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风采 >正文

如何评价2018新锐摄影奖的大奖作品《失重》?

特意去搜索了一下,摘得那年新锐摄影奖年度摄影师大奖的《失重》。介绍是这么说的:

《失重》捕捉了作者祖父母与其共同生活的孙子、孙女的日常生活,这是每个中国式家庭的标配,作者从日常的琐碎之中,提取出戏剧性的画面去诠释他所感觉到的失衡。

一下拉高了我的期望值,以致于作品扑面而来时,完全猝不及防,整个眼睛都不行了。

而且我怀疑,有人对标配有什么误解。

嗯,这就是作者眼中的祖母。

即使不是恶趣味,我也实在搞不懂有人为什么沉迷于这种表现方式──虽说图不惊人死不休,但也没有必要这么惊悚。

也有正常一些的。

但也就这样。

无处不在的自我感动、自我陶醉,以及故作深度、强行升华(不少摄影人都有,不是作者所独有),为拍新作强说愁,“新锐“也不一定是个好理由。

我只觉得是进了一家餐馆,菜单精美、菜名上口,就是端上来的菜下不了口。

在视觉上,恕我退避三舍先。

主题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东西。几乎可以肯定,作者并不清楚自己要讲的和自已作品之间的关系。

我仿佛看到一个人喃喃自语,他的粉丝们真诚记录并领会其深刻内涵;一会儿门开了,精神科医生走了进来。

台上真昏昏,台下假昭昭。

作者和观众都在努力扮演自以为对的角色,大家都很辛苦──这就摄影圈时时发生的怪诞事。

作者也挺喜欢“怪诞”(作者语)。怪诞的确能吸引眼球,但如果仅有怪诞,吸引也仅能一时。

怪诞,可以是特点,但不见得就是优点,也许只是辣眼睛。

如果不能赏心,至少请悦目 。

除了强行标榜“每个中国式家庭的标配“,我不认为作者希望其作品使人共情。作者可能认为,表达好自己就行了,别人看得懂不懂无所谓;抑或…别人不懂,正好显得自已高深。

所谓水浑不觉浅。

书界有人偏爱写难以辨识的狂草,亦为同理。

让你看懂,我可就露馅了。

但艺术本不应该如此狭隘。既然标榜为艺术品并加以展示,就有必要让照片与观赏者之间引发共鸣、共情。

说绝对些,别人无法共情的作品,可能就你当宝贝,其实就是垃圾。

好比你家女神用过的卫生纸,对你是圣物,对别人只是恶心,清洁阿姨会当垃圾扫掉。同样,你家人的某些影像,对你来言无上珍贵,但是挂墙上并企图让别人都来共赏,就强人所难了(而总有人竟能”看懂”,立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起来)。

只能感动自己,不能感动别人的东西,不如挂床头自己欣赏好了。

专注摄影,做有想法的摄影人。

关注陈有点皮,私信可免费领取一本《摄影构图与图像语言》,干货!

(1)文明风采摄影类获奖作品:

就看了看前文(陈有些皮)搜索出来配上的作品以及他的认为。说得很有道理。

但我倒还觉得,获奖也无可厚非。作为新锐,颁给一位刻意创新的探索者,本是该奖存在的价值所在。

就如同“GIAO”的出世,不是为了丰富汉语文字,只是作为VLOG时代独特的表达一样,《失重》系列试图建立或者创造出来一个感觉表达,它是一种用文字无法传递出来,非得以图像呈现,介于怪异与平衡之间的视觉感受。

这需要一个从不解到接受的漫长过程,或许胎死腹中。

但这个探索本身,值得鼓励。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