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风采 >正文

怎么看待从别人口中说出:一个女的也这么爱摄影?

爱好不分性别

顺其自然,一笑了之!

摄影不是男士的专利,任何人只要喜欢,都可以碰的。如今,玩儿摄影的女士越来越多,而且眼光独到,作品出色,在摄影领域有所作为的女士也不少。

当别人口中说出: 一个女的也这么爱摄影,说明你的全情投入已经引起了别人的关注,也说明别人看到了你拍摄的作品。

听到这句话,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嘉奖,一种勉励,并报以善意的微笑,然后继续将对摄影的爱,进行到底。

人体摄影在中国是非主流吗?你怎么看?

人体摄影在中国是非主流吗?你怎么看?

我国艺术的发展可以说不是太“顺畅”,尤其是人体艺术,在上个世纪初,刘海粟、徐悲鸿等大师从西方带来了素描、油画等西方艺术学科,当然也引进了人体绘画,这在当时是承受了不少压力,当时被扣上了“艺术的叛徒”,潘玉良曾经为人体绘画做出的贡献,而引来了大量的非议,以上只因曾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禁锢思想的控制,人们不能接受这些“新兴”事物,觉得这些是“亏”先人的事。

当然,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人体艺术得到了肯定,当然也是发展缓慢,人体摄影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进入平常人的视野,书店也出现了人体摄影的影集,网络上也是有不少人体摄影艺术作品。

人体摄影可以说在我国是“非主流”,因为到现在还是有大多数人不为接受,摄影师我们不说,模特要拍摄人体摄影,绝对是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当她们走向聚光灯下,确实是迈出的不只是一步两步。

人体摄影主要以女性人体摄影为主,当然也有不少男性人体作品,人体摄影展现的是人体之美,女性的柔美、男性的阳刚之美。

本人是个绘画工作者,也是个摄影爱好者,对人体艺术完全可以接受,因为专业的原因,也曾画过拍过不少人体作品,过程也是比较艰难的,找模特真是不好找,一说人体绘画,人家就当“流氓”看待了。

杜布菲曾说过:“我们的思想最珍贵之处,不是它理智的成分,而是那跃动,那韵致使身体摆动的内涵”。

愿人体摄影在我国有健康的发展。也感谢为人体摄影奉献的模特们。

人体摄影也是很多主题摄影的题材之一,尤其是女人人体摄影更多,男人的人体摄影相对很少,一方面女人身体优美柔和的曲线和细腻的肌肤,光影处理好了会感觉特别优美。

摄影,是近一百多年的艺术表现现实和技术,西方的优化对于人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题材和主题,人体摄影在西方也是非常成熟也是审美习惯了的题材,大街上的人体塑像,美术馆里的人体优化等等,非常普遍。

在中国,文化和民俗习惯是含蓄保守,我们的审美就是中国特质的典雅和温婉含蓄,直白的人体摄影应该停留在一个相对小的圈子和环境里,在中国人体摄影不是主流,至少现在阶段不是,也许以后发展的会开放和被更多人接受吧

摄影师如何拍出知性优雅的人像摄影作品来?

拍摄人像想要表现出知性优雅来离不开模特的投入,也离不开摄影师的关键性引导,更离不开拍摄主题与整体的搭配是否融洽,咱们一起来看看知性优雅人像作品怎么拍。

第一:道具的应用优雅知性在拍摄中其实很好表现,只需要借助一些小道具就可以,例如在温馨的书房看着自己喜欢的书、咖啡厅喝着咖啡、模特全神贯注的表情更适合这种感觉。

尝试不同环境不同道具的组合,但是这些道具一定要贴合主题,要展现出女孩文静安静的感觉来。

第二:自信与信任自然的神态对于人像摄影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这需要模特与摄影师进入一个非常默契的状态,模特可以随意自然的展现自己,摄影师可以轻松的拍摄。

一个微笑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如果做到位都是绝佳的,达到这种默契离不开摄影师与模特的亲密沟通和信任,增加信任与沟通会大大提高拍摄成功率。

第三:若有所思优雅是一种神态,这种神态来自模特的不经意瞬间,摄影师可以让模特自己先发挥一下,不要看镜头表现出有些心事的感觉,这种引导就是在让她进入一个若有所思的状态。

光线要柔一些,打造出宁静若有所思的感觉,可以用书作为道具,趴在床上看向远方,多次尝试不断拍摄相信一定会选出有些的作品来。要多拍多去试验,就是这种感觉。

第四:特写特写是人像摄影最能表现知性优雅的一个手段,脸部特写需要尝试不同的造型光线,核心就是不要欠曝,道具要合理与动作成为一个整体,展现出女孩的自信与优雅来,不要做出动作夸张的表情,这个题材不适合。

例如带上一定反差色大大的帽子,双手下拉帽子边缘,专注的看着镜头就可以啦。

第五:通用型姿态拍摄人像不论是什么样的主题离不开一个神态就是闭眼,可以坐在椅子上可以躺在床上等等方式,这个不限制只要你觉得可以表现出优雅的神态就可以。

闭眼是让人进入思考的一种表现,给人知性优雅的联想,是人像摄影最常见的拍摄手段,如果你也想试试不妨从闭眼表情自然开始。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或者还有其它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要拍出优雅的人像作品出来,摆pose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借鉴艺术家在画作中给出了凹造型秘籍。

古斯塔夫库尔贝《Portrait of Jo》,布面油画,1886年

巧妙运用小道具日常拍照最忌讳的问题之一就是“正襟危坐”,这种姿势怎么看都会给人一种证件照的既视感。艺术家在肖像画中大多以书作为道具,巧妙化解尴尬。

伊凡克拉姆斯柯依《Portrait of a Woman》,布面油画,75.5×99cm,1883年

在艺术家伊凡克拉姆斯柯依(Ivan Nikolaevich Kramskoy)的作品中,画中人物的坐姿看似随意,实际却是我们学习的模板。这些人大多专注于手中的书籍且坐姿挺拔,在不经意中给人以精致感。

伊凡克拉姆斯柯依《Protrait of woman》,布面油画,1863年

伊凡克拉姆斯柯依《sophia kramskaya reading》布面油画,1863年

越不日常越好!古欧洲时,人们大多强调身体曲线,为了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画中人物也大多选择侧身站立并微微低头。这种做法不仅能突出人物线条,使五官更加立体,微微低头还有瘦脸的效果。

伦勃朗梵莱茵《saskia as flora》,布面油画,1634年

很多明星在照片中也会采用这个技巧,但同时也要注意,过度低头可能会像画作中一样露出双下巴。多多练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才最重要。

和自拍一样,拍照角度的选取也极为重要。在艺术家的作品中,那些直视画面的人物往往会给人以威严感;而微微侧脸则会柔和许多。在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的名作《抱银貂的女子》中,画中的女人微微侧身,同时将头转向左侧45度。这不仅使人物显得温柔、优雅,同时由于面部朝向光源,也让五官更加立体。

达芬奇《抱银貂的女子》,木板油画,1483-1490年

“不好好坐着”也是为照片增添活力的好办法。网络上曾流传过一个拍照技巧:拍照时要头疼、腰疼、腿疼,哪里疼就扶哪里。这样的技巧虽然简单,但总是一不小心就拍出一种廉价影楼风的感觉。相比之下,画作中的“不好好坐着”更为高级。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夏尔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布面油画,1878年

在《夏尔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中,三个人同时坐在沙发上,中间的小女孩显得格外突出。与左边的女孩相比,她的面部表情更多地展示给了观众。而和她的母亲比起来,其姿态更加活泼。在身体向左扭的同时头向右偏,这种“纠结”的姿势在画面中显得格外灵动。

埃德加德加《The dancing class》,布面油画,19.7×27cm,1870年

芭蕾舞者独特的站立方式在无形中拉长了身体比例。虽然我们无法像芭蕾舞者一般踮脚站立,但可以靠同样的动作在视觉上拉长腿部线条。无论是高跟鞋还是平底鞋,巧妙运用这个小技巧都能让照片人物比例更协调。

巧妙利用远景拍摄前面这些技巧,无论是道具的运用还是肢体把控,都需要我们在拍照过程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果你暂时没有足够的信心使用这些技巧,不如试试利用远景拍摄以掩盖自己的缺点。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Woman with a Parasol in a Garden》,布面油画,54.5×65cm,1875年

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都会选择将人物安排在中景甚至是远景的位置上。这样的做法能将人物与画面融为一体,弱化其在动作等方面的缺陷,并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的效果。

文森特梵高《marguerite gachet in the garden》,布面油画,46×55cm,1890年

躺着也能拍出好照片?在家休息时,躺着是最放松的休闲姿态;但在拍照时,这却是最困难的姿势。不论是面部肌肉还是身体姿态,都会因过于放松而松散,进而显得不够高级。

Alexandre Cabanel《Ophelia》,布面油画,77×117.5cm,1883年

小说《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的最终结局是溺死在河中,这段悲剧也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而在艺术家笔下,这段故事则多了一份浪漫和唯美。画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Sir John Everett Millais)所描绘的奥菲利亚甚至影响了后世电视剧中的角色定位。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Ophelia》,布面油画,76.2×111.8cm,1851年

受画作影响的剧版奥菲利亚的造型

没有恐怖的挣扎,整个场景在虚幻中还带有一份疏离感。现代很多人在拍照时会选择在水中进行,既是为了新奇,也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梦幻效果。艺术家们对奥菲利亚的描画成为了水中拍摄的范本之一。

Frances MacDonald《Ophelia》,1898年

在艺术品中,创作者还经常会选择通过描绘背影刻画躺着的人物。这样既能增添一份神秘感,还能掩饰身体缺陷。

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venus at her mirror》,布面油画,122.5×177cm,1647-1651年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大宫女》,布面油画,162.1×89.7cm,1814年

在艺术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的作品《大宫女》中,人物脊背、四肢的比例明显比实际更长。我们在后期修图时也可以借鉴这个手法,适当夸张身体比例能让画面看起来更为舒展。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clothed maja》,布面油画,95×188cm,1800-1803年

总结:一边喊着追求美的多元化,一边不断地加深修图程度,虽然大多数人都已看厌了网红脸,但却还是在外界压力与自卑中逼迫自己向其靠拢,最后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学着在拍照中展现自己的美,接受最自然的自己,这也是艺术家在画作中提供的最为重要的技巧。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