了恐慌和焦虑。

但是,你要知道,所有的事情,听说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你必须自己去经历。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语文成绩都位于班级上游,有意思的是,我明明不热衷于写作,却总阴差阳错地,凭借作文为语基拉分。这可能绝大部分要归功于我那小学语文老师,当时她在年级里挑了几个作文写得较好的和较差的,课外分了几个小班辅导。当时只觉得浪费了我周末玩耍的时间,没想到学来的东西到了高中依然觉得受益匪浅。

我所上的高中,并不是市重点高中,仅仅是一所不断在申请一级达标文明学校的普通高中。到了高二我才知道,学校计划主推艺术生上本科,要做一个市里最牛的艺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于是开始有编导机构来学校招生,立志和学校一起让学生都能专科上本科,本二上本一。

当时来演讲招生的有两家机构,一家机构的主讲是一个看起来很有经验的年迈老教授,另一家机构是一个长的很好看但是骚里骚气的年轻男教师。后者自然更受学生喜爱,大家宛若超市大减价生怕抢不到一般地纷纷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而我,打了个电话给我妈,张口第一句话就是:“妈,这个机构的老师好帅,我要去这个机构读编导。”

但是,家长怎么会任凭孩子这样一通莫名其妙的电话就决定把孩子送去读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呢。

于是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先是询问了语文老师的意见,巧的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兼年段长也在,听到我提出想读编导的想法,基于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处于受老师重视的程度,他们极力推荐我去试一试,但是她们说的一句话是:“你可以试试两条腿走路,为自己留个后路,尽力上一个更好的大学。”

可能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明白编导这个方向和专业,那么,你以为我会在这里花一大段的篇幅从百度复制粘贴过来吗?不会的。我只说几点:编导是艺术类招生对文化分要求最高的一类,一般来说编导是指广播电视编导,当然也有文艺编导戏剧编导等等,讲人话版本就是导演、编剧、剧务该学的,编导生基本都要学,当然这是上大学的事情了。

我们那一届(16届)的福建编导生是必须要经过省考的,而当时省考的内容是:场面描述、故事编写、影评和面试。通过率是挺高的。

回到主线上来,这以后,我妈就带着我去两个机构听课,在两个机构之间抉择犹豫着,我外婆提出去寺庙求签,说是姨婆(从小到大的说法,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指外婆的妹妹)告诉她:有一座很灵的帝君,专门管这些孩子读书的事情。因此在一个晚上,我们就去问了帝君的意见,掷茭杯的结果便是我后来选的A机构。

老一辈人总是相信佛祖神灵,我也是处于半信不信的状态,但有一件很有意思的是,当时外婆在掷茭杯询问让我去B机构读编导时,茭杯狠狠地砸在了外婆的小腿,为此外婆还经常开玩笑地埋怨我,而后来,我也如愿地以省43名的成绩在省考获得高考前的首胜。

前面我不停在说我如何走上读编导这条路的经历,对于文化课的所谓辛苦只字未提。那是因为我认为在我高三的文化课中,我一点也没有感受到紧张和辛苦。前段时间思修课上,思修老师放了一段前两年学长拍的一个短片,讲的是关于他们高三时的励志故事,老师放这个视频给我们或许是要引起一些共鸣,但我完全感受不到,恕我直言,这个短片拍得太过片面,它仅仅提到了“努力学习的高三生”“为了梦想而努力的高三生”“因为贪玩而在高考失利最后努力复读的高三生”,作为艺术生的一类,我完全感受不到他们所谓的那种奇奇怪怪的努力。那段影片所传达的所谓“努力”,不过是认真读书罢了。但这种“努力”值得夸耀吗?为了自己的前途,或者说得肤浅一些,为了自己将来能生存下去,你多读点书值得夸奖吗?有一句话令我一直铭记于心的,现在我想将这句话送给那些觉得自己很努力的人:“有些人所谓的努力只是自己的愚蠢导致的,比如读书到半夜甚至天亮,如果这都值得炫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们远远比你努力得多。”

或许是天性使然,我对任何事情都着急不起来,哪怕高考在即,我也丝毫不紧张。这倒是和我认识的一个学姐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告诉我:“高考前的那一晚上,我紧张到根本睡不着,躺在床上满脑子想的都是第二天考试的情形,刚入睡就会梦见自己忘带准考证、迟到等等,一下又惊醒,翻来覆去最后干脆起来继续看书。”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高考前一晚是这么度过的,总之我睡得十分安稳。

大多数人的高三,或者是说我听说的高三,是学生们没日没夜的埋头做题,每天有都各科数不尽的试卷,每周都要考试,每个月都是不停地考试讲评做题讲评再考试。我承认,这样的日子我也经历过,但不到几个月。

高三下学期开学,我们学校不像某水中学那样地高压,也仅仅是在原有的程度加重一点练习量罢了,而我贪玩的本性也驱使我偶尔借“上编导培训班”的名义翘掉枯燥的课出去看电影,当时还为自己找借口说:我这是为学编导积累素材。我还记得当时看的电影是管虎的《老炮儿》。然而这样的日子没体验多久,我就要去福州省考了。当时一块去省考的同学朋友很多,总共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除了考试当天,我们基本都是结伴出去把考点附近玩了一圈。回来学习不到一个月,我们又出去校考了。先去了长沙考点,之后是福州考点,接着是北京考点。和之前一样,除了几个考试当天,其余时间结伴把长沙、福州、北京玩了一遍。当同学苦于题海战术的压迫向我诉苦的时候,我总会扔出各种各样的风景、美食的照片,讲述各种在旅游校考遇见的事情。现在一想,觉得自己的高三确实是丰富多彩的。

说到校考,我倒是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不知道大家,尤其是女孩子们,有没有那种习惯性抱着睡觉的感情很深厚的玩偶。我有一只白色的趴趴狗玩偶,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妈妈给买的了,只觉得小学的时候就每天抱着它睡,无论去哪里旅行也都会带着它,哪怕是后来去长沙校考的时候都带着它。然而, 去福州校考的时候,由于要带的东西 太多,我当时就将它留在了家里,却巧合般的,那一次在福州,校考前一夜我发了高烧,半夜两点钟还在医院吊盐水,第二天一脸懵逼的去考试。当时我和朋友打趣道:“说不定我的狗是我的守护神,离了它我就会出事。”后来去北京校考,去上大学,无论行李多重,我都会带上它。可能有人觉得幼稚,但我听说过这么一种说法“玩偶陪伴你99天之后,它就会有灵魂。”

而现在,我上了大学。经历一学期所谓的大一生活,我反而觉得,高三更加的轻松。

不知道别的学校别的大学如何,总之我的大学我读的专业,课表满到令我怀疑人生,除了周三下午公休之外,一周五天早午晚的课程满满当当。再者,我是一个从未体验过住宿生活的人,我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高三的时候回家就有热腾腾的饭,上了大一得在十二点下课时挤进人山人海的食堂窗口买一份饭;高三的时候回家就能摸猫逗狗,上了大一只能摸摸我的玩偶狗了。但是要我说,上了大学最大的变化,就是你真正的自由了。这种自由,是父母管不到你,更加关心不到你,当你想他们的时候无法随时见到。而正因这种自由是我们从小期待到大的,所以我们会肆无忌惮地去享受和狂欢。但这之后,才发现这种自由带来的是一种空虚和无助。

临近期末考的时候朋友圈流传这么一句话:”小学到高中面对期末考,老师带你刷怪升级买装备带你打boss;大学面对期末考,老师带着你往前一指boss所在的地方,说‘看到那boss了吗?怼他。’”是的,以前老师会跟前跟后督促着你学习,这样的关注甚至令你厌烦,但是到了大学,老师上完自己该上的课就走了,一个学期下来除了上课时间你可能见不到他几面。大学老师不会逼着你交作业,不会逼着你去学习,你挂科了也不会骂你。你在专业上有不懂的知识,你需要自己去查找资料;你没有完成作业,你得接受自己平时分数低的结果;你挂科,你得自己去复习自己补缺补漏去补考,如果你不,你修不成学分便无法毕业,这所有后果,都需要由你自己来承担。

在我看来,大学给了你充分的自由,但更多的,是给了你自我成长的空间。大学能成就什么样的你,都取决于你在大学过的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其实每个人经历的高三和大学都是不同的,我提出的也仅仅是以我一个人的角度所看到的和感知的,或许有人可以与我产生共鸣,也或许有人不认同我的看法,这通通无所谓,因为,我也仅仅是,一个人罢了。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