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正文

住校的学生更有可能有心理问题吗?

一、住校的学生更有可能有心理问题吗?

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所有经历的事情,给他带来的心理冲击,或者是创伤,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是人格特质和性格特征。

越小的孩子如果经历心理创伤而没有及时被疗愈,对他整个生命的影响将越大。那么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护他不被伤害,社会和老师的帮助都很有限,最终责任在孩子的父母。

为什么有人会问孩子住校会更容易心理出问题吗?因为的确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孩子心智还很脆弱的时候,就让他离开家,一个人去面对集体生活,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对孩子的心理是很大的挑战。我做过几年的心理学集体疗愈课程,其中有几个个案都是从小幼儿园就全托,或者由祖父母长期扶养,情感上和父母是切断的,甚至对父母是有很深怨恨的。

那么住校就真的不好吗?我觉得问明白自己如下几个问题,送孩子去住校,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1,我的孩子是外向开朗,健康独立的吗?他自己对于去住校是欣然愿意的吗?

2,我和孩子有没有共同去参观这个学校,然后和孩子商量,共同做出住校的决定?

3,我有没有承诺在孩子刚住校的时候,每周都来看他一次,好及时了解他的情况,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间断的爱。

4,我有没有和孩子的老师建立友好的关系,请他协助观察孩子的情况,如发生哪里不对劲,及时调整。

5,我和孩子一直以来沟通畅顺吗?我有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而能听到他的心里话吗?我很确定我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伟奇,会告诉我吗?

如果一个家庭,父母关系一直很亲密,家庭氛围好,孩子是相对容易适应新环境的。如果家庭争吵不断,孩子渴望离开家,但往往也会开始心灵的孤独之旅。如果家里生了二胎,就把大孩子送去住校,会让孩子感觉不被爱了,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潜在隐患。

综上所述,住校本身没有好与不好,关键在于孩子现有的情况,亲子关系的情况,以及家长自己是否做好孩子住校后如何及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的相关安排。希望上述回答,对你有帮助!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很多学校的不正当的教育方式,教育思想,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家庭环境的缺失,父母教育的缺失,也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有人际关系失调问题,不适应新的生活和和学习环境,关于理想和目标落空而产生的失落心理,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四、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口诀?

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中学生对自己过度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过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在性格上通常表现为害羞、内疚、忧郁、焦虑、失望。

二、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五、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受到打击或刺激后想不开。

二是受到家庭变故的影响没有人开导。

三是考虑问题比较片面或者偏激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为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首先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变化和行为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其次学校老师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另外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六、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里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即将出生社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很多大学生学习的专业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所以许多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感。

再加上看到许多报道的名牌大学的学生连找工作都有问题。

他们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怕最后不能为自己和父母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会有很大的压力,从而造成心里负担。

七、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及解决策略?

本人是教育部直属211大学全日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擅长运用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去解读社会热点问题,并为您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指导。欢迎关注我头条号,免费为您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作为中学心理老师回答这个问题最合适了!

常见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主要有:

1.学习效能感低

即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学不进去!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解决对策主要有:通过正确归因,找到学习成绩不好的主客观原因,制定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重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2.学习无动力厌学

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任何动力,出现厌学情绪。

解决对策:学生之所以出现厌学情绪,找出根源,比如不喜欢代课老师,不喜欢学校,被同学欺负排挤等!然后逐一解决问题!比如,如果学生不喜欢代课老师,就可以跟老师沟通,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3.学习动机过强倍感焦虑

即学生很爱学习并对自己期望很高,前一段时间刚好咨询了一个学生,就是因为学习动机过强而出现心理焦虑!

解决对策: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八、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怎么办?

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言。首先要用爱心包容他的一切。平时要从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多方面的关心,尽量不要刺激他。平时在生活上。通过言行来表达你的关心。要从小事开始。千万不能说一些刺激他的话。要鼓励他对生活充满勇气。要让他知道阳光总是灿烂的照着他。告诉他生活中会遇到困难,但总会解决前途,一切都是光明的。

九、刚上初中的学生都有哪些心理问题?

  类型一:焦虑、紧张状态  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亲人遇到伤害或一去不复返。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  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现考试焦虑等问题。还有过渡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在学校时心情焦虑不安,上课如坐针毡,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类型二: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查提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  小处方:这类问题,我们应当意识到,主要和我们父母、老师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关。为此,要帮助初中生解决这类问题,首先,父母和老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其次,是从调整认知、建立新的人际交往习惯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在心理辅导中,要强调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要明白到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要从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入手,注意到改变中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老师和家长应当保持一致,说到做到。  类型三:心情不良  这也是当前初中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心理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我们的初中生来说,物质上已经没有什么不能满足了,然而,这却更显得心理的空虚。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人生倾向于悲观主义的态度,心情低落;有孤独感;易伤感;倾向于看到人生、社会的阴暗面,常常感叹社会不公,对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估计不足;有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抑郁心境,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小处方:对待这类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家长、老师应当注意结合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教育,帮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看待面对的问题。这其中不能忽视的是,应当开展必要的自杀预防教育。有一项关于三所学校962名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307名(29%)因各种原因产生过自杀的念头,42名(4%)曾在生活的不同阶段有过自杀的企图。  为了有效预防学生自杀,第一,学校要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等传播渠道开展自杀预防的宣传活动;二是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心理咨询热线,获得专业的危机干预;三是加强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时发现有自杀倾向者,并主动干预;四是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开设自杀预防课程,讲授有关知识,指导学生避免自杀。  类型四:对抗行为  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往往表现为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的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顶撞,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喜欢作弄别人,有时有破坏行为等。  小处方:由于对抗行为有时容易被老师、家长误认为仅仅是道德问题,而只是加以批评、惩罚等,最终导致结果适得其反。为此,对于这类学生切忌用生硬的态度,而应当首先学会理解他们,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这类学生做出态度的改变。从心理治疗而言,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及集体心理治疗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类型五:品行问题  国内有关学者调查,提示,品行问题以13岁年龄组为最高,约2.24%。常见的问题有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违抗性行为、说谎、偷窃、逃学或离家出走等。  小处方:品行问题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单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多采用教育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常用的方法是:行为矫正治疗、家庭治疗、社区治疗等。由于治疗效果差,为此预防本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说,预防得越早效果越好,这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干预高危儿童、树立和宣传良好的社会风范。  类型六:进食问题  该类问题常见的有神经性厌食、贪食。前者是由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长期厌食,该病当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社会文明病”,国内的发病率也有增多趋势。早期这类学生常常主动性地节食、厌食,进而缺乏食欲,出现消瘦、内分泌紊乱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后者是一种无控制的多食、暴食,可反复发作,发作时食量惊人,多伴有肥胖。  小处方:治疗上,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认知治疗,通过认知改变提高患病学生对本病的认识和求医愿望,消除错误的审美观点和相应的不良行为。必要时用药改善。  类型七:青少年失眠  由于各种压力及个性的影响,青少年的失眠现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有资料报道青少年睡眠障碍占10-15%,学习压力,家庭中的矛盾、冲突,父母不和或意外生活事件等导致的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引起失眠。失眠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表浅多梦、早醒等,同时由于失眠还可引起躯体不适,如头疼、头晕、精神不振和注意力涣散等。  小处方:对于青少年失眠,主要采用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治疗,重点在于消除引起失眠的诱因,除掉紧张和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信心,以恢复正常的睡眠规律。严重的失眠者,可短期考虑服用安定、舒乐安定等镇静安眠药。  类型八:烟、酒、药物滥用  烟、酒、药物滥用问题在西方国家已经是一个普遍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一问题尽管在我国学生中没有那么普遍,但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年龄也越来越小,应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小处方:这只能靠家长老师循循善诱,宜软不宜硬,因为这阶段孩子逆反心理颇为强烈。  健康的初中生该是什么样?  根据当前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衡量,我们说,一个心理健康的初中生,应该:  1.行为符合常规,不出格,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劳动和生活,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2.能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能理解别人,别人也能理解他。在生活中有朋友和友谊,不感到孤单,在集体中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人们愿意接近他。  3.具有良好、稳定的情绪状态,对外界的反应适中,既不过分强烈,也不麻木不仁。  4.日常行为符合初中生的身份,对人、对事、对物均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度,且其行为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真实例子?

1.焦虑状态:学习和考试压力大,对成绩不满意,自我认定乏力,成绩无法改善,容易抑郁等。2.社交过度:优柔寡断,拒绝做出决定,害怕受到友人的排斥,害怕有所改变,过多地参加社交活动,过多深入人关系等。3.失眠:无论是考试期间的失眠,还是平时的失眠,都可能是大学生情感不稳定,精神压力过大,心情起伏也大的症状。4.负面思维:因害怕失败或期望过高,而总是情绪低落,负面情绪涌现,无法发挥自身潜力,反复担忧学业失败,忽略自己的优点等。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