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正文

如梦令纳兰性德注音? 如梦令纳兰性德情感主旨?

一、如梦令纳兰性德注音?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拼音版注音:

  wàn zhàng qióng lú rén zuì , xīng yǐng yáo yáo yù zhuì ,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guī mèng gé láng hé , yòu bèi hé shēng jiǎo suì 。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huán shuì 、 huán shuì , jiě dào xǐng lái wú wèi 。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翻译:

  千万顶行军毡帐之中,将士们酣歌豪饮,酩酊大醉,满天繁星摇曳,那星空仿佛摇摇欲坠。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赏析:

  歌词以穹庐、星影两个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间两个不同方位为展现背景,并以睡梦和睡醒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人物的切身体验,揭示情思。布景与说情,阔大而深长。

  王国维论诗词之辨,既曾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亦曾提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

  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物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了心底对故园的冀盼。

  诺瓦利斯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容若这阙词是再贴切不过的注解。其实不止是容若,离乡之绪、故园之思简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思维定式,脑袋里面的主旋律。切肤痛楚让文人骚客们创作出这样“生离死别”、这样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时候的人还太弱小,缺乏驰骋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将自己和行李一样层层打包。离别因此是重大的。一路上关山阻隔,离自己的温暖小屋越来越远,一路上昼行夜停风餐露宿,前途却茫茫无尽,不晓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随时被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危险击倒。

  在种种焦虑不安中意识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这种惶恐不是现在坐着飞机和火车,满世界溜达的人可以想象的。归梦隔狼河,却被河声搅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几个国家的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二、如梦令纳兰性德情感主旨?

原文为《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清代:纳兰性德

黄叶青苔归路,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感情主旨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

三、如梦令春景纳兰性德情感主旨?

原文为《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清代:纳兰性德

黄叶青苔归路,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感情主旨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

四、如梦令纳兰性德常考名句?

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纳兰性德《如梦令》

五、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纳兰明珠?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后避太子保成讳该性德。字容若。(就像白居易字乐天,也称他为白乐天。)纳兰明珠有三个儿子:长子纳兰容若,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六、纳兰性德《秋思?

《浪淘沙秋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全文是:秋已深,新凉乍作,冷风吹着荷叶,鸳鸯栖于叶盖之下,成对成双,纵霜冷风急也不分离。而燕子却辞梁还乡,飞往南方了。面对此景此情,不知是怨还是恨,令人迷惘了。题作“秋思”,实为伤离之情思。词中假以鸳鸯、燕子不同情景之兴象,写离愁别恨之意。

七、入秋 纳兰性德?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清代 纳兰性德

过尽遥山如画。

短衣匹马。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

待归才罢。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此是一首别有情趣的抒发离愁别恨的小词。

上片写的是征途之景,“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词人身着短衣,乘着骏马,奔驰在征途上,那历历如画的青山,已被自己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尽”字说明了行程之远,一“匹”字,彰显了征途之寂寞。“萧萧落木不胜秋”,承“遥山如画’而来,显得大气磅礴。“景物之萧瑟和意境之深远,历历如绘。“莫回首、斜阳下”,只顾策马而行吧,千万不要回头,那夕阳西下,落木萧萧的景象会让人断肠的。

下片则是从闺中人一方写来的,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此句字面的意思是:我是特别地牵挂你啊,这种柔肠百转的思念之心只有等你回来以后才能停止。在下片的开端,纳兰便用如此直白的语气写出了思念之情,这种感情如此浓烈,所以在分离之后,更显得孤寂和落寞。在这首词的最后,纳兰自己也写道:“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闲愁越想越多,只有当两人重新见面之后,才能化解,离人话说不尽,说得尽的只有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牵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我”指的是谁?若是容若自己,怎还会有“待归才罢”之语呢?显然,这句话说得并不是词人自己,而是与自己遥隔千里的妻子。

因此,其高明之处不在于按题中应有之义诉说了柔肠千转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家团聚之日的渴望,而在于最后做了一笔反面文章。强调自己怕发付不了他日两人相聚,灯前絮话时她的那种“说不尽、离人话”的无限深情,因而又添新愁。这较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更深了一层。所以此篇极有浪漫特色,极见情味。

八、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病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作品。

九、纳兰性德课文?

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yú)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十、纳兰性德外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