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正文

你觉得国画画家中谁的牡丹花画的最好?

刘宝申教授国画欣赏

图片源于网络,有侵立删

我觉得西安美术学院刘宝申大师牡丹画的最好,画的很有激情,亲眼见他作画,色泽,用墨雅而不俗,牡丹属王雪涛大师流派,大气有韵味,非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

工笔于非,见过一幅五色牡丹图,美轮美奂。小写意王雪涛,学着众,超越难。大写意吴昌硕,齐白石也没学到精髓。

王雪涛弟子王长永老先生的牡丹

王长永老先生1958年毕业于山东艺专,留校后师从王雪涛于希宁张鹤云柳子谷关有声等诸名家

于希宁校长赠画

郭志光先生赠画

张鹤云老师赠画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古诗意境如何拍摄?

牡丹乃国花也!看到关于写牡丹的诗,也过来凑个热闹。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有“诗豪”之称的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一诗。

刘禹锡笔下的牡丹,写得非常巧妙,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人夸赞牡丹,却没有直接去描牡丹的仪态华贵,而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先写芍药的无格,再写芙蓉的少情,与牡丹的国色天香对比描写,牡丹色彩的雍容华贵就跳了出来。

未尾句”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巧妙地用了一个动字,通过写观赏牡丹的情形,什么能惊动京城呢?原来是牡丹花开使京城震动。

芍药妖但无格,芙蓉净却少情。众人都知芍药、芙蓉之美,但只有牡丹的美能惊动京城,牡丹花该有多美啊?

运用人们的想象空间,烘托出牡丹之美。

在代人眼中观赏牡丹有二个绝佳地,一是洛阳牡丹天下惊,二是菏洚牡丹甲天下。

不过在我眼中,如果把牡丹花姿与江南水韵结合起来就更美了。

在杭州观赏牡丹当数花港牡丹亭,西溪花潮节,六和牡丹园。

疫情中,到钱塘江畔的六和塔赏牡丹,突感灵动,曾写诗赞六和牡丹。

牡丹花盛开,百花躲丛中。

不畏强权辱,夕贬洛阳生。

烈火何所惧,焦骨牡丹红。

洛阳牡丹傲,荷泽牡丹名。

花港牡丹亭,六和牡丹荣。

国色之天香,花中魁首称。

太平盛世日,牡丹天下盛。

六和赏牡丹,耳边闻涛声。

歌舞升平日,饮茶牡丹丛。

今日花又开,为庆抗疫胜。

牡丹花中王,国花美名颂。

举杯叹牡丹,花中它为雄。

不知您如何评价牡丹?欢迎讨论,欢迎关注点赞!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惊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赏牡丹》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前二句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后二句则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

我国把牡丹誉为百花之王,自1983年洛阳举办第一届牡丹世界文化节以来,每年牡丹花开之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人山人海,其盛况与唐朝诗人描绘相比更空前。

武汉亦建有“东湖牡丹园”,占地 100 多亩,以牡丹为主要内容,融牡丹历史、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享有“江南牡丹第一园”之美誉。东湖牡丹园共有牡丹200余种、3万余株。每逢牡丹即将开放,每天早晨都挤满了背着照相器材等候入园的中老年摄友们。

要想把国色天香牡丹拍出古诗意境,确实难度不小,除掌握基本的花卉构图花卉拍摄技巧之外,以下三张牡丹图,更多的聚集赏花的人们,更多的聚焦牡丹与人的融合,一点小体会,与大家共飨。

第一张:用了两块反光板,一块白色做牡丹的背景,让牡丹洁净无暇,用另一块反光板为牡丹补光,使牡丹产生淡淡的影调,好像闻到淡淡的花香一样,诗画的感觉油然而生!

第二张:引导汉服美女,手捧牡丹做陶醉状,今人古装喜相逢,牡丹丛中最宜人!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

第三张:引导三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婆,把她们拍花赏花的情景融为一体,三簇银发与三朵白牡丹相比,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且看今朝!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