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播音 >正文

如何通过散文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散文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入门文体。但是散文要想写好,还是比较难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跟着课文上的散文,仔细学习散文技巧。

第二,要多练习散文的写作。

第三,要多看些经典的散文著作和名篇。第四,要看一些关于散文写作技巧的书。当然了,如果说能得到一些散文作家的指导。这对孩子的散文写作,效果非常明显。

怎样通过写散文来提高写作水平呢?

1要善于观察,善于掌握在生活中发现的素材。

2要勤练。

要善于动笔,不要光想不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经常动笔,时间长了,对写作会产生畏惧。

3.要多修改。

文章写好后,自己先认真读几遍。每读一遍,都会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修改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4.揣摩修辞和造句。

仔细揣摩修辞和造句,可以锻炼用词准确的能力

写作从哪儿开始比较容易,散文、诗歌还是小说?

谢邀问,回答,刚开始学写作,学写散文比较容易些。“散文不求形式上的整齐,不对仗,不押韵的“散文”文体文章,包拾杂文,小品文,报告文学,随笔,传记,游记等。“散文”形散,意不散,写作者写作要注重描写题目的主题意境,核心价值的凝聚力,突出彰显写作“题目的中心思想表达意识。以上回答仅供参考!谢谢!

我是文子心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凡事都有个第一步,无论学生、还是成人。

问题有三个关键词:写作、开始、容易。凡事都不易,开头则更难。这个难在于选择,在于从何处下手?笔者认为,写作选择什么文体:散文、诗歌、小说,应该因人因文而异。

一、选择哪种文体,应看自己的兴趣爱好。

总体来讲,初涉写作者,散文相对容易掌握一些,只要把握着“形散神聚”的原则,写作者可抒情亦可叙事,自由发挥空间相对多一些。诗歌要求“魂精句练”,富有跳跃节奏感,虽然可以发挥想象力,但对语言的掌控和诗意的点睛相对有点儿难。小说则更难掌握一些,除了语言功底,还需懂得人物刻画,谋篇布局,主题思想更是小说的核心。

但这也不是说,初涉写作者只能先去写散文,而后才能涉猎诗歌小说。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就是写诗歌成了名,后又写散文写成了著名。笔者是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处女作是篇特写,后来一直写小说,进报社工作较忙,就多写散文、随笔、评论等。写作从哪种文体下手,还是看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平常阅读或者练笔,喜欢诗歌,还是喜欢小说;是长于抒情,还是长于叙事。当然散文二者兼而有之。而且还要看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适合哪种文体。

写作是一种爱好,需要有点儿天赋,但贵在坚持、努力、创新。写作水平的高与低,与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关系不是很大,而且有捷径可走。写作需要技巧,但这种技巧多靠阅读、感悟、摸索。别人讲的再好,你需要悟到学到,才能变成自己的。而且教文学概论、写作课的大学教授,写出的作品不一定就比草根作者的作品好。在此插个笑话:我女儿大学毕业写论文以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为话题,她的导师看完后说:我申请加入省作协,你要当我的推荐人哟!女儿满口答应,因为她在大二时己加入省作家协会。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论采用哪一种文体,内容最好是自己熟悉的,而且对此有所感悟的。

写作的动力往往是有感而发。对生活、对事物、对感情,有了某些触动,由此而产生了某种认知和感悟,有一种想表达,想与人分享的冲动,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和动力。写作是一种创作性的行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写作需要调动作者的想象力,可以虚构,可以穿越,但“万变不离其中”,任何创作都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光讲理论有些空泛,还是举个小例子来说明。别人如何写作不甚了解,还是拿女儿来举例。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住房,更是无法与现在相比。我家的住房是单位分的,30平米,大室小室各一间,一个不到2平米的厨房,两家一个厕所。一家三代外加保姆都挤在一个屋檐下。因老人瘫痪在床,只能请保姆同住在小室,我们一家三口会客、吃饭、学习、睡觉都集中在14平米的大室里。一个自制的三人沙发,白天是座位,晚上是女儿的床。因我和爱人都在新闻单位工作,晚饭后,一个趴在茶几上一个趴在床边,各忙各的。三年级的小女儿做完功课后,便独自画画、做布娃娃。那时孩子的玩具很少,我女儿除了一副玻璃跳棋,还有一个存钱盒。一天上,照例的各忙各的。女儿没有乱画而是在乱写什么。她拿来给我看,原来是一篇小文字。前面是描绘她的存钱盒:一座有烟囱的欧式洋房,院子有花园、有栅栏,有小路,烟囱是投币的地方。小文的后面就是女儿想法了,她说自己长大了想当一个设计房子的人,要盖很多很大的房子,房子里有属于自己家的厕所,吃饭的地方可以摆一张桌子,她想让奶奶能够躺得更舒服,她不想让爸爸妈妈总是趴在床边写文章。她更想自己也有一张床,因为她的个子己长高了,睡沙发会伸不开腿的,因为翻身,不小心会摔在地上的……看着看着,我己经泪流满面。

女儿的这篇小习作发表在当年《兰州报》的“七色花”副刊上,后面附有编辑的点评:“安得广厦千万间”,有点小杜甫的味道。当时女儿不到十岁,上三年级。

三年级的女儿可能知道杜甫,但非懂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她只是写了自己看到想到的,写了自己的渴求和希望。

我想说,只要想写,就放开去写,心里别装太多的条条框框。写作也是一个边实践边学习的过程。如果连迈步都前思后想,那就永远无法在文学之路上行走。

原本还想写一下写作者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挖掘素材,如何用好用足素材,以及文章之灵魂的提练及表现。只是篇幅有限,只好舍弃,如有悟空问答提及此类话题,再与头条友相互交流学习!

我是文子心语,以上的文字仅是自己三十多年来坚持写作的一点点心得体会,没有理论依据。见笑!见谅!如有不对之处,友可以善意交流,但不喜切勿喷!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