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摄影 >正文

怎样理解“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胜过千言万语”这句话?

有一种感觉叫做心灵相通 有一种意境叫做心领神会

图片能说话,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胜过千言万语。我个人理解一幅好的作品主要具备一下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摄影作品的主题是表达作者思想情感重要方面,如果一幅作品空洞无物,那就失去了意义,只有主题鲜明才能传情达意。二是要有完美的构图。摄影是讲究构图美的一门艺术,只有正确的构图才能更好的表达主题想表现的意境。三是用光准确。包括曝光的正确,用光的技巧合理,光圈速度的科学运用,只有这样作品才更有表现力,感染力。四是图片清晰,后期制作适度,色彩真实自然。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要素,作品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打动人的内心世界,引起读者共鸣,胜似千言万语。回答不知是否妥当,不妥请包涵!

这张照片好在哪里?

借用问答题主的照片一用,请见谅。

这是张好作品,而且是张带着些多歧义的作品。不同的观者会感受到不同的观感。

阳光,炊烟,院落,人,构成的画面,让观者最先感受着的是浓郁的质朴的生活气息,从桌面的用具上看,反映的应该是家坊的某种食品(如豆类)制品的劳作过程。画面整体氛围营造的很好,明暗相间,虚实相衬。画面(构图)布局有度,饱满却不显过,层次感强。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拍摄过程(或是后期的适当剪裁)中,是很用心的。

观赏画面,视线由:主场二人-->右侧人-->炊烟-->左侧绿色的植物(这很重要,喻示着生机),又回归主场二人。当我们的的视线流转一圈回归主场二人后,视线同样的还会被右侧的人牵引着,这是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的。

也许,从常规的作品完美角度来看,这右侧的人,似乎在形体动态上与主场二人,少了些呼应,或是说肢体上显得“僵化”了些,而且也带来了观者视线上的“游离”,分散了视点,产生了些许的不安,或是说压抑。

我们可以先试着用手指遮挡去右侧的人,或是对比下(下图中)“抹去”右侧人物的照片,看看在观感上,是不是有不一样的观感。

是的,从上图中,可以感受到与原图不一样的观感,画面显得宁静了些,视线不再“游离”,观感不再不安。这种观感大多的也是为人们所喜欢的。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相对于原图,“修饰”或是剪裁去掉右侧人物的片子,却让片子有了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传导的内容上也显得弱化了,少了些(生活的)厚重。

原图是真实的,日复一日的作坊的劳作,枯燥且单调,这一层面的内容,可以从二位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右侧)形体上显现出来。为生活而劳作,少了诗和远方,更多的是辛劳与希望。

阳光,炊烟,院落,人,~~《生活的早晨》,辛劳却充满着希望的早晨。

如果我是作者,我想,我会以此来为这幅作品命名的:《生活的早晨》,

如果是您,会喜欢那一张?

此问答题是在条友@祥风和影的回答贴中看到的,原想着在留言中说说,只是留言的字数有限,也难以表述完整。因而,也就做个回答,交流下对片子的观感。

(上述所言,仅为个人观感交流,谢谢您的观看支持与鼓励)

这张照片拍得挺好的,太有生活气息了,我喜欢这样的片子。

照片拍摄了三个食品制作者专心致志做食品画面,可以看出,在拍摄时,摄影者没有惊动三位,三人各伺其职,二位桌面干活,一位负责烧火,一幅浓郁的乡村生活照就这样诞生了,画面色彩浅淡,温馨和谐。

拍摄者采用了逆光拍摄,升腾的烟雾恰好被阳光照射,背景雾蒙蒙的一片,画面显得很有立体感,明暗对比强烈,画面的主体人物更加突出了。

拍摄一幅照片,一般来说,应该先确定一个主体,这个主体有多种角度可以拍摄,有时要围绕这个主体拍摄许多张照片,从中选出一张最佳照片来。拍摄时运用彩色对比,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动静对比,来突出主体。这是要拍出一幅好作品必须做的。

以上是我对这张照片的一点浅肤理解,摄影对我来说只是刚刚开始,希望高手们提出宝贵意见。@田园TyAA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