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播音 >正文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有哪些

一、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有哪些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四十七个国家的二千多个博物馆中,中国流失的文物高达百万件,多数为战时掠夺品。北京的一些收藏家表示,在境外参观时,看到大量中国文物,其中不乏圆明园的珍宝。在法国巴黎东南七十公里处的枫丹白露宫,有一个“中国宫”,其内的展品全部来自圆明园。其中,最大的展室屋顶上,有三幅巨大的工笔重彩佛像,画上有清干隆的鉴赏御印。大厅正面是镶嵌珠宝的屏风和宫扇,左侧是两个多宝阁柜,展示的文物包括珊瑚、田黄石、白玉等雕刻品,战国青铜器、历代瓷器、清皇帝的皇冠等。

在挪威伯尔根的实用艺术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着来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献,其中包括二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多为圆明园遗物,如石雕、玉器、青铜器、陶瓷、绘画、丝绣等。该馆的丝绣藏品堪称极品,其中一件仿宋徽宗“旭日初升图”的刺绣色彩鲜艳,技法高超。

欧洲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收藏有许多圆明园文物,如《圆明园全景图》现藏于巴黎博物馆,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所绘《圆明园四十景图》原画和郎世宁所绘的西洋楼透视图铜版画现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收藏有原藏于圆明园文源阁的《四库全书》部分图册,以及众多瓷器、金器、玉器等。

以下是部分国外博物馆重要中国文物的收藏:

- 大英博物馆:拥有3万多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品,其中包括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的东方艺术馆收藏。

- 大英图书馆:收藏有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包括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等。

-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以东方文物收藏著称,其中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

- 波士顿美术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包括宋、元时期名画如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等。

- 芝加哥美术馆: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闻名,其中一件战国提梁引人入胜。

-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包括唐代周颉《贵妃出浴图》、明仇英《侍女图》、清任伯年《荷花》等。

-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

-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陶瓷部有2000多件,玉器部有1200多件,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 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收藏有中国壁画、石雕、青铜器、玉器、绘画等珍贵文物。

此外,卢浮宫和其分馆吉美博物馆收藏数万件中国文物,东京国立博物馆也有大量中国文物收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品著称。

面对这些光彩夺目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我们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感到自豪,同时也为众多文物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民间企业积极在全球各地追索和赎买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一定成绩,但与流失的上百万、数百万件文物相比,回归祖国的文物数量仍然很少。

二、怎么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鉴赏哪一方面的啊,是音乐还是美术方面?有关美术的话,多看实例并进行比较,发现美与不足,看的多了,比较的多了,自己的审美能力自然也会提高。多跟这一方面的认识交流,取长补短也是可以的。

可以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入手,这是最基本的。。。

三、如何形容无价的艺术

艺术

目录【解释】

【种类】

【艺术与美术】

【艺术传播】

艺术 ART

【解释】

1.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例如:领导艺术。

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快感。

【种类】

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游戏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艺术”与“美术”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在东西方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它们。

【艺术与美术】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的概念仍是与技艺、技术等同的,但古希腊的绘画与雕塑在公元前五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已基本确立了一套古典美的标准,为日后艺术涵义的演变埋下了伏笔。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逐渐与美的等同起来,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方才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今天,英语中的art一词仍然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它既可以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其它各种艺术门类,有时又专门用来要指称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在很多西方著作中我们甚至还会看到,作者所说的art其实仅仅就是指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美术的一部分:绘画。而他们的the fine arts(我们直接译作“美术”),也仍然是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

“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当时蔡元培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还包括了诗歌和音乐。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分离开来,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学科,它包罗了美术、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书法等,也包括服饰、园林等很大的范围。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总之,在汉语中我们有艺术与美术两个词,它们的含义不同,指称的范围有别,而在英语中却只有一个词art,它既用来泛指一切艺术门类,也用来专指所有艺术门类的一个部分美术,甚至美术中的一个方面绘画。这便是东西方在艺术和美术两个词的含义和应用范围上的差异。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 ,,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即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以往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欣赏,大多采用简单的、直接的传播方式,传播的意义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传播功能落后,未能对艺术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近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迅捷发展对于艺术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电子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艺术传播方式和功能获得重大进展。它不仅使影视艺术成为当今最具有大众性的艺术样式,同时也将其中许多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影响到其它艺术样式,视像技术的优越性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艺术传播在当代艺术活动领域,已经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于艺术品的传播形式、规模、速度、周期、增殖量大小,以及对于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欣赏情趣等,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艺术的接受,包括艺术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是艺术活动的终点,也是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内在价值获得最终实现的根本途径。艺术接受者的鉴赏与批评活动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意义,它既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认知、诠释和创造,同时也是与艺术家的精神交流和对话。艺术接受还可以对艺术家乃至客体世界予以精神性反馈,从而实现艺术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联结,使艺术活动融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宏大系统中,并在其间发挥权极的作用。

是门类艺术与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比较学、艺术史学等相结合的学科。从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发展、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传播等各个方面,探讨人类艺术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未来的走向及变化。美术传播的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更着眼于美术领域中的大众传播,研究在新媒体背景下,美术作为传播信息和传播载体的种种问题。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