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正文

高字的来历

高字从甲骨文就已经出现。 高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古文形体叠之形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巽为高。《易说卦》传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碑高八尺,上蛟螭,下。《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墓碑》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袁可立)一时难进易退之高风,真可洗满朝称功颂德之秽气。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8) 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10) 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11) 又如:高寿;高龄。(12) 高大;远大;盛大。 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宋苏轼《超然台记》(14) 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16) 通“膏”(17) 肥沃,膏腴。[张禹]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18)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19)人名:姓高

相传与西周时期的齐太公姜子牙有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齐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之子被封于高(约今山东邹平东北部一带),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溪与齐襄公的弟弟公孙白是好友。齐襄公后来被公孙无知所杀,溪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公孙白为齐桓公。桓公继位后,为了表彰溪的功劳,便允许他以祖父的字为姓,姓高。此外,高姓还有4个来源,其中一是出自西周王族周公之后。史称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数传至鲁惠公,有子名祁字子高,史称公子祁或公子高。他的后代也以公子祁的字“高”为姓;二是出自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部。《魏书》说,十六国之一的后燕国王慕容云祖父慕容和,自称是上古时期的华夏族部落首领颛顼高阳氏之后,因此以远祖的名号为姓,由慕容氏改姓高。此后,他的后人中便有一支以高为姓;三是出自鲜卑拓跋部,由楼氏改姓而来;四是出自高丽族,由羽真氏改姓而来。另外,据某些谱书记载,高姓还有一个来源,亦即与黄帝时的建筑工匠高元有关。高元最善盖楼,所盖楼房又高又大,子孙引以为荣。此后,便以高为姓。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