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正文

连环画有何魅力,为何能独树一帜,深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第一节 内容和形式的进步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连环画在其装帧、内容和功能上都有所转变。

随着读者审美观的发展,连环画的装帧由简到精。过去的连环画一般都以装帧简单、开本小、本子薄为特点,难以在书架上陈列,这与开本大的图书相比,自然低了一截。近年来,连环画开始跻身精装本行列,例如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的32开硬精装《绘画本中国通史》,摆在书架上,就颇受人们欢迎,自在杭州、上海率先问世后,首批4万套书很快就销售一空,而后又重印了8万套。由此可见,读者对《绘画本中国通史》的偏爱,为连环画的精装化提供了充分的现实论证。有人曾对连环画精装化提出质疑,认为连环画的“贵族化”会使一般人望书兴叹。这种说法当然值得重视。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连环画的精装化产生了新的审美价值,连环画不再是一种看后即扔的“小人书”,而是成了有保存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成了有一定价值含量的精神消费品和文化礼品,也就是说,使连环画进入了文化礼品的行列。随着这一领域的扩大,连环画的读者群大大增加。近年来不少人把连环画作为新年礼物赠送亲友,大大促进了连环画的销售。从这个意义说,连环画的精装化恰恰有助于改变人们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传统观念,其实从大的方面讲,这也是连环画功能上的改变。

过去连环画的读者对象多是小朋友,内容浅显、通俗易懂,而且知识涵盖也十分有限。现在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尝试着用连环画的形式改编史学名著,用生动、形象、超时空的画面再现历史风云,让读者读起来不觉得枯燥,反而饶有兴趣,使其读有所得,读有所思,使连环画成为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化、从中汲取各种精神营养的“精神快餐”。进而实现了连环画由单纯的“消遣型”向着“精神快餐”的转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连环画的功能也起了质的变化。

另外,连环画在内容上也有所改变,连环画正由现实题材向着跨时空发展。中国灿烂的古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灿烂的古文化集中体现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名著中。举个例子来说,《资治通鉴》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部书,但又是一部不易读懂的书,全书卷数多,字数多,共有将近300多万个字,显然有很多人没有时间去读这部书。针对此情况一定要寻找一种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连环画就成了二者之间的桥梁,使历史名著能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它跨越时空,从《资治通鉴绘画本》原著中精选了近百个故事,绘制了几千幅图画,使读者能借助连环画这种形式,在短时期跨越一千多年的时空,领略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显然,这是别的读物难以代替的。这样一来,对求知欲望迫切的读者来说,名著连环画则是“身价百倍”。连环画内容涵盖面的拓宽,充分显示了连环画能以小见大,以画系人系物系事的独具特点,令读者刮目相看。

第二节 功能的现代化

人们的精神需要是多方面的,文艺属于精神食粮,不同的文艺样式,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精神需求。连环画是文艺的一种,它如何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呢?人们阅读连环画是一种精神需求,读者对连环画的需求都有哪些?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了解:

一、增长知识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而且现在又是信息时代,信息不仅瞬息万变,还可以变成财富,其价值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当前人们为了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寻求知识和掌握大量的信息,有不少读者阅读连环画。连环画载负大量知识和信息,可作为传播媒体,而且它还具有审美的作用,同时还为读者节省大量的时间。当前,无论国内或国外,都有不少知识型和实用型的连环画作品出现,就是证明。如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理化连环画》,便是初中学生学习数理化极好的辅导读物。除了这些知识型的连环画之外,一般的文艺故事连环画,由于它反映了各类生活实际,亦无不包蕴各种知识和信息。又如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经营谋略图画》12册,即是以连环画的形式介绍古今中外有关经营谋略的知识和信息。譬如,阅读《中国通史》连环画,可使我们获得许多历史知识;阅读《地球的红飘带》又可使我们获得不少革命历史的知识。不少连环画作品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历史知识、以及军事、政治、经济斗争的各种信息。

二、艺术熏陶

由于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不同,吸引人的艺术魅力也就有所差别,而且每个欣赏者的个人素质、文化修养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每个人喜爱什么样的艺术样式,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然则,为什么众多的人喜爱连环画呢?一方面来自天赋的禀性。由于连环画包括文学和绘画两个部分,而生性喜爱文学和绘画的人很多,他们很容易爱上文图相结合的连环画。另一方面则由于客观环境的熏陶,有不少人从小就爱看连环画,对连环画接触多了,便会越看越爱,形成嗜好。这后天形成的因素,是具有决定性的。

总之,我们必须明确:作品能否争取到广大的读者,主要决定于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连环画的热心读者,主要是由连环画本身的艺术性培育出来的,读者的喜爱与否,是决定连环画能否生存发展的根本因素。

三、休息娱乐

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得到休息和娱乐,以使紧张心理得到松弛,疲劳得以消除,从而感到舒服自在,第二天更有精神去工作。休息娱乐的方式很多,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连环画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娱乐型”读物,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浓厚,对读者有极强的吸引力。读者阅读连环画,通过欣赏生动的故事、鲜明的艺术形象,作用于自己的心灵,使情绪、情感得到调节,使自己进入作品展示的境界,并陶醉于其中,既可以愉悦精神,又可以得到教益。所以,阅读连环画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和休息。

一般来说,读者大多是根据上述目的来阅读连环画作品的。连环画之所以能从这些方面来满足读者的需要,是由于连环画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娱乐、传播知识信息以及艺术欣赏等多种功能。而且连环画艺术还具有教育的功能,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在帮助读者获得知识、愉悦精神和享受美感的同时,也教育读者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从而认识生活,不断提高自己,并进而获得改造世界的勇气和力量。

而当前我们的连环画有不少作品却不重视其趣味性,弄得平淡乏味,连读者最基本的兴趣都引不起,又怎么能发挥它教育的意义呢?正如时下在电视节目中娱乐性较强的相声、小品、通俗歌曲最受欢迎一样,连环画中的幽默漫画也最为广大读者所青睐。幽默可以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愉悦人们的心情。

纵观世界,日本是连环画发行量居首位的国家,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日本,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推出五花八门的连环画,使它拥有各种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广泛的读者群。其中有“老人连环画”,其特点是画幅和文字比较大,以便视力变弱的老年人阅读;还有“育儿连环画”,它是专向少妇介绍育儿常识,也是颇受人们喜爱的连环画之一;“烹饪连环画”是专门介绍烹饪技术的,还有很多连环画以情节离奇为主,大多是方便读者在地铁中阅读。而在南亚的一些国家,由于还存在着大量的文盲,所以无法宣传国家的宪法,后来有人提出用连环画来试试,因为连环画人人都能看懂,所以时至今日他们还以连环画的形式宣传宪法。德国一位体育教练设计了一种“静心连环画”,内容多为温馨、缠绵的故事,据说可帮助运动员在竞争激烈的比赛后恢复心情的宁静。另一种“病友连环画”则在英伦大行其道,其主要读者是绝症患者。由此可见,画家可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来创作连环画。

第三节 连环画的欣赏

阅读和欣赏连环画,虽说是个人的具体行为,显然各具个性,但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读者阅读和欣赏连环画,也有共同的规律可循,显然又具有共性。

美感享受为了进一步认识连环画的生产和消费、作者和读者、创作和欣赏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现对如何欣赏连环画这一具有规律性的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连环画的欣赏过程

读者对连环画欣赏的发展趋势,正在由单纯欣赏的初级文化层次向着集知识性、欣赏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更高层次发展。连环画的欣赏过程,即对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一般来说,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从感觉和知觉到理解。所谓感觉主要是由视听感官对于作品外部形式的直观把握。知觉则是对感觉材料进行综合,获得更为完整的印象。读者在这一阶段,可以基本了解作品的故事和人物的面貌。

2.从联想和想象到深知。读者在此阶段,以直观印象为基础,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发挥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不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3.从反思和议论到批评。读者在此阶段,通过不断反思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对作品描绘的事物以及作品本身进行自己的分析和批评。艺术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以上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互相影响、反复交错的过程。

读者在阅读欣赏连环画的过程中,也不是人人都能将上述三个阶段走完,而实际上有人只停留在第一阶段,对人物的面貌有一个直观印象,对作品的故事梗概有一个基本了解,他就满足了,从而很难再进入欣赏的高层次。另有一些读者肯动脑子,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情愿望,进行联想和想象,便可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进入前两个阶段的读者是连环画读者的大多数,只有少数读者可能进入欣赏的最后阶段,对作品进行反思和批评,形成欣赏的最高层次。

二、连环画的欣赏层次

读者的欣赏层次,既有高雅,又有通俗和庸俗之分,常常表现为审美趣味的高低。连环画是通俗的艺术读物,但绝不能为迎合某些读者的低级趣味,去搞什么不健康、有毒害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给读者欢乐,使其在欢乐中受到教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使广大读者更加喜爱连环画。由于读者的层次不同,其需要也不同,连环画也可有一些情趣高雅的作品。但那些只是为了表达个人情趣、俗雅皆不赏的所谓“高雅”作品,怕是难以长期立足的。许多优秀的连环画作品,都是雅俗共赏的;雅俗共赏的作品,才能争取到最大多数的读者。

三、连环画的欣赏条件

从上述在欣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层次来看,说明读者阅读连环画还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由于读者的具体条件不同,欣赏的层次也就不同,而且,常常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尽相同。那么这些欣赏的条件是什么呢?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从客观上说,它和读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诸种因素有关。从主观上说,主要是指读者本身具备的下述的几个条件:

1.艺术修养如何。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欣赏层次的高低。只有对文学和美术都有一定修养的人,才能较好地来欣赏连环画艺术;那些缺少这些修养的读者,也只能停留在欣赏的低层次。而读者的艺术修养,又主要来自艺术欣赏经验的不断积累。所以,读者愈多看连环画,便会愈懂得怎样更好地欣赏连环画。

2.生活经验多少。无论是连环画的创作还是欣赏,都要以人们现实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否则作者和读者之间就不可能沟通和理解。读者的经验系统愈丰富,其欣赏能力就愈强;反之,缺乏生活经验的人,其欣赏能力必然要差。

3.文化程度高低。连环画虽说是通俗普及的读物,但完全不识字也很难看懂。正如鲁迅所说:“读者亦应该有相当的程度,首先是识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体的知识,而思想和情感,也须大抵达到相当的水平,否则和文艺即不能有丝毫的感情。”所以,没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读者,是不能很好地欣赏连环画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欣赏水平的高低。

四、连环画欣赏的差异

由于各人的具体条件不同,读者对连环画的欣赏,既有共同的认识,又有认识的差异,这是很自然的事。大家都爱看连环画,而且,对一篇连环画的评论,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是连环画读者的共性。但是,在共性之下又存在不少差异。前面已经说过,读者对连环画的内容和形式,都各有所偏爱,其要求是多种多样的。此外,读者对同一作品阅读之后,也往往议论纷纷,褒贬不一。这说明,读者不只是对各类连环画作品喜爱不同,而且,对同一作品的评价,也往往见仁见智,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异性是由于人们的社会经历、思想认识和审美经验种种不同而产生的,它是合理的客观存在,绝不能强求一律。因此,连环画工作者,既要研究读者对连环画的共同要求,更要认真地研究其审美差异,要在工作实践中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才能最好的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五、连环画欣赏的感受

绘画是“直观艺术”,文学是“想象艺术”。连环画是二者相结合的艺术,两方面的优势正好弥补对方的缺陷,使间接反映生活变成直接反映生活。因此,读者欣赏连环画与单纯欣赏文学和绘画不同,有一种全新的感受。由于文图相结合而具有的通俗性、生动性、趣味性、具体性,大大加强了连环画艺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读者从中可以得到单纯欣赏文学和美术作品无法得到的愉悦和满足。

艺术的力量是深远的,但每一种艺术的职能却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每一种艺术样式对生活的反映,都不能穷尽生活的各个方面,即是说只能直接反映某一侧面,其他方面则只能间接反映。比如说,在绘画中直接反映的是人物的外貌和环境,而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动,则只能间接反映。而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则是直接反映的,而人物的外貌环境却只能间接反映。在艺术欣赏的活动中,直接感受的艺术形象鲜明、具体,而间接感受的艺术形象,则比较模糊、不稳定。读者要想完整地理解作品,认识生活,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创造,才能使间接反映的东西得以体现,并把直接、间接的感受统一起来,得到全面的认识。

六、连环画欣赏的作用

连环画是一种文图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而且具有幽默感,因此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影响力,读者在阅读欣赏连环画的过程中必然要在思想和感情方面产生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各不相同,因人而异,但总的说来都离不开情感和认识两方面的内容。

在情感方面,主要可以产生情感的宣泄、补偿和净化、升华的作用。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甚至可以暂时忘却了自我。情感的波动,主要来自作品的刺激,因而读者是被动的。而理性的认识,则主要靠读者开动脑筋,进行思索而得,因而读者又是主动的。虽然主动与被动也不是绝对的,但稍加区分,认识各自的主导作用,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他们希望在作品里满足情感的需求,使精神得到调节,失衡得到平衡,紧张得到缓解,从而感到轻松愉快。或者在想象中实现某种欲念,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某种满足。若是不阅读作品,就不可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的满足。其次,读者在作品描绘的世界里,不仅可以重复感受自己经历过的生活,还可感受从未经历的生活,并从中克服现实中的缺陷和不足,实现理想和梦想,使失落的情感得到补偿。最后,通过阅读作品的潜移默化,使读者对邪恶痛恨,对崇高钦敬,从而提高自己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使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这种情感的净化和升华,已不单纯是感情的事情,实际上是通过理性的分析而获得的一种新认识。而且,所谓情感的宣泄和补偿,也不都是纯感情的活动,而是和理性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全不受理性制约的所谓纯感情活动,因受刺激而感情冲动而走火入魔,只不过是被错误的理性认识所误导而已。

读者由欣赏作品而获得的理性收获,除上述之外,还包括对作品所描绘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以及对作品和作者本身的评价。由于作品所描绘的事物出于作者之手笔,因而,这两种评价也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读者的种种评价,对于作者来说正是作品成败的一种信息反馈。作者应该重视这些信息,作为再生产再创作的有用材料。它对于作者是大有裨益的。作者和读者,永远是互相促进的朋友。

以上将读者对于连环画欣赏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它和欣赏其他文艺作品相比,既有一些独特的东西,也有许多共同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各种艺术本来就有共同的规律。有此共同和特殊的规律,才使连环画作为一门独立艺术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 连环画的发展前景

有不少著名的画家认为,连环画还是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的,但能否与动漫抗衡还取决于市场的认同度。连环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的艺术性是独一无二的。它那种素净而纤淡的黑白调子,那种不张扬却极传神的微妙的古典韵味,那种在方寸之间容纳众多人物,连缀起来便成宏大场景的表现能力非常独特,非一般漫画所能比拟。而且这几年连环画界也在探索创新,有一批画家已经走在了前列,画家王可为历时三年,推出《楚汉之战》画稿,被誉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力作。表现长征史诗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多次再版,《人到中年》、《画说资本论》、《连环画世界文学名著》、《中国古代经营管理史》等新编巨制深受读者欢迎。

另外,新版连环画粉墨登场,百花齐放,它结合了传统连环画与现代卡通的各自独到之处,内容新颖且多元化,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爸爸妈妈看过的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世界童话名著连环画系列》等等。除了文学类连环画图书外,市面上又开始出现了科普类、科幻类连环画图书,如《中国通史》连环画和《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由于编绘手法新和科普趣味足而成为畅销书。

连环画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能承载各种各样新的题材内容,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必须有创新,这样,连环画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大。但愿连环画创作者们能够积极创新,创作出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连环画,让孩子们在翻看的同时,又能增长不少文学、历史、军事、绘画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位。

连环画要想走出一条新路,必须在创作上选好题材,组织优秀的美术家,结合出版业的发展潮流,对连环画来一个“脱胎换骨”,让它在形式上有时代感,内容上有吸引人的题材,特别是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画家都认为,连环画的最大市场是儿童,这需要策划一批新鲜的题材,结合传统连环画与现代卡通的各自独到之处,让它的内容更新颖、更多元化。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可以提供连环画创作的素材很多,既可以搞传统题材的,也可以搞现代题材的。例如,可以以预防非典为题材创作一些连环画,既快捷又容易让人接受。再比如,美国和日本搞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我们也有这方面的优势和资源,相信只要下功夫去发掘,一定会创作出更能让中国孩子接受的卡通人物和连环画作品来。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