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正文

答南元善原文与译文? 答周南元善读后感?

一、答南元善原文与译文?

答南元善

丙戌(1526)

别去忽逾三月,居尝思念,辄与诸生私相慨叹。计归程之所及,此时当到家久矣。太夫人康强,贵眷无恙,渭南风景,当与柴桑无异,而元善之识见兴趣,则又有出于元亮之上者矣。近得中途寄来书,读之恍然如接颜色。勤勤恳恳,惟以得闻道为喜,急问学为事,恐卒不得为圣人为忧,(wěi)千数百言,略无一字及于得丧荣辱之间,此非真有朝闻夕死之志者,未易以涉斯境也。浣慰何如!诸生递观传诵,相与叹仰歆服,因而兴起者多矣。

世之高抗通脱之士,捐富贵,轻利害,弃爵录,决然长往而不顾者,亦皆有之。彼其或从好于外道诡异之说,投情于诗酒山水技艺之乐,又或奋发于意气,感激于愤悱,牵溺于嗜好,有待于物以相胜,是以去彼取此而后能。及其所之既倦,意衡心郁,情随事移,则忧愁悲苦随之而作。果能捐富贵,轻利害,弃爵录,快然终身,无人而不自得已乎?

夫惟有道之士,真有以见其良知之昭明灵觉,圆融洞澈,廓然与太虚而同体。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盖吾良知之体,本自聪明睿知,本自宽裕温柔,本自发强刚毅,本自齐庄中正文理密察,本自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本无富贵之可慕,本无贫贱之可忧,本无得丧之可欣戚,爱憎之可取舍。盖吾之耳而非良知,则不能以听矣,又何有于聪?目而非良知,则不能以视矣,又何有于明?心而非良知,则不能以思与觉矣,又何有于睿知?然则,又何有于宽裕温柔乎?又何有于发强刚毅乎?又何有于齐庄中正文理密察乎?又何有于溥博渊泉而时出之乎?

故凡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皆足以蔽吾聪明睿知之体,而窒吾渊泉时出之用。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郁逆,将必速去之为快,而何能忍于时刻乎?故凡有道之士,其于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而取舍爱憎也,若洗目中之尘而拔耳中之楔。其于富贵、贫贱、得丧、爱憎之相,值若飘风浮霭之往来变化于太虚,而太虚之体,固常廓然其无碍也。元善今日之所造,其殆庶几于是矣乎!是岂有待于物以相胜而去彼取此?激昂于一时之意气者所能强?而声音笑貌以为之乎?元善自爱!元善自爱!

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沈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然自横渠之后,此学不讲,或亦与四方无异矣。自此关中之士有所振发兴起,进其文艺于道德之归,变其气节为圣贤之学,将必自吾元善昆季始也。今日之归,谓天为无意乎?谓天为无意乎?

元贞以病,不及别简,盖心同道同而学同,吾所以告之亦不能有他说也。亮之亮之!

解读

在这封《答南元善》信中,阳明先生提到面对人生的挫折,有三种人,一种是“高抗通脱之士”,他们能“捐富贵,轻利害,弃爵禄”,但他们多数还没有入道;第二种是避世之徒,他们或“好于外道诡异之说”,或“投情于诗酒山水技艺之乐”,或“奋发于意气”,“感激于愤然”,“牵溺于嗜好”,但后来就慢慢疲倦懈怠,“忧愁悲苦”;第三种就是“有道之士”,他们“良知之昭明灵觉,圆融洞澈,廓然与太虚而同体”(这里太虚即指太极),“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从而达到不“慕富贵”,不“忧贫贱”,对诸如“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现象,都能超然其外。

二、答周南元善读后感?

您好,周南元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其诗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读完周南元善的诗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诗歌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周南元善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入到诗歌中,使其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思想深度。他的诗歌虽然简洁明了,但却富有诗意和哲理,让人读后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哲学思考的深度。

读完周南元善的诗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关注,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使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他的诗歌让我更加热爱生命,珍惜时间,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之,读完周南元善的诗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诗歌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他的诗歌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示,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三、答南元善书原文?

答南元善

丙戌(1526)

别去忽逾三月,居尝思念,辄与诸生私相慨叹。计归程之所及,此时当到家久矣。太夫人康强,贵眷无恙,渭南风景,当与柴桑无异,而元善之识见兴趣,则又有出于元亮之上者矣。近得中途寄来书,读之恍然如接颜色。勤勤恳恳,惟以得闻道为喜,急问学为事,恐卒不得为圣人为忧,(wěi)千数百言,略无一字及于得丧荣辱之间,此非真有朝闻夕死之志者,未易以涉斯境也。浣慰何如!诸生递观传诵,相与叹仰歆服,因而兴起者多矣。

世之高抗通脱之士,捐富贵,轻利害,弃爵录,决然长往而不顾者,亦皆有之。彼其或从好于外道诡异之说,投情于诗酒山水技艺之乐,又或奋发于意气,感激于愤悱,牵溺于嗜好,有待于物以相胜,是以去彼取此而后能。及其所之既倦,意衡心郁,情随事移,则忧愁悲苦随之而作。果能捐富贵,轻利害,弃爵录,快然终身,无人而不自得已乎?

夫惟有道之士,真有以见其良知之昭明灵觉,圆融洞澈,廓然与太虚而同体。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盖吾良知之体,本自聪明睿知,本自宽裕温柔,本自发强刚毅,本自齐庄中正文理密察,本自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本无富贵之可慕,本无贫贱之可忧,本无得丧之可欣戚,爱憎之可取舍。盖吾之耳而非良知,则不能以听矣,又何有于聪?目而非良知,则不能以视矣,又何有于明?心而非良知,则不能以思与觉矣,又何有于睿知?然则,又何有于宽裕温柔乎?又何有于发强刚毅乎?又何有于齐庄中正文理密察乎?又何有于溥博渊泉而时出之乎?

故凡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皆足以蔽吾聪明睿知之体,而窒吾渊泉时出之用。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郁逆,将必速去之为快,而何能忍于时刻乎?故凡有道之士,其于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而取舍爱憎也,若洗目中之尘而拔耳中之楔。其于富贵、贫贱、得丧、爱憎之相,值若飘风浮霭之往来变化于太虚,而太虚之体,固常廓然其无碍也。元善今日之所造,其殆庶几于是矣乎!是岂有待于物以相胜而去彼取此?激昂于一时之意气者所能强?而声音笑貌以为之乎?元善自爱!元善自爱!

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沈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然自横渠之后,此学不讲,或亦与四方无异矣。自此关中之士有所振发兴起,进其文艺于道德之归,变其气节为圣贤之学,将必自吾元善昆季始也。今日之归,谓天为无意乎?谓天为无意乎?

元贞以病,不及别简,盖心同道同而学同,吾所以告之亦不能有他说也。亮之亮之!

四、答善的解释?

答字在名字里的含义:意指答谢,报答,报礼,回报等。

善字在名字里的含义:善良,品德好,友好,友善。表示吉利、上升的意思。意为善良、友好、高明、善于。

五、答丁元珍古诗?

答丁元珍

作者: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译文:

我疑心春天的风吹不到遥远的地方,所以都已经二月了,山城里仍然看不见花朵。

尚未消融的白雪压着枝条,树桠上仍留着秋冬时结果的橘子。早春的雷声惊醒了地下的竹笋,不久就要抽发新芽了。

晚上听到雁鸟的啼叫声,勾起了无尽的乡思。我带病进入新的一年,感叹时光流逝,美好的景物经常变迁。

我曾经在洛阳任职,在那牡丹花丛中饱享过美丽的春光,现在身在他方,这里的野花虽然开得晚些,但也不必为此叹息了。

六、戏答元珍,赏析?

《戏答元珍》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表现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七、南善是什么意思?

南善是一个地名,是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行政村。

南善村位于黄县马上乡,目前村里有人口三千,以张曹两大姓为主要人口姓氏结构。现在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在明朝年间,由于本地瘟疫蔓延造成人口死亡较大,政府强制性地从山西洪桐县迁移到本地的。

八、南善木殿寺由来?

木殿寺

地址在现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南善村,元至正年间建,历史变迁,往迹不存,所留唯遗址耳!

中文名

木殿寺

地理位置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

年代

元至正年

类型

寺庙

原址上有后人自建10平左右庙宇,附近有一坑,其内有近代后人挖掘痕迹,常有无头佛像之类遗物。

九、南善部洲是哪里?

南赡部洲位于须弥山之南方咸海中。

十、答欧阳崇一书心得体会?

答欧阳崇一书读完后感受是今天读原文感觉好难懂,听博仁老师的导读,似乎对要点清晰了一些,但再读文章,仍然觉得模糊不清。都有点感觉自己是个文盲了。虽然理解得不清晰,但从心里领会了一些意思。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致良知不能从见闻上寻找,但见闻却发自自己的良知。

就像博仁老师讲到的,良知是根本,我们事事要心从良知,但不能为了致良知而刻意去求,其实这是适得其反。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