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摄影 >正文

陈漫在艺术展上新作及早期作品《中国十二色》被质疑没展现中国女性之美,为什么这样说?她的水平到底如何?

不要问那么多傻问题带节奏了。就简单的回答一下我,以后你跟朋友的合照,是不是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用软件把颧骨跟眼睛拉成这个鬼样就行了。

啥?不愿意?你为什么不愿意你自己心里没谱?不愿意的原因是不是就代表了她的水平如何?

坚决清除文化蟑螂!

常说的人文摄影为什么大多数以黑白照片为主?

摄影家罗兰德哈根伯格曾这样评价黑白摄影:“在黑白照片中分辨不出过去、现在和未来,黑白摄影是一种永恒的艺术。”

这一句话很大程度能说明白为什么在彩色照片已经风行的今天,很多人文摄影还是以黑白照片为主。

罗兰德哈根伯格看重的是物体与时间的关系,在这一方面,他认为黑白摄影比彩色摄影更能体现这一点。

众所周知,黑白照片曾雄霸摄影界很多年。彩色照片出现时,黑白照片正如日中天。很多摄影师不齿彩色相片,认为它是在哗众取宠,失去了照片的本真。他们对黑白照片所表达出来的纯真和简单十分执着。黑白相片时代,摄影界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摄影师,亚当斯、布勒松、韦斯顿、尤金史密斯等等,他们坚持从事黑白摄影,一直到今天,他们的摄影技术和摄影作品仍在被人推崇。

亚当斯

布勒松

韦斯顿

尤金史密斯

因此,就黑白摄影而言,它是一种单纯、一种不加修饰的还原,它所制造出的反差、颗粒性、密度为黑白摄影奠定了形式美基础,即使是今天高超的电脑制作也很难达到黑白摄影这样的技术美感。这是一些艺术家依然选择黑白摄影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彩色照片在诞生之初,制作成本高昂。不说20世纪诞生之初,只是在十几年前,彩色照片的制作成本都比黑白照片高的多。专业摄影师在拍摄是还是偏向于黑白照片,一是因为黑白照片的拍照技术和理念已经成熟,二是像素低的问题在彩色相片里得以放大和凸显,三是可节省制作成本。

解海龙摄

不过,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现在仅就成本问题而言,彩色照片的成本技术已经得到了解决,在数码时代,彩色照片只会慢慢开始占据市场主流。但是在今天,如果有拍摄者想要“创造一种永恒的艺术”,仍然可以选择黑白照片进行创作。这种选择主要取决于摄影师的爱好、构思以及摄影意图。

以我个人为例,拍摄《民本》和《西部招妻》时,我选择了黑白相片,因为我希望读者从我的照片里看到的是无差别的社会现象。

而在拍摄《中国人的家当》时,我选择使用彩色相片,因为希望大家看到是“变化”时间上的变化以及地区之间的变化,从而总结成为“中国人”的。(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我非常直接给大家一个回答:彩色摄影要比黑白摄影困难的多!这就是原因。

人文摄影需要处理的画面远远比风光摄影和人物复杂,复杂的色彩夹杂其中,让摄影人根本无法处理。灰调就简单的多。所以很多人文摄影师都喜欢用黑白。

黑白摄影,将手机调成黑白,再来一个最容易构图的哈苏6X6画幅,不论怎么拍,不论拍什么题材的街头摄影,张张都很文艺?

然并软,没有任何意义!

20多年前,我偏偏想用彩色胶片来挑战一下。大家可以横向对比一下陆元敏老师的作品。感受一下,如何在被大师拍过无数次的题材下,拍出一种完全迥异的感受。

前些天,请小编将我的访谈录整理了出来,和大家分享探讨。

臭脏的苏州河,居然被可以拍到这么美?苏州河的千禧年胶片记忆

原创 91拍照聊相机 08:34:45“使用照相机,仅仅是出于记录的目的,是不是太低端了?”;

“其实照片完全可以用来传递拍摄者内心的思维,这或许就是摄影的唯心主义吧”;

“这让我几乎可以忽略取景器里看到的,而只在意自我的意识”

在采访的时候,齐晓东老师给我直言不讳地一记猛击。 看完他在90年代的最后3年中拍摄的苏州河系列再说吧。

问:您是怎么走上城市纪实摄影师这条路的呢?

答:其实我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拍摄的照片是什么纪实照片,我也不是一个靠卖图片为生的职业摄影师,拍照,纯粹是出于兴趣。拍摄苏州河这个题材,纯粹是出于自己的喜欢。小时候妈妈就一直带我在苏州河两边往返,尤其是泥城桥边上的煤气罐,实在让人难以忘却。而90年代末的那几年,我当时上班就在苏州河边上,拍照相当方便。

问:您的照片中有大量劳动阶层的照片,难道这不是纪实吗?

答:我本身就是劳工阶层的一员,当然对劳工阶层充满了关注和感动。虽然现在在一家环保公司做高管,可是我就是从一个小小的美工开始做起的。而这组照片的拍摄,历时大约3年,从1998年到2000年,正是我从美工转型销售的时候。奔波客户之余,我一般都随身带着相机,路过苏州河随手就拍摄几张。不过,我还是不认为我的照片属于纪实摄影范畴。

我自己在努力工作,拼命干。其实那个时代的上海年轻人大多是如此的,我很想把我对于工作的感情拍摄出来。照片中的别人,其实就是我自己,我的替身而已。

既然是工作,那么就会有孤独、就会有白眼,就会有辛苦,也同样会有喜悦,会有努力向上爬。这些其实在我的照片中都有表达。

问:您觉得您的照片和陆元敏老师或者同辈其他老师的区别在哪里?

答:我是一个具有明确自我意识的70后。陆老师、李老师都属于我的长辈了。我自我批评我的照片与别人最大区别是,我的照片并不留给别人思考的机会,我已经思考完了。别人只是感受我的感受。所以我的照片与那些模棱两可,需要别人感受的照片具有明显的区别。我的传达意识是很强烈很直接的。喜怒分明!如果没有同感,激发不起共同意识,那么请走开!所以我的图像的缺点,也是那么明显。我自己知道。

问:上海较有名的城市风光都已被拍过无数遍,您觉得城市风光摄影要如何拍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辨识度高的照片?

答:首先呢,不要忌讳别人拍过的就不能拍。大家都知道陆元敏老师也在90年代以苏州河为题材进行拍摄。但是看完片子,很多朋友都一楞,苏州河居然可以是这样拍的?所以没有关系,从自己的立意点出发去拍就行。每个人对于摄影语言的理解是不同的。我有我的理解,你有你的理解。所以最终的画面大相径庭。根本不必担心撞车。怕就怕,你只是在记录,这样的话,照片不一样才怪!

问:我也是上海人,也知道以前的苏州河是很不堪回首的,可是在您的镜头中怎么一点不像我印象中的苏州河?

答:俗话说相由心生。摄影同样可以!每个人对于摄影语言的思考是不同的。在90年代,也正是我求学的那个年代。这个年代里上海出现了很多杰出的纪实摄影师,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陆元敏老师。我的老师李昕先生就非常推崇陆老师的拍摄风格,而他自己的拍摄风格也更加激进。我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学生,但是我同样在思考摄影语言不同的语法。摄影就是以它特有的写实风格才能区别与绘画的,但是摄影仅仅是写实吗?

如果摄影仅仅停留在记录这个时代的层面,那么是不是太低端了?

我追求的拍摄风格从一开始就与几位老师走完全不同的路线。很庆幸的是,我很快从学校毕业了,摆脱了固有的羁绊,再加上遇到周围很多良师益友的指点,所以我得以在这条摄影圈里很异类的道路上继续往前走几步。我这里要特别感谢俞斯庆老师给我的指点。

说到相由心生,我发现我比较能把握画面中的画素来刻画自我的心理意识。这样,写实和写意就能做到很好的平衡和统一。但是我一直坚持:写实绝对是为写意服务的。我的照片就是我的心情,我的直观感受。

只要苏州河在我心里的感受是美的,我的画面就是美的;而且是完全意义上“写实的美”。 没有任何特效的雕琢。

问:很好奇一点,如此颠覆我们固有概念的苏州河,您发表过吗?

答: 只在自己的一个小规模个人影展中展示过。当时很多朋友都给予了给好的评价。不过我觉得这是很私人的事情,还是不要发表了。

问:您这次突然又拿出来发表,想表达些什么吗?

答: 一晃眼过了近20年,如今的苏州河已经物是人非。我觉得有必要要把当年的片子拿出来再颠覆一下大家的记忆,是时候了。

摄影圈有股很奇怪的风格,就是完全摆脱不了记录层面的思维。相机沦落为一种记录工具。其实照片完全可以用来传递拍摄者内心的思维,这或许就是摄影的唯心主义吧。这让我几乎可以忽略取景器里看到的,而只在意自我的意识。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图像,而是我的私人记忆,来唤醒大家一种对于90年代末共有的记忆。再次强调,是记忆,而不是图像本身。

问:作为器材党的代言人,深知您是器材高手,不知道您这组作品是用什么器材拍摄的?

答: 哈哈!就知道绕不过这个问题。我一直强调器材对于拍摄的题材是如此重要。9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拍摄苏州河的时候,正好是我自己的器材观得到提升的时候。而这个时期我使用的器材也是五花八门。从EOS50到EOS1N RS,再到徕卡M6和R8,除了中画幅和大画幅,几乎什么相机、闪光灯都用上了。这些照片只是几千幅照片中的几张。长焦镜头表现的,我基本都是用佳能EF70-200mm F2.8一代和EF35-350mm。而突出机动拍摄的,大部分是徕卡。这个系列作品所特有的色彩,几乎全部是富士Velvia胶片的关系。

现在的拍摄,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使用五花八门的镜头,我的摄影语言变得更加平实了许多,就像磨掉了棱角的石头。我特地分享一张去年拍摄的照片。很平实,就是不经意的留影照。

其实,这就是我的心理。不知大家是否能感受到?

摄影艺术既然是阳春白雪,那么默默守护是需要的。

本文受访者:齐晓东老师

《91拍照》网创始人

1995年毕业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摄影系

出版有多本摄影器材著作并被众多大学摄影专业列为指定教材

Biztime & Picturetime

职场小蝙蝠

91拍照团队倾力打造的摄影附件品牌

生活+摄影 . 随手拍摄 . 随心拍摄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