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模特 >正文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那些“书法表演艺术家”?

近年来,丑书,怪书层出不容,这两天又出现了一些“书法表演艺术家”,他们打着书法的幌子,在一些场合进行所谓的书法创新表演,其实就是一些吸引眼球的伎俩!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那些“书法表演艺术家”呢?那我们就先来看看那些“书法艺术表演艺术家”!来说说时下最火的三位“书法表演艺术家”!

一,曾翔“吼书”曾翔是较早进行“书法表演”的人,也是较早的“书法表演艺术家”,他还曾经在《墨池直播汇》上直播他的丑书表演,在今年上半年他又举办了他的“春秋笔法狮子吼”书法展览,依旧是那些巨幅“作品”,依旧是那样浓墨重彩!

曾翔是当之无愧的“书法表演艺术家”,因为他发明了“吼书”,在书写的时候,他不仅抡起扫帚就开干,并且还会大喊大叫,为自己壮胆!这表演让大家直呼过瘾!而他自己也累得不行!

二,邵岩“射书”邵岩今年发明的“射书”可真是火了一把,邵岩用注射器当笔,再配合上他妖娆的步伐,就在身后的纸上留下斑斑墨迹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线条,你说神不神奇?

邵岩还声称他的书法,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因为他走的是艺术路线。除此之外,邵岩还有“渔网书”,自己披一个蓑衣,将渔网在纸上拖行,巨幅纸边上放着鸡当镇尺,这真是脑洞大开,令人万万没想到!从下面邵岩的这张图片可以看出,邵岩就像是在耕田一样!

三,王冬龄“竹书”王冬龄这位教授也变身“书法表演艺术家”了,创造了“竹书”,这不是篆刻,而是直接用毛笔在毛竹上书写,用的全是几米长的整根竹子,一场“竹书”写下来,用了几亩竹子!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搞这样的表演?毫无疑问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那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那些“表演艺术家”呢?究其原因,有的人是看热闹,有些人出于好奇,我想,在书法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绝大部分人都是有辨别能力的,只是把这些表演当做一种把戏来看待,这种表演不是书法,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书法究竟是用来表演的还是用来表达个人修养的?如果是后者,还需要有展览一说吗?

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非此即彼。书法既是心性情怀的表达,也是艺术之美的诠释。它既可以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被书写在纸椟之间,也可以作为艺术珍品被悬挂在华壁之上,正好诠释了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时人对当下的“展览体”颇有微词,可以理解,我个人对一些华而不实、败絮其中却金玉其外的“展览体”也感到深恶痛绝。形式上的边幅还是要修的,比如章法本就是形式美的内在要求,但关键是你的作品要能衬得起。王羲之的兰亭序,颜鲁公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赤壁赋,黄山谷的松风阁,即便图框用黄金来装裱,再镶上钻石,我想也是当得起的。反观今日的一些书法家,热衷于展览体,挖空心思去拼接裁剪,以形式之华丽去减抵作品本身品质的不足,这其实是一种艺术上的“做弊”。

我与现在很多的书法朋友一样,展览体看得都要腻歪了,越来越喜欢清新扑面的作品。古人的书信手札,随意修改的文章诗稿,反而更见朴素的本质,让人更加爱不释手。书法如果脱离了实用性、可读性,而一味强调线条艺术,我想这肯定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现代书法的不少大家们,都在努力地反叛式创作,这无可厚非,但其艺术信仰中的去实用性、去技能性肯定是走了极端,沃兴华也好,王镛也好,王冬龄也罢,皆如此。可以作为一种创新的尝试,但如果坚持割裂传统、剥离实用性可读性,注定只会是昙花一现、草草收场。

对于书法而言,形式为内容服务,书法美的内核仍在于笔字墨章之法,不能舍本逐末。

抱庸浅谈。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