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正文

讲堂录全文译文?

毛泽东《讲堂录》评注:修身XXVII

“在上者为政教,在下者为风俗。变之自上者,效速而易迁,变之自下者,效迟而可久。在上者虽有圣君贤相,然人亡而政息,效虽速而易迁。刚字立身之本,有嗜欲者不能刚。豢龙氏所以能豢龙者,龙虽神而不能脱夫嗜欲也”。

这是毛泽东1913年《讲堂录》中的一句话,记的是他1913-1914学年秋季学期所听修身课教员杨昌济先生讲义中的一段话。杨先生该讲的主题是帝王之师,故在课上提到了孔孟、耶稣、苏格拉底这些堪称帝师的圣贤,盛赞其教化之功,不会像一代帝王那样人亡政息,而会传之久远,百世不绝。故曰:“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

杨先生提到的圣贤人物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安贫乐道,无欲而刚。这里的“欲”,主要是指私欲。所谓“圣人无常心,而以百姓心为心”,以“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在无私、利他的意义上讲的。若能做到不嗜私欲,庶几圣人矣!

就个人修身而言,清心寡欲,行之极难。饮食,男女,皆为人之大欲,即基本的生理需求,若避或灭之,恐拂人性。居而不安,食而不饱,圣人忍得,常人忍不得。男女之事,出家人忍得,常人忍不得。大禹治水,湿寒伤肾,过家门而不敢入,夫人很有意见。西方一些奉行禁欲苦修的男性圣徒,也常有“无端勃起”的苦恼。大禹和那些圣徒是否妥善解决了不举或乱举的难题,我们不得而知。从仓央嘉措的诗句来看,这种难题似乎无解,“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杨昌济先生对“天理人欲”的矛盾,有其独特的解决办法。他极爱世间妙理,对于人欲,不主张“禁欲”,而主张“寡欲”。他多年不吃早饭,每日静坐,存心养性。他在1891年的日记中写道:“胸中不可不养段奇气,若常常闭目凝想,鹏凤翱翔,神龙天矫,胸次若云梦泽,手把芙蓉朝玉京,诸如此等奇景,宛然在目,神与之游,则气概自是不同。”这种修养“奇气”的功夫,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在长沙读师范时,曾认真修炼几年。据毛泽东的同学萧子回忆,毛、蔡二人模仿杨先生,曾有一两年不吃早饭,养成习惯之后,一天只吃一顿饭。

湖南省立师范学校是包食宿的,伙食质量虽然不佳,但一日三餐,还是会管饱的。毛泽东、蔡和森放着免费的早餐和晚餐不吃,而只吃一顿午餐,在普通学生看来,真是“二怪”。殊不知,二人实证实修的是“清心寡欲”,“节用爱人”等妙理,习惯于多吃多占、“不吃白不吃”的俗人岂能理解其良苦用心、鸿鹄之志。

孟子曾讲:“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天地万物,识之万一,足用;世间妙理,悟得万一,亦可足用。认识到自己不是全知全能,而益精其已知已能,修己安人,足矣。如若狂妄至自认为全知全能,可尝尽天下美食,遍幸天下美色,必走火入魔,非抑郁即疯癫,差矣。清心寡欲,节用爱人,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