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表演 >正文

关于京剧纪录片的名字 关于京剧纪录片的名字有哪些

一、京剧趣谈关于京剧的奥秘?

京剧的趣点有很多。比如脸谱,不同人物不同性格脸谱的图案和颜色是不一样的。再比如京剧的场面,就是乐队,分文场面武场面。每个行当的就是本身的趣味。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梅兰芳的样,尚小云的棒,程砚秋的唱,荀慧生的浪。

在比如京剧的舞蹈,像霸王别姬里的舞剑就借鉴了太极里的知识,其美不可用言语形容。

再比如京剧的虚拟性,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总之还有好多吧。

二、关于京剧的港片?

1、《虎度门》

虎度门指京剧戏台两侧出入口。

《虎度门》是由香港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于1996年出品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电影,该片由舒琪执导,萧芳芳、袁咏仪、李子雄、陈晓东等领衔主演。

2、《刀马旦》

《刀马旦》是由香港寰亚影视发行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徐克执导,钟楚红、林青霞及叶倩文领衔主演。于1986年9月6日在香港上映。讲述京剧演员在时代大潮中的不同选择和曲折命运。

三、关于京剧的文案?

喜欢京剧,只因它唱腔优美圆润;荡人心魄令人无比陶醉。

京剧的音乐伴奏安稳,演员的表演安详;不疾不徐不刻意的一唱三叹。

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和语言,它一直都是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

描写京剧的句子:

1、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啊!

2、京剧是中国传统术宝库内的一颗明珠。

3、京剧是国粹,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

4、宏伟的场面,沉重的响声,击鼓的后生,绮丽的舞姿。

5、京剧分文戏、武戏、群戏,人物角色有生、旦、净、丑。

6、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自豪!

四、关于京剧的名言?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当场一字难。当场不认父。千学不如一见。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技要稳准狠。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以上摘自《齐如山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齐如山著)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学问学问,多学多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山高勤为径,艺海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在人前夺萃,必须人后受罪。演员四字诀:学(模仿)、会(功夫到手)、通(融会贯通)、化(再创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识才善教人出众,盲目授徒贻误人。园丁血汗育蓓蕾,赏花须谢育花人。集众家之长,补自身之短。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语)。台上讲戏格,台下讲人格。救场如救火。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看热闹。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气乃声之源,气为音之帅。一偷气,二换气,三运气,四喷气。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上丹田(头腔、鼻窦上两眉之间)发声共鸣点,中丹田(肚脐、上腹部、横隔膜)气息支持点,下丹田(肚脐下三指小腹)提气发力点。声腔三要素:吐字、行腔、气口。

擒字如擒兔,每字圆如珠,一字走了调,满盘都是输。既要将字咬准,又莫将字咬死。不要音包字,而要字带音。不吃字,不嚼字,不裹字,不割字。唱戏吐字不清,犹如钝刀杀人。字似骨头韵若肉,板如老师是节奏。咬字头,送字腹,收字尾。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唱是一条线,不要一大片,若是一条线,音清整稳远;若是一大片,音噪乱散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明曲情,达其意,明戏理,知戏情。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共鸣;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同情;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入心;演员不动神,观众便走神。不能千人一面,千歌一曲;力求一人千面,一曲多变。有情没理戏演歪,有理没情戏演干。饱打饿唱。

音散、音暗多喊“咿”,音紧、重喉练“啊”音。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到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此48字为梅兰芳练声保喉经验)

有板若无板,无板却有板。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慢板不拖,快板不赶,散板不散。

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节奏感人的音。

五、关于京剧的俗语?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私下练,台上见。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六、关于京剧的书籍?

京剧知识手册.大专院校京剧讲座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 (河北辞书出版社)

中国戏曲通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七、关于京剧的故事?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

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

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

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

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八、关于京剧的歌?

梅葆玖大师《梨花颂》

《梨花颂》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杨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词,属于京歌。内容直接呼应《大唐贵妃》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主题。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色,此剧结构严谨,词曲典雅,意境深渊,回味悠长,感人肺腑。

九、京剧招数的名字?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它的基本功是“四功五法”,其中四功就是指唱念做打,唱就是指借助唱腔表达戏曲冲突和人物情绪;念是指京剧的念白,与唱相协调;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打是指传统武术的舞蹈化。

  “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其中手就是指手势、眼就是指眼神、身就是指身段、步就是指台步,法就是指以上四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表演要素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是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修养。

十、京剧画的名字?

《龙吊孝》、《白帝城》、《李陵碑》、《四郎探母》、

《赤桑镇》、《上天台》、《凤还巢》、《龙凤呈祥》、《遇皇后.打龙袍》、《打金枝》、

《三娘教子》、《乌盆记》、《天女散花》、《浣纱女》、《宇宙锋》、《生死恨》、《穆桂英挂帅》、《廉锦枫》、《贵妃醉酒》、

《杨门女将》、《断密涧》、《十老安刘》、《望江亭》、《战太平》、《梅龙镇》、《定军山》、《文昭关》、《春秋配》、《红娘》、《徐母骂曹》、《洪母骂畴》、《哭秦庭》、《捉放曹》、《击鼓骂曹》、《白蛇传》、

《赵氏孤儿(《搜孤救孤》)、《岳母刺字》、《金玉奴》、《打金枝》、《望儿楼》、《野猪林》、《长板坡》、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