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摄影 >正文

简单的人文街拍怎样拍出大片?

人文街拍,要重视具有张力的镜头,不是见人就拍,要拍出个性,范范拍是不会出大作品的。

摄影中所谓的“大片”,个人理解应该包含这么几种情形:

1、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照片看上去效果震撼。例如超广角镜头拍摄的风光大片。

2、能够让照片观众产生心理共鸣,具有较强心灵撼动力。例如悲壮的战争新闻纪实照片。

3、构图极具美感,形式上具有较高审美价值。例如构图完美的人像、静物、风光摄影作品。

4、具有较高历史纪录价值。例如记录真实历史片段的老照片。

5、可以体现人性光辉、社会正能量或展示民风民俗。例如较高水准的人文纪实作品。

人文街拍照片如果拍摄到位,显然可以成为第5类的大片。所以,想要拍出人文街拍大片要从形式和内涵两方面着手,要么把构图、色彩、光影接近形式上的完美,要么能够深刻反映人性的、人文的、社会的、民族的内在闪光点。

街拍摄影的出发点应建立在正能量传播上个人并不倾向于让人文街拍这个题材反映过于负面的社会内容,还是尽量以正能量、人间温情、民俗文化、生活趣味作为创作出发点。因为传播美好、赞扬公德、宣传文化是普通摄影人的基本职责。如果并非专业新闻人员,对于看到的负面现象并不具备相应的调查、挖潜能力,可能会造成误传、曲解,并不是负责任的摄影态度。如果街拍的立意是积极向上的,会让你在拍摄创作过程中变得正能量满满,创作热情高涨,传播的作品受众群体也会感受到相应的鼓舞。这样的出发点可以成为出“大片”的基础。

摄影形式上注重构图、用光和色彩街拍并不是随意拍,善于观察,懂得构图基本规则,巧妙利用光线明暗对比,大胆尝试不同色彩元素搭配,可以让你的作品在外在形式上首先引起关注。有些时候,外在的形式做好了,可以大大提升摄影作品的观赏性,即使内在精神元素稍微欠缺,也会从外在形式上予以一定弥补。而构图、用光、色彩运用的好,远比挖掘深层次内涵更加容易。作品内在的文化、精神内涵需要长期的历练才能逐步掌握,而形式上的美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例如大光比环境下的街拍,往往具有较大明暗反差,让作品产生一定强对比视觉观感,使之形式上具有某种对线条、形象的抽象提炼意味,比顺光下拍摄戏剧性更强。再例如,抓住一天中阳光角度较低的时候拍摄,不仅色温较为温暖,其光影对比也更加明显,影子在街拍摄影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它可以让画面更生动。另外,构图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框架式构图,可以让作品更加具有形式上的图形感,把焦点用二维框架予以勾勒,更能突出街拍作品的形式美感。

表现作品的内在意义不妨从民俗文化开始创作作为普通摄影人,对题材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作品未来可挖潜和拓展的深度。如果你只喜欢扛着小白兔抓拍街上的美女,那么你从题材立意上就已经失去了“大片”的潜力。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有一定可开发潜力的题材,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民俗文化。比如您喜欢游走在老北京胡同里,可以把胡同文化作为拍摄的主要题材,长期拍摄,慢慢培养对胡同文化的理解认知,经过一段时间拍摄,可能就会出几张不错的片子。如果您喜欢传统民间风俗,那么就多去逛逛传统集市,去拍拍当地的民俗文化节,多走走古城古巷,留心观察身边的“文化人群”,就可能拍到意想不到的文化大片。这些题材就在身边,很容易找到,也很容易跟进,可挖潜的素材还是比较多的。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往往可以练就一双“人文扫街眼”,提升对纪实摄影题材的驾驭能力。

把握拍摄时机,抓住照片中的亮点扫街属于纪实摄影,而纪实摄影最关键的就是把控住拍摄时机,而不是随手就拍,无脑地拍。什么样的画面符合你的创作主旨,什么样的画面元素体现你的作品核心,都要先在脑子里预判一下,预先等待拍摄时机出现时果断下手按下快门。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让照片中的亮点元素出现在合理的构图位置中,不仅从形式上让画面更唯美,更能引导观众视觉注意力,突显画面内在意义。比如拍摄一张街头劳动者的照片,如果仅仅拍摄这名劳动者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大人文纪实价值,需要把环境元素也交代进来,甚至将季节、地点、时间、天气等元素也表现出来,更突显劳动者的艰辛。拍摄一张小朋友广场喂鸽子的照片,单纯拍摄到这个场景并没有什么稀奇,如果等待鸽子飞起的瞬间与小朋友之间产生互动,那么照片会更加生动。

提炼巧合瞬间增强照片趣味性趣味性也是街拍的一个侧重点,很多作品仅仅因为趣味性强,就是一张成功的扫街作品。很多巧合元素可以造就照片的趣味性。原本平淡无奇的场景,原本没有特殊行为的人,但因为某种巧合,可以让照片增加亮点。例如走过某个墙面涂鸦的人正好与图形之间有了某种程度的契合,让画面更加有趣。

上述有关街拍的一些心得纯属个人见解,能力有限,欢迎广大街拍爱好者探讨指正。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