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表演 >正文

舞蹈的表演方法有哪些?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基础表达工具的一门表演性艺 术。舞者自身所具备的肌肉控制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动 作的表现能力是从事舞蹈表演的前提条件。

1。用身体进行表演

如何训练及掌握一个由舞者自我控制的并可任舞者随心所 欲去施展动作的身体,就成了包括专业表演人员在内的所有舞 蹈学习者所首先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众所周知,无论是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还是现代舞 的基训,都能为舞者的肢体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肢体协调 性,为学习和掌握高难技术技巧作铺垫,是通往舞蹈艺术殿堂的 第一步台阶。而正是在这一阶段,我们将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 问题。如何使学习者进入“放松”状态,则凸显其中。
舞蹈训 练刚开始时,即要求学习者的身体从自然、松弛的状态中,有意识地使肌体、肌肉向里收缩,向上延伸。

譬如,芭蕾舞基训的要领“开” “绷”“直”“立”四个 字,可以说是精辟地阐释了个中意义。

通过肌肉的“外旋上拉”,形成躯体的直立感、挺拔感, 这是从事舞蹈艺术最基本的形象条件。

多数学员在训练过程中会将此意识不断强化,甚至出现 “过头”的现象。但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注意把握“放松”, 就容易造成身体僵硬,使肢体在运动中形成与躯干之间的分离 感。这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各关节部位,其中,以胸、肩部尤为 明显。“舞蹈是由感情产生的运动”,是“身体的一种有节奏 的运动”,舞蹈的姿态是整个人体协调运动的产物,舞蹈者通过 头、眼、颈、手、腕、肘、臂、肩、身、跨、膝、足等部位的协 调活动,构成有节奏感的舞蹈动作、姿态,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活 动,反映社会生活。

舞蹈的动作包括上身的舞姿和下身的舞步。最早的原始舞 蹈动作,大部分是模拟生活的外在形态,通过对飞禽走兽的模 仿和农耕狩猎等动作的再现,抒发人们对生活的激情。

我国源远流长的民间舞其中许多动作来源于生活,如扑蝴 蝶、捕鱼、推小车、射雁、双飞燕等动作,它们虽经过艺术美 化和变形,但仍然能显现其生活形态。

另外,还有不少动作,仅仅表达人的内心情绪,它并没有 具体实际的生活内容和生活依据,而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表达, 如我国的《红绸舞》和芭蕾舞剧《天鹅舞》中双人舞的一些动 作和群舞动作,这种抒情动作富于象征,也被称之为“抽象性舞蹈活动”。舞蹈的语言主要运用这两类动作组合而成。
造型 是由舞蹈家从生活的动的规律出发,根据舞蹈规律进行提炼、 加工,反映人物的感情、气质和神态的外在形态,是具有内在 含义的一种神形兼备的融合体。

无数动中有静的舞姿流动和静中有动的亮相,构成了特有 韵味和风格,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舞蹈 形象。
如舞剧《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蹈动作组合的 造型,充分表达了英娘天真、淳朴的性格和敦煌舞姿的神韵。 能力、气息、体态这一系列的训练目的得以达到后,就需准确 地捕捉动作感觉,以此来强调肢体的表现力。作品与演员是相 互作用的,也就是说,一个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演员来体现,也 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度创作”。

2。融人情感进行表演

舞蹈的表情是通过面部的表露、手臂的传情、胴体的摆扭、足部的移动来统一表达人的内在情感,它对揭示人的内在 心理活动、表现多种情绪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表演舞蹈和舞剧时,演员的眼神的作用特别重要,它通 过眼睛表露出特定的心理状态,如我国汉族舞蹈十分讲究训练 眼的表情,并且分有喜眼、嗔眼、怨眼、怒眼、哀眼、爱眼等 多种表情。
舞蹈的表情不单由某一个动态部位来体现,如果眼 的表情没有身体其他部位相配合就很难完整表达丰富的内心感 情和准确反映出特定的美的神韵。同时,当每一个舞蹈动作都 充满了表情之后,整个舞蹈的表现力就得以实现,这即是舞蹈 表情的魅力所在。

演员进行“二度创作”,光解决身体方面的问题是远远不 够的。
他还需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以达到对作品、对音乐的 深刻理解,跟随舞蹈情节或者情绪的转变来完成舞蹈动作,进 行速度方面的处理,在动与静、快与慢之间营造情感表现的张 力;同时,根据作品的内涵和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情绪及动作的 特点,找出与之相符的特定的动作感觉,从而将自己融人作品 之中,塑造出作品中人物的形象。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