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表演 >正文

京剧书的发源地,主要的特点?

一、京剧书的发源地,主要的特点?

京剧的发源地是安徽,主要特点字正腔圆,表演大气,接地气。

二、京剧西皮发源地?

西皮起源于秦腔,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了西皮。

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西是指地理位置,皮是唱段的意思,一段唱就称一段皮

京剧西皮曲调是由武汉地区的汉剧为主而产生的,二黄则是由安徽地区的徽调产生的,以前京剧俗称皮黄就是由此而来。

三、京剧发源地是哪里?

京剧的发源地在安徽歙县,这里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京剧的主要特点是吸收了徽剧、汉剧、秦腔、昆曲等多个剧种的特色,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剧种,主要腔调为皮黄腔。

京剧在刚形成的时候,其实是叫皮黄戏,因为它主要的唱腔就是皮黄腔,后来改名为平剧,又因为平剧进京的原因,再后来才改为京剧的。京剧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瑰宝,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

同时,京剧的唱腔节奏也是比较独特的,是由板式来确定,包括原板、慢板、三眼、流水、快板等,除了一桌二椅,京剧始终象征着中华传统艺术,融合文学、表演、音乐、舞美,看似简单却能够带来京剧纯粹的美,所以成为在地方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并且,京剧的发展是比较好的,全国上下对于京剧这种剧种都是比较喜欢的。

四、京剧头饰特点?

女人的头饰主要分为三类

1.点翠头面

点翠头面是用翠鸟的羽毛剪成一小块一小块之后贴在金属的底板上制成的,是头面中最高级的一种,据说现在为保护翠鸟已不准再制了,如果用颜色相近的绸子为材料代替制作,因为没有天然羽毛呈现的光泽,效果差很多。戴点翠的女性在剧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至少她的父亲或丈夫是朝廷高官;宫中的后妃在不戴冠的时候也戴点翠头面。

2.水钻头面

水钻头面也很漂亮,各色的人工钻头饰戴在头上,增添了美丽旦角的丰采!但要注意,有钱的平民人家妇女固然戴水钻,可是戴水钻的人物不一定是有钱的,反而她很可能是很穷的,比如一些乡下小姑娘,在京剧舞台上由花旦扮演,她们身份低又贫穷,可是为了美,照样戴水钻。做ㄚ头的女子也戴水钻,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呢?甚至于明明剧中是出家人,已经剪去一头青丝,但如果她是个美丽的出家人还是这样的扮相!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京剧不写实、处处求美的基本精神。

3.银泡头面

戴银泡头面的就真是剧中贫苦、扮相也显得贫苦了。这种头面相当素雅,外面镀了一层银,戴的时候也不另配草花。最典型的:一是穿青褶子的青衣戴;二是罪犯戴。跟其它头面比起来,因为银泡头面没有顶花,换言之,增加不了演员整体扮相的高度,所以难怪比较矮胖的演员最怕这种扮相。

五、京剧脸谱特点?

京剧脸谱的特点有三种,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三、图案是程式化的。

它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关于脸谱跟京剧行当有关,“生”,“旦”一般都是素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现在的脸谱已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六、京剧的特点?

京剧的特点:

1、表演的程式化,表演的过程和京剧的形式是固定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标准。

2、服装的规定,每个人物形象具有特定的声腔,表演的动作,唱念做打等以及及服装、脸谱、道具。

3、舞台和时空方式,京剧的舞台没有大幕,观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舞台,而且舞台一般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

4、唱腔,京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唱腔主要以西皮、二簧为主,其中西皮主要用来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5、京剧融合了多种表现形式,例如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

6、虚拟性,通常京剧演员会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以此引起观众共鸣。

七、京剧水调歌头特点?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前人盛赞“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这首词从总体看,作者在和明月对话中既展现了奇思遐想,同时又透露出哲理的光辉,这样,它和一般中秋词孤立地吟风弄月迥然而异。

2、这首词以月起,以月终,结构天然,无雕刻斧凿之痕迹。

3、这首词,就句式看,上下片中字数相等的句子多至五对(五言的三对、六言的两对)。另外,措词也很讲究,使读者读起来节奏铿锵,音律和谐。

苏词的特点:苏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 ,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他的代表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表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的执着和追求,开阔的胸襟,放达的思想成为豪放派词家的典范。

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是苏诗苏词浪漫主义的基调;联想的丰富,比喻的新奇,结构的变化不测以及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是苏诗苏词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八、京剧人物特点?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服装,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四百多个。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九、京剧配乐特点?

京剧的音乐,整个乐队不超过十个人,每个人都须兼掌一种以上的乐器。乐器分管弦乐与打击乐两部分。

管弦乐有胡琴、二胡、月琴、弦子、笛、笙、唢呐等,以伴奏歌唱为主,但也有时用衬托表演动作,如有时剧中人在打击乐声中出场,锣鼓停了,衬上一个胡琴"过门",表示人物内心在思索一件事,或是看见一件什么事物,然后再继续接上打击乐器。 也有时用来代表效果,如马嘶、鸟鸣、鸦叫、儿啼……有时还合奏一套乐曲,烘托表演动作。

管弦乐以胡琴、笛子为主要乐器。打击乐有板、单皮鼓、堂鼓、大锣、小锣、铙钹、齐钹、撞钟、云锣、梆子等。

它们主要用来衬托演员的舞蹈动作,包括起止、进退、旋转等,特别是能烘托、渲染武打战斗时的气氛。有时也用来代表效果,如表现时间早晚的更鼓、更锣和风声、雷声、水声等等。

其中以板和单皮鼓、大锣、小锣为主要乐器。 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板和单皮鼓,它是整个舞台上乐队的指挥。它从开幕到终场,都掌握着管弦乐和打击乐的进行。它一方面要紧密配合演员的动作,指挥乐队伴奏,一方面还要在演员歌唱、念白时作节奏的调节和衬托。

十、京剧趣谈特点?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