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美术 >正文

中国美术教育的起源?

中国传统美术一直处于一种“美而不自知”的状态中。

它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美学体系,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画法和画种,引领和构筑了能与西方美术分庭抗礼的东方美术。

但它又一直被视为一种娱乐消遣、展示才华、抒发心臆的技艺,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画家本人,都没把它当成一项多么了不得的事业来看待。

所以,对于美术的教育基本上仅限于画家、画师的技艺传授,很少有上升到文化传承的地步。

到了清末,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的新思潮加快向我国传播。

接着,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扶持的军阀割据,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停地从各个方面反思国家衰落的原因。

一部分知识分子把落后的根源归结于传统文化,其中当然也包括美术(主要是绘画)。

戊戍变法的主将康有为就慨叹:

“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岂止衰弊,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如草,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

那怎么改良呢?

康有为支持刘海粟、徐悲鸿等人开展新美术运动,他说:

“全地球画莫若宋画,所惜元、明后高谈写神弃形,攻宋院画为匠笔,中国画遂衰。今宜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刘君海粟开创美术学院,内合中西,他日必有英才,合中西成新体者其在斯乎?”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也撰文说:

“想把中国画改良……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画家也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发挥自己的天才,不落古人的巢臼。”

画家徐悲鸿则身体力行他是我国第一位把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介绍到中国的主帅,将西洋绘画之精华融汇于传统的中国画中,提出了改造中国画的途径。他主张: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以采入者融之。”

同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他希望通过美育,像宗教一样改造国民的精神。他说:

“提出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学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

在这种思潮下,一方面,大批学生去日本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留学,其中最多的就是学习美术的。他们学成之后归国,成为美术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或职业画家。对近现代美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东西方美术交流架起了桥梁。

这些美术留学生里面,就包括了前面我介绍过的高剑父、高奇峰,还有李叔同、何香凝、陈师曾等人,里面不少人还成了革命党。

另一方面,许多学校兴办起了图画手工科,实行新型美术教育。

我国最早建立图画手工科的是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和保定北洋师范学堂。

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学制接近日本高等师范,并且聘请了日本教师教学。

1911年,自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最初称中西美术学校,后改名中华美术学校,开设了素描、漫画、油画、水彩画、摄影等课程。

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开始进行人体素描写生。

1918年4月,我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建立。

五四运动后,追求通俗化、大众化、科学化的新写实主义就成了中国美术界的主流。

一直到现在,我们现在美术特长生,哪怕是要考国画专业的,一开始也得从素描、色彩学起,其源头就在于此。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