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模特 >正文

舞蹈理论怎么形成的?

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命之树常青。”进人21世纪后,中华 民族的舞蹈复兴运动恰似春潮带雨,继往 开来,对于舞蹈理论的重视也自然提上了 日程。事实上,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 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舞蹈文化,更在沧海 桑田的江山代谢中坚守住了中华舞蹈之魂 魄。
虽然古人对于舞蹈的许多真知灼见散 落在历史的尘埃中,但这些文字是舞蹈发 展的中流砥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 头活水来。理论的价值不在于墨守成规, 而在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舞蹈历史悠久,舞蹈理论更是博大精 深。从有了舞蹈开始,中国学者和舞人, 或从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或从舞蹈实践中 总结经验教训,写下了自己对于这门艺术 的独到感悟和时代对于舞蹈的审美要求。
这些文字或成完整论著,或成断简残篇, 虽然限于古代科技水平,无法和诗歌、文 学、戏剧、书法、绘画等领域留下的论著 相比,但无疑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掀开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帷幕。伴随着 礼崩乐坏的社会变革,思想与学术领域出 现了激烈交锋,诸子百家在舞蹈问题上各 抒己见,其中尤以儒家和道家的观点最为鲜明。
中国古代诗乐舞不分,《乐记乐 象》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荣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 之。”诗言志,歌咏言,舞蹈则是把感情 外在化,三者都是人内心的反映,乐器随 之伴奏。在儒家那里,“乐”就是一种综 合的艺术形态。孔子对于“乐”是非常看 重的,他曾经听到好的“乐”而“三月不 知肉味”,具有极高的音乐修养。
在孔子心目中,周代的礼乐文质彬 彬,尤其是“自天子出”,是整齐合一的 宇宙图式的外在反映,因此他宣称“郁郁 乎文哉,吾从周”。他强调礼乐互为表 里,“乐”是维护等级秩序和社会稳定的 一种手段,“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 不能乱用的,如果像《八佾》这样的天子 之舞可以在家臣的屋子随便表演,那就是 “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孔子对于上古 舞蹈《武》和《韶》的不同评价颇能说明 问题。对于《武》,孔子认为是尽美而未 尽善的,原因在于《武》是表现武王伐纣 的乐舞,虽然武王从事的是正义战争,但 毕竟是以下犯上,宣扬武力;而对于文舞 《韶》,孔子则认为是尽善尽美的,它体 现了舜禅让的天下为公精神。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