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表演 >正文

都江堰放水节的历史意义?

一、尊重民间习俗,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放水节在四川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祭祀李冰的活动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历经历朝历代的人们不断对李冰治水的神化,到唐宋元明清时期官方的不断加封李冰父子,清明放水节及祭祀活动早已成为成都平原地区百姓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习俗。1945年的清明开水大典,四川省主席张群亲赴祭祀,祭奠了李冰父子以及历代治水功臣,并宣读祭文,这一过程本身便能体现出官方对蜀地民间习俗的关注与尊重。

而抗战时期民国政府如此重视清明开水大典,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便是通过开水祭祀活动传承历经千年的民俗文化。李冰负债在四川地区有着突出的历史贡献和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当时的国民政府因势利导,尊重民间习俗,给民众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同时,都江堰开水大典是四川地区本土的历史文化,国民政府能保留旧俗并且沿用自古以来的祭祀章程,可以很好地保护蜀地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全力支援抗日战争

在二十世纪初期,“水利兴则国富强,水利坏则国贫弱”的观念便已经深入人心。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废直接影响着成都平原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后方补给和稳定问题。因此,当时许多人都对都江堰的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议。有人认为应扩大都江堰灌溉面积,采用新式堰闸,在都江堰流域建设发电厂以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高成都平原的农业水平和作物产量。有人则认为应遵循古法治水,不宜采用新式技术,更不能建设水电工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都江堰建设的极大关注。当时著名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在考察过都江堰后,留下的《视察都江堰水利后之意见》中提出:在尊重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材料以减少每年的岁修成本。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四川成为了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川事为一切问题之根本”,因此只有尽全力建设好四川地区,才能更好地支持抗日战争。但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混战,势力交错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国民政府的到来更是使得川蜀地区的形势变得错综复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当时国民政府才如此重视都江堰开水大典这一在四川地区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传统习俗。实际上是体现了当局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并以开水节为契机,借机检查四川各地的水利建设,从而更好地团结四川地区的百姓,坚定四川支援全国抗日战争的决心。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是伴随着岁修制度而形成的重大民俗节日,历史悠久,意义重大。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