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风采 >正文

切格瓦拉是谁?

切格瓦拉是谁?

关于“切格瓦拉是谁”这个问题,我给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大事记吧。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父亲是著名医师,他本身也选择习医的道路,后来弃医从戎、献身于革命,从事游击战。他与古巴的卡斯特罗并肩作战,是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65年离开古巴后到其他拉丁美洲的丛林继续从事革命的游击战事业。1967年10月8日在玻利维亚被捕,10月9日,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

1928年6月14日,在阿根廷出生。

1947到1953年,就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期间游历拉美大陆。

1953年3月,大学毕业,第二次漫游拉丁美洲各国。

1954到1956年,在墨西哥做过摄影师、记者、编辑、医生,继续着他流浪的革命。

1955年7月9日,墨西哥城思帕兰街49号,格瓦拉和卡斯特罗一见如故,成为革命战友。

1956年11月25日,作为卡斯特罗率领的82名起义者中的一员,乘“格拉玛”号游艇从图克斯潘港口出发,经过七天七夜的颠簸,12月2日抵达古巴。

1956到1958年底,参加古巴马埃斯特腊山等地的武装斗争。

1959年2月9日,古巴内阁会议授予切格瓦拉古巴国籍,享有与出生在古巴的人相同的权利。

1960年10月22日到12月9日,率领古巴经济代表团访问捷克斯洛伐克、苏联、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国家。

1963年5月,由于革命统一组织改组为古巴革命统一党,格瓦拉被任命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1964年12月9日,率领古巴代表团参加在纽约举行办的联合国第十九届大会。

1965年2月2日,格瓦拉率团访问中国、法国、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参加亚非团结组织第二届经济讨论会,这是他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最后一次重大表演。

1965年3月,在古巴神秘消失,给菲德尔卡斯特罗写了辞别信。这封信见证了一段伟大的友谊。7个月后卡斯特罗在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切格瓦拉写于4月1日的辞别信。

1965年4月18日,格瓦拉出现在坦桑尼亚,随后到了刚果,在刚果前后7个月时间,但这段时间的格瓦拉暗淡无光。

1966年3月,格瓦拉抵达布拉格。在这里的3个月,甲壳虫乐队的歌声让他成了一名摇滚迷。

1966年11月7日,格瓦拉到达玻利维亚尼阿卡瓦苏河畔卡拉米那农场,这里成为他在玻利维亚开展游击战的据点。革命的烈焰即将在这块苦难的土地上燃起。

1967年3月25日,格瓦拉召开了全体游击队员大会,决定为游击队取名为玻利维亚民族解放军。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拉依格拉村被杀害,时年39岁。

童书|《100万只猫》:一只猫的生存智慧

1893年3月11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新乌尔姆,一个名叫婉达·盖格的小姑娘出生了。她是七个孩子中的老大,父亲是一位画家和摄影师,母亲的祖先是捷克斯洛伐克人。

14岁时,婉达·盖格的父亲去世,24岁时,其久病的母亲也去世了,她一个人依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将6个弟弟妹妹养育成人。

许多人都把她比做灰姑娘,她曾先后依靠家人朋友的贷款及奖学金,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校和纽约的艺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她画过好几年时装插图。不过,她渴望画自己喜欢画的东西,于是她又辞去了纽约的工作,回到乡下专心创作。

在这期间,她曾经创作过三本图画书,并把它们寄给了纽约的出版商,不过每次都被很快地退了回来。

1926年,婉达·盖格33岁,“科沃德—麦卡恩”出版公司的一位名叫埃默斯坦的童书编辑,在纽约韦黑美术馆发现了婉达·盖格的作品。

她问婉达·盖格:你愿意出版一本图画书吗?

婉达·盖格就把之前别的童书编辑退回的三本图画书中拿出其中的一本邮寄给“科沃德—麦卡恩”出版公司的这位童书编辑,这本图画书就是《100万只猫》。

1928年,《一百万只猫》出版。这本图画书为她赢得了声誉,先后获得了1929年的纽伯瑞奖银奖和她逝世后才设立的刘易斯·卡洛尔书架奖。这本书也被誉为美国第一本“真正的绘本”,拉开了20世纪30年代“绘本黄金期”的序幕。

其实,这看似优雅的故事情节的背后,是有着许多实际生活中的困境的。一个失去双亲的24岁小姑娘要付出多少艰难,才能撑起一个七口之家。难怪她的作品中总会出现看似弱小,却充满了无限生命力的主人公。

下面我们来看看《100万只猫》这个简单又充满人生哲理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住在一座又漂亮又干净的房子里,房子的四周开满了鲜花。可是他们并不快乐,因为他们太孤独了。

“要是我们有一只可爱的毛茸茸的小猫就好了!”老奶奶叹了口气说。

“亲爱的,我会给你弄一只猫来的。”老爷爷说。

于是,老爷爷翻过一座座太阳照耀的山丘,穿过一个个阴凉的山谷,走了很久很久,最后来到了一座满是猫的山丘。

这边是猫,那边是猫,到处都是大猫和小猫。

几百只猫,几千只猫,几百万只猫,几千万只猫,几亿万只猫。

面对这么多猫,有选择困难的老爷爷带着所有的猫回家了。他翻过一座座太阳照耀的山丘,穿过一个个阴凉的山谷,带着他所有的猫回家了,他要让老奶奶看看这些漂亮的猫。

路上,这些猫喝完了一池塘的水、吃光了一山坡的草。

回到家,老奶奶看到这么多猫,她叫道:“我们养不起它们啊,它们会把我们家吃空的。我只要一只小猫。”

老奶奶想了一会儿,决定让猫来决定该留哪一只。

老爷爷对着猫喊:“你们当中哪一只最漂亮?”

“是我!”“是我!”“不,是我!”

“不,是我最漂亮!”“是我!”

“不,是我!是我!是我!”几百个、几千个、几百万个、几千万个、几亿万个声音喊道,因为每一只猫都认为自己最漂亮。

它们互相又咬、又抓、又撕,吵得天翻地覆,老爷爷和老奶奶赶紧跑回家。

过了一会儿,争吵声停止了,连一只猫都没有了,它们把对方都吃掉了!

忽然,老爷爷在高高的草丛中看到一只受惊的小猫。老爷爷和老奶奶把它抱了起来,它好瘦啊,身上的毛乱糟糟的。

老爷爷说:“可怜的小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没被几百只、几千只、几百万只、几千万只、几亿万只猫吃掉呢?”

“噢,我不过是一只非常普通的小猫,”小猫说,“所以,当你们问谁最漂亮时,我什么也没说。这样就没有猫来找我的麻烦了。”

后来,老爷爷和老奶奶把小猫带回家,每天喂它好多牛奶,很快,它就长得又胖又可爱了。

老爷爷和老奶奶认为这只小猫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猫。因为他们看见过几百只猫、几千只猫、几百万只猫、几千万只猫、几亿万只猫——可是没有一只猫像它这么漂亮。

故事结束了。

但小猫的那句轻描淡写的“噢,我不过是一只非常普通的小猫,所以,当你们问谁最漂亮时,我什么也没说。这样就没有猫来找我的麻烦了。”这句话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话让人想起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卡耐基的生存智慧、哈佛大学关于幸福快乐人生的秘诀……

老子曾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后世流布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思想意识,与老子所谓“不争之德”都不无源流关系。

庄子曾言:“以众小不胜为大盛”,意即在一些小问题上,不与世俗之人争胜负,而在大的方面取得胜利才是真的胜利。为一点人间利益你争我夺,是智者所不愿意做的,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到更高远的目标,就能取得更大的胜利。正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点》里说:如果你想得到仇人,你就胜过你的朋友;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胜过你。

哈佛大学曾做了一项研究,花75年追踪724个人,发现了幸福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读完《100万只猫》,你会忍不住为故事里的小猫的话拍案叫绝,虽然只是非常朴素的话,它只是觉得自己很普通,没有必要争斗,对自我的认识到位,所以它生存了下来。

我们又会忍不住地感叹:这是怎样聪明的一只小猫呢?看似朴实的语言,低调的态度,却道出了它在危难中生存的智慧。

《100万只猫》把平凡、内敛这种美德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不说教,却寓意深远。

这是一本童书,对于孩子而言,读到的是离奇、夸张却又温暖的小故事

这也是一本成人的童话,对成人来说,读到的是故事背后隐含的人生哲理。

《100万只猫》自出版以来,就囊括了童书界的多项顶级大奖。它荣获全美童书最高荣誉——纽伯瑞奖。同时被誉为美国史上第一本真正的绘本,纽约时报热情洋溢地称它为读者永远的最爱。它入选美国国家图书馆杂志“影响整个世界的100本书”,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成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绘本之一。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