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表演 >正文

京剧起源于清朝英语翻译 京剧起源于清朝英语翻译是什么

一、京剧起源于明朝还是清朝?

京剧起源于清代。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京剧在清朝叫什么?

京剧,在清朝曾称平剧或徽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京剧起源于哪个国家?

京剧起源于中国(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清代乾隆1790年间“在我国南方演出.,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湖北汉调的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并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京剧遍及中国,走遍世界,2010京剧被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也成为中国的国粹)。

四、京剧起源于什么年代?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当时为给乾隆祝庆,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来到京城献艺,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在融合昆曲、秦腔、京剧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快速发展,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京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京剧起源于哪个市?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其实京剧是起源于江南地区,后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不断的交流融合,形成了京剧。

六、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京剧起源于清代。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七、京剧起源于什么朝?

关于京剧起源:  

清朝庚戌年(公元一七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是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全国各省有名的戏班,都被召进北京演戏庆寿。首先,“安庆徽”戏班的名旦高郎亭应命率 “三庆班”入京祝寿,随后,“四喜”、“春台”、“和春”也接踵而来。这是徽戏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戏曲舞台。当时,被统称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为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的庆典演出结束后,没有南返,留在了北京。从当年的十月中旬起,他们就转入民间戏曲舞台献艺了。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同治六年(1867),京剧传到上海。从而使之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京剧在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之后,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八、什么涮羊肉起源于清朝?

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在元代,第二种是起源于清朝,第三种是起源于宋辽,具体如下:

1、元代

当年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在人困马乏的时候,猛想起家乡的菜肴,于是就让军厨去做,但是这个时候发现有敌情,于是厨师就将羊肉切成薄肉,在水中涮好,忽必烈吃完之后,翻身上马迎敌,获得胜利。

战胜回营后,成吉思汗叫军厨再做一次,而这次军厨又配备了不少的小料和配菜,将领们吃后人人赞不绝口,于是众人请求忽必烈赐名,于是忽必烈赐名“涮羊肉”。

2、清朝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初。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举办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由清真馆经营。《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

3、宋辽

从考古资料看,内蒙昭乌达盟敖汉旗出土的辽早期壁画中描述了一千一百年前契丹人吃涮羊肉的情景:3个契丹人围火锅而坐。有的正用筷子在锅中涮羊肉,火锅前的方桌上有盛着羊肉的铁桶和盛着配料的盘子。这是目前所知描绘涮羊肉的最早资料。

比辽壁画时间稍晚一些的南宋人林洪在所着《山家清供》中也涉及到涮羊肉。他原本是对所吃涮兔肉极为赞美,不仅详细记载兔肉的涮法、调料的种类,还写诗加以形容,诗曰:“浪涌晴江雪,风翻照彩霞。”这是由于兔肉片在热汤中的色泽如晚霞一般,故有此诗句。

九、京剧起源于什么时候?

一、京剧的起源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当时为给乾隆祝庆,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来到京城献艺,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在融合昆曲、秦腔、京剧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快速发展,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京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的行当即京剧的人物角色,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后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逐渐归入“生”行,现在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1、生角。是指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须生(即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等。须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如带雉翎的大将)、纱帽生(即官生)、扇子生(即书生)、穷生(即穷酸文人)等。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角。是指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在京剧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中,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出现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也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

3、净角。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主要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

4、丑角。主要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等。

十、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十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汇,京剧才算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划人物。京剧的角色主要分为:生(男性)、旦(女性)、净(男性)、丑(男性、女性皆有)四大行当,此外还有一些配角行当。脸谱是京剧中最有特色的艺术。人物的忠奸、美丑、善恶、尊卑,大都能通过脸谱表现出来。比方说,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蓝色喻意刚强勇猛,黄色表示人物残暴,金色和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通常认为,18世纪末是京剧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当时,不仅民间戏曲演出很繁盛,皇宫内戏曲演出也很多。因为皇家贵族们都喜爱京剧,宫廷内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京剧的表演、穿戴规制、脸谱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宫廷与民间的戏曲相互影响,使京剧获得空前发展。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是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繁荣的标志是诸多流派的产生,最著名的是梅(梅兰芳1894-1961)、尚(尚小云1900-1975),程(程砚秋1904-1958)、荀(荀慧生1900-1968)四大派别。不同京剧流派都拥有一大批著名演员,他们活跃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舞台上,京剧艺术舞台盛极一时。梅兰芳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他8岁学戏,11岁就登台演出。在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30年,梅兰芳又率团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京剧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传统艺术精华而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如今,北京的长安大戏院长年上演京剧剧目,每年举行的国际京剧票友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京剧爱好者,京剧还是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中的保留项目。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