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正文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哪三步?

一、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哪三步?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苏格拉底创立的问答法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其原则是:与人辩论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一开始就说“是”字,会使整个心理趋向于肯定的一面。这时全身的组织都呈放松状态。情绪轻松,可以保持谈话间的和谐气氛。

二、“苏格拉底问答法”由哪几个步骤组成?

苏格拉底创立的问答法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其原则是:与人辩论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一开始就说“是”字,会使整个心理趋向于肯定的一面。这时全身的组织都呈放松状态。情绪轻松,可以保持谈话间的和谐气氛。 在这种方法中,谈判者开始所问的问题,都是反对者所赞同的。在谈判者机智而巧妙的发问中,获得无数“是”的反应,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到我方在谈判中所希望得到的结沦中。它是著名的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妙用。 让人作出“是”的反应,并非容易。所以,对提出的问题要经过思考,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以从对方的需要出发,从对方的角度提问;可以提出常识范围以内的问题;也可以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所以,有三步: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三、问答法的优缺点?

苏格拉底创立的问答法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其原则是:与人辩论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一开始就说“是”字,会使整个心理趋向于肯定的一面。这时全身的组织都呈放松状态。情绪轻松,可以保持谈话间的和谐气氛。

在这种方法中,谈判者开始所问的问题,都是反对者所赞同的。在谈判者机智而巧妙的发问中,获得无数“是”的反应,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到我方在谈判中所希望得到的结沦中。它是著名的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妙用。

让人作出“是”的反应,并非容易。所以,对提出的问题要经过思考,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以从对方的需要出发,从对方的角度提问;可以提出常识范围以内的问题;也可以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所以,有三步:

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

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

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四、问答法的三种形式?

问答法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问自答法

导游员自己提出问题,并作适当停留,让旅游者猜想,但并不期待他们回答,只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思考,激起兴趣,然后作简洁明了的回答或作生动形象的介绍,还可借题发挥,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看实例: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长城脚下,稍后我们便去爬长城。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提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的长城是何时开始修建的?第二,中国的长城到底有多长?第三,为什么中国的长城在世界上这么有名气?(略作停顿)看来大家对这三个问题都有所了解,但还不全面,现在就由我来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吧。

2.我问客答法

导游员提出问题,要求旅游者开动脑筋,积极作答,导游员在旅游者的答案中引申讲解。其关键在于善于提问,要从实际出发,适当运用。希望旅游者回答的问题要提得恰当,不致于游客一无所知、一头雾水,同时也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同答案,能事先准备对不同答案的做出评价。导游员要诱导旅游者回答,调动其积极性,但不要强迫他们回答,以免使旅游者感到尴尬或产生心里压力。旅游者的回答不论对错,导游员都不应打断,更不能笑话,而要给予鼓励和引导。最后由导游员引申讲解,并带出更多、更广的话题。请看实例:

(讲解园林中的木雕图案)导游员提问:“大家现在看到的蝙蝠、桃子和灵芝图案有什么寓意呢?”(稍作停顿,等待旅游者的回答,但时间不宜过长)导游接着评价旅游者的答案并引申讲解:“大家说得很对。蝙蝠因为谐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桃子和灵芝也是吉祥的象征,分别代表着寿和如意。三者合而为一就是福寿如意!在这里,我也祝大家福寿如意!”

3.客问我答法

导游员要善于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和他们的想象思维,欢迎他们提问题。旅游者提出问题,证明他们对某一景物产生了兴趣,进入了审美意境。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即使是幼稚可笑的,导游员也绝不能置若罔闻,千万不要笑话他们,更不能显示出不耐烦,而是要善于有选择地将回答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过,对旅游者的提问,导游员不要他们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一般只回答一些与景点有关的问题,注意不要让旅游者的提问冲击了讲解主题,打乱讲解计划。导游员要学会认真倾听旅游者的提问,善于思考,掌握旅游者提问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一套相应的“客问我答”的导游技巧,以求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五、苏格拉底之死评价苏格拉底的行为

对苏格拉底之死,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评价。 对于苏格拉底拒绝放弃原则,选择死亡,都给与肯定,为君子之举。 对陪审团及雅典城邦的审批予以诟病。

评价的立足点,应该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并以那个时候的价值观和法律为基本点,而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和观点去评价和讨论,而这样的做法,应该具有普适性。

苏格拉底的精神世界,是真理的世界,苏格拉底的物质世界,是世俗的世界,苏格拉底宁愿选择真理而死,也不选择世俗而活。

苏格拉底的行为与抉择,不值得提倡,相比之下,生命是可贵的,也是需要尊重的,只要生命在。

六、苏格拉底的婚姻?

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有一位特别凶悍的妻子,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外玩得开心过了时间点了,回到家时,妻子已经睡觉了。苏格拉底敲门许久,不见门开。正当他在考虑是否要走开时,突然从门里面泼出一盆冷水,将他全身浇了个透,苏格拉底一点也不生气,笑着说:“好大的雨啊,我终于回到家了,亲爱的,你怎么还不睡觉呀!”

苏格拉底说正是因为妻子的凶悍,将他磨练成了一位哲学家。

七、苏格拉底的书籍?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著作,我们了解他主要是通过柏拉图、色诺芬和阿里斯托芬的作品。 推荐斯通的《苏格拉底的审判》,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人对苏格拉底有着不同的感受。 《柏拉图对话集》(苏格拉底出现其中),相对比较难懂,但是值得珍藏一生。

八、苏格拉底的名言?

1.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蚀,我们必不辱使命,得以与众生相遇。

2.当很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3.爱情就是穿越一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不能走回头路,而且只能摘一次。

4.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好,只有神知道答案,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5.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九、苏格拉底的记录?

苏格拉底的弟子之一是色诺芬,他出生于公元前44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回忆苏格拉底》《长征记》等著作。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色诺芬描述说,当苏格拉底被起诉道德败坏和误导青年的时候,他很痛苦;他坚信苏格拉底道德高尚,不会误导人。他为苏格拉底的辩护太过平凡,也没有提及苏格拉底为什么会招人嫉恨。但正因为色诺芬的保守和平凡,所以相信他的人认为他并不会撒谎。

在另外一些人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行为举止怪异的人,甚至有点患了癫痫病的样子,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并且总是衣衫褴褛,赤着脚走路,满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整日游走在雅典街头找人辩论,经常说的他人哑口无言。他很少喝酒,但是酒量奇大,从不喝醉。他用灵魂控制着自己的肉体,抵制着欲望,就是爱情也是“柏拉图式”的。从这些描述看,苏格拉底身上有未来斯多葛派和犬儒学派的影子。斯多葛派认为品德是最重要的,犬儒学派则鄙视富人们的生活。苏格拉底整日衣衫褴褛正好符合这一点。

02

而苏格拉底另外一位学生柏拉图的眼中,苏格拉底就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柏拉图在《申辩篇》里面塑造了一个自信、洒脱、崇高理智的苏格拉底。公元前399苏格拉底被一名雅典青年控告,罪名是败坏了青年和不信奉雅典的神,经过几百名雅典公民投票后,最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据说柏拉图就在现场,并记录下了苏格拉底被判决和处死的全过程。

在柏拉图的《克利陀篇》中说。苏格拉底的一些弟子和友人曾经计划带苏格拉底逃亡特萨里亚。但是苏格拉底没有逃走,他认为无论判决公平与否,他都不能逃避。他提出了一个后来成为基督教教训的言论:“无论别人如何待我们,我们都不能抱怨。”苏格拉底决定留下来接受死刑。甚至在临死之前苏格拉底被允许同亲友进行谈话,他支开哭哭啼啼的妻子,以免谈话被打乱。

苏格拉底同朋友和学生们说,具有哲学精神的人不惧怕死亡,但是不能自杀,因为自杀是违法的。他还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说人就好比是囚犯,时间就好比是牢狱,囚犯不能私自逃出牢狱。他还把人比做牛马,把神比做牧人,没有牧人愿意自己的牛马死去,这些解释带有明显的基督教思想。

03

苏格拉底认为死亡不过是将灵魂同肉体分离开来。这正契合柏拉图的观点,就是美与丑、善与恶、理智与感觉、灵魂同肉体都是一一对应的。在苏格拉底被处死之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去另外一个世界更好,只有神知道答案。苏格拉底相信灵魂不死,并坚信在另外一个世界有更好的生活。

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和灵魂是可以分离的,一般的人会将肉体的快乐作为活着的唯一目的,而哲学家会将肉体和灵魂分离开来,他主张哲学家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不要沉溺于肉体的快乐,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灵魂。进而他认为拥有高尚的灵魂的人正是那些有德行的人。

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心灵摒弃了肉体的欢乐,才能发现最好的思想,才能发现真、善、美、正义和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眼睛看不到的,只有心灵才能体会到。他认为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身体是获得知识的障碍,真正在知识是通过心灵体会的,而不是身体。但显然,这种观点否定了科学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可能性。

04

关于知识,苏格拉底坚持认为,知识来自于记忆,它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苏格拉底的妈妈是一位助产婆,而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位精神上的助产士,所以他经常问答方式去启迪他人的思想,帮助别人发现原本在内心的知识。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一个奴隶关于几何的问题,奴隶给出了答案,从而他得出结论,奴隶掌握几何知识,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因此他得出,智慧一直潜伏在人的内心,只是我们自己尚不知道而已。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一个年轻人:“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但苏格拉底追问到:“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呢?”年轻人又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苏格拉底依然不依不饶追问到:“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年轻人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反问道:“那你说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呢?”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年轻人笑了说:“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

意思就是说,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无知,而苏格拉底却知道自己无知,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苏格拉底认为:知道自己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也就是那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说起来很平常,但要承认自己无知可不是一件小事,这需要勇气和智慧。

05

这种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推导真理和知识的方式是苏格拉底典型的问答法,甚至他在教自己的弟子的时候,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以至于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在建立学园教学的时候,也保留了这种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也经常使用。苏格拉底的辩证式的问答法并不是他明发的,也不是他第一个使用的,据说是古希腊另外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芝诺最先使用的。后来苏格拉底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并将它推而广之和发扬光大。

好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讲到了苏格拉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不同人眼里有着截然不同的苏格拉底。在有些人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行为怪异的思想家,整日衣衫褴褛地游走在雅典街头和人辩论;在他的学生色诺芬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高尚但平凡的人,面对死亡他也会痛苦;而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自信、洒脱、崇高理智的人,会坦然面对死亡,毫无畏惧。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不同的角色却塑造了一位更加饱满和立体的苏格拉底形象,也丝毫不影响苏格拉底作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并对西方思想的巨大的影响。

十、苏格拉底的地位?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对于西方哲学传统的首要贡献,在于他率先在道德领域内自觉地确立了理性精神,代表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并且对西方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