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表演 >正文

满族特色节日? 东北满族特色?

一、满族特色节日?

1、春节,是满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蓝、白色)、挂“福”字。午夜分发“神纸”之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

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取“更岁饺子”之意。还要把一枚铜钱(富家有的用金钱小保及宝石等),暗放饺子中,谁吃到了则终岁大吉。

除夕,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可达二丈,上扎松枝,高挂红灯,红灯至初六,夜夜不熄。宫廷中则于腊月二十四日悬挂“天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出灯止。

2、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满族除挂彩灯外,还制作“冰灯”,元宵节的主要内容不是吃元宵,而是观彩灯。满族聚居的市镇,街道上悬挂起成千上万只巧夺天工的彩灯。农村还有元宵节晚上“蒸面灯”之俗。晚清广州“羊城灯市”中,以旗人所制灯最为璀灿夺目,成为广州一种特产。

3、正月十六,北方各地满族妇女,盛行卧冰与“滚冰”,象征着去除晦气。

4、正月二十五“添仓”,祈求丰年。

5、二月初二“龙抬头”祈求风调雨顺。

6、三月三“开马绊”;清明节“祭墓”,上坟插柳。

7、端午节要外出踏青、击球、赛秋千等。近年来,各地满族多有庆祝“颁金节”的民俗:后金时期,皇太极于1635年农历10月13日,将族称定为“满洲”(或作曼殊、满殊),满族人把这一天作为满族的诞生日,举办满族“命名日”,即“颁金节”的庆祝活动。

二、东北满族特色?

饮食文化:他们的主食丰富多彩,包括汉族吃的饺子、米饭,此外还有其本族特色酸汤子、停悸等。对于年糕、饽饽这样较甜的食品更为喜爱。我们现在吃的许多食品也是从满族流传过来的,例如“萨其玛”、“驴打滚”等。满族人生来性格豪放,他们喜欢食用全羊席。

服饰文化:满族人穿着打扮与中原人形成鲜明对比,满族服饰与汉族服饰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拥有极强的宗教色彩,但是近些年来也开始向着时代性靠拢。满族最开始是信仰萨满教的,万物有灵是萨满教所主张的内容,满族人将这些宗教元素融入到他们的穿着打扮中,大到身上穿的衣服,小到耳朵上佩戴的饰品,甚至从发型上也可以看出宗教元素来

民居风俗:民居与中原汉族的房屋结构有所不同,五檩四臼是满族房屋具有的最大特点。大多数门户都是三间房,根据房间数的不同,其开门的方向也是有规定的。厨房靠近屋门口,窗户不是左右式的,而是上下式的。南北大炕也是满族一大特色,并且两者之间还有一条被称为“万字炕”的连接体。一个直系家族通常会生活在一起,但晚辈在结婚时需要通过幔帐等物品遮挡。基本上每家每户的房梁上都会有两个钩环,这是为了方便“摇车”。用木板插在房子周围,作为家里的院墙,人们将这堵墙称为“夹杖子”。

三、满族文化特色?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以下是满族文化特色的一些方面:

1.传统服饰:满族的传统服饰极为丰富多彩,通常以骑马、射箭、征战为主题,体现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战斗精神。传统的男装称为“衣介”,女装称为“裳配”,两者搭配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饰体系。

2.传统音乐:满族的传统音乐风格独特,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其中包括长调、短调、舞曲等不同类型,常常与舞蹈、歌唱等活动相结合。

3.传统舞蹈:满族的舞蹈也非常有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顶碗舞”。这种舞蹈需要舞者手持一个瓦罐顶在头上跳舞,非常有趣生动。

4.饮食文化:满族的饮食文化也很有特点,通常以猪肉、羊肉和奶制品为主要食物来源。同时,他们也善于制作各种面食和糕点等食品。

5.敬酒仪式:在满族文化中,敬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活动。无论是在庆祝节日还是祭祀祖先时,都需要进行敬酒仪式,以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

四、满族民族特色?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那么满族到底有怎样的风俗和特点呢?

实际上,满族的风俗和特点是比较有特色的。

1、风俗:满族是比较注重礼节的,对于老辈是三天行一次小礼,五天行一大礼。在路上即使是遇到不认识的老人,也要鞠躬问好。在婚嫁方面,比较流行早婚、迎娶大龄女子。

2、特点:满族人的眼睛大多数颜色偏黄或者是褐色,鼻梁也是比较直挺的,少数人的头发和胡须颜色都是发黄的。以上就是满族的风俗和特点,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的。

五、满族有什么特色?

1、风俗:满族是比较注重礼节的,对于老辈是三天行一次小礼,五天行一大礼。在路上即使是遇到不认识的老人,也要鞠躬问好。在婚嫁方面,比较流行早婚、迎娶大龄女子。

2、特点:满族人的眼睛大多数颜色偏黄或者是褐色,鼻梁也是比较直挺的,少数人的头发和胡须颜色都是发黄的。以上就是满族的风俗和特点,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六、荷兰表演特色?

荷兰戏剧

荷兰戏剧可以溯源于12世纪。最早的戏剧多为宗教剧。也有一些世俗剧,其中有一种叫“阿贝尔”(意为“优美”)的艺术剧,又称“巧剧”,主题多描写爱情与婚姻,每出剧里都穿插一场笑剧,表现人民愉快的日常生活。

七、满族有什么特色食品?

1、萨其玛: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萨其玛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以其松软香甜、入口即化的优点,赢得人们的喜爱。满族入关后,萨其玛在北京开始流行,时至今日,萨其玛作为满族饽饽的美味,已经从北方传遍了全中国,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食品。

2、粘豆包:也叫“年豆包”,是由糜子磨成的黄米面做成的,馅是用豇豆、红小豆、绿豆或芸豆做成的,是一种源于满族的食品。粘豆包有多种吃法,可蘸白糖吃,吃起来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着吃,品其香甜、酥脆;小孩子们冬季里还愿啃冻了的粘豆包,练其牙齿,吃着玩。

3、大酱:满族人喜食大酱,制做豆酱的历史悠久。满族人家多数在年前将黄豆洗净、烀熟、捣烂做成酱块,放在屋里高处,使酱块发酵,等到来年农历四月十八前取下酱块刷净,掰成小块入缸,一层酱渣一层盐,再加入适量清水,每天日晒打耙,缸上蒙一层纱布,防止刮风进入杂物灰尘,经过一个多月的日晒,酱色深红,即可食用。豆酱制作简单又易保存很长时间,是一年四季中常食的佐料。

4、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流行于东北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一带,是满族夏季常吃的一种传统特色美食,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口感细腻爽滑,营养健康,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一道绿色营养美食。

八、满族服饰来历和特色?

满族服饰比较有传统特色,主要分四部分:

帽饰: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

服饰: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袍(即长袍)、马褂、坎肩、套裤。旗袍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马褂则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

鞋饰: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冬天穿猪皮或牛皮靴,年迈老人多数穿高腰毡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宽、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具体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头鞋、尖头鞋;

佩饰: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

九、满族特色纪念品?

1、满族荷包

荷包一般有元宝、鸡心、葫芦等形状,缎面居多,颜色奇异,绣花有结有带,坠有料饰,小巧玲珑,美观大方。原始的荷包是用兽皮制成的,形状较大,装有食物,后来荷包逐渐由绫罗绸缎缝制,并绣有图案。规格也逐渐由大变小,功能也由装食物改为装香料、散银钱等。

2、满族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是满族妇女挂在身上装香料、香花的装饰品。香囊质地种类很多,有玉镂雕的,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一般制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等,囊多是两片相合中间镂空,也有的中空缩口,但都必须有孔透气,用以散发香味。

十、满族的五个特色?

1、善于博收

满族是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

2、姓氏众多

历史记载,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分化出数个新穆昆。

也有将满姓汉语音译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的,如佟佳氏简称佟,马佳氏简称马,还有图、德、大、暴、呼、阿、肇、西、布等姓氏,大多数是将原来的满姓用汉字来进行简称。

3、善于射箭

满族先民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崇尚骑射。婴儿初生时,悬弓箭于门前,象征他未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射手。男孩六七岁时,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稍长,就骑马佩箭驰骋山林。

女人执鞭不亚于男子,姑娘出嫁,弓、箭、鹿皮服是必备品,结婚时的天地桌上要插上弓和箭。轿车进门,新郎要射三支箭。

4、食品丰富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满汉全席”就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乾隆时的满汉全席已有菜点100余道。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

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5、重视礼节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3天一小礼(打千请安),5天一大礼(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女人双手扶膝下蹲。路遇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