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美术 >正文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大家对这个奖有什么更深的看法?

谢谢邀请!

癌症现在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应该值得重视研究突破。从小学生开始研究,有这种攻克的思想,我认为就是一种好的现象,还是值得鼓励。

科学是严谨深奥的。我们暂且不说小学生研究可不可能。但这个小学生有那个先决条件,他的父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的两位研究员。(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他可以接触到一些常人无法接触或获取的知识,他有这个优先权。云南科协表明参赛时陈同学答辩通过。能参赛,说明简单起码的科普知识已经得到掌握。

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 ,王老师夸奖袁华同学刚刚获得了区作文比赛一等奖,题目是《我的区长爸爸》。

而夏洛却说了一句:王老师那是比学习吗?那是比拼爹呢

我是对夏洛的说法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袁华得奖他凭的是“实力”得来的。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种凭“实力”得奖的人,只是你没有发现罢了。

最近昆明就有一位六岁神童因研究癌症获得了大奖。

看看别人家的孩

参赛就得了个一等奖。

近日,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项获奖作品引发人们关注。引发争议的获奖项目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该项目不仅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还获得了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

引发网友争议的是获奖者的身份,获奖者公示显示唯一研究者竟然是一名来自昆明市盘龙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这项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但该项目竞赛组别是小学组。

获奖者在实验笔记里写道: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这意味着,小作者完成这篇报告之前,对基因一无所知。而按比赛申报到截止的流程计算,他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专业人士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科研水平。

这相当于我今天刚学会电脑开机,明天就能自主编写一套操作系统。

网友质疑学术造假,旨在为孩子以后铺路。

网友发现,获奖小学生在实验记录本提到小作者提到的“杨老师”和“陈老师”实则就是他的父母,皆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职工。而其中的杨研究员在2016年获批了一项名为《C10orf67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项目,与这位小获奖者的研究方向和报告内容极其相似。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如果能获得奖项不论在小升初、初升高甚至在高考的时候都能起到作用!

而今,太多的家长把它当作一种为孩子博得名利的手段,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违赛事初衷,严重地损害了学术公平。

我们宁可少一些表面上的神童,也不愿看到“我的研究员父亲”成为下一个人尽皆知的笑话。

小学六年级时在干嘛?

我六年级的时候还在掰着手指算数。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