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俗乐机构乐府?

一、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汉代舞蹈中融入多元社会文化

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发展都各有特征,诗歌、乐曲、舞蹈等都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传统的艺术之中,舞蹈是一个不可不提起的元素,舞蹈的兴起于发展为我国现代的多种舞蹈提供了基础,让人们观看到了优美的舞蹈。在汉代舞蹈之中融合了多种丰富的元素,给舞蹈推上了有一个顶峰。汉代舞蹈的多民族融合不仅与艺术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且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正是由于汉代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朝廷鼓励多民族融合与交流,才使得汉族舞蹈之中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色与特点。

汉代的统治者注重文化的发展与少数民族的相互交流。在汉代之中,民间性的节目越来越多,在街头很多人都依靠自身的独门技艺表演挣钱,其他人也有着富裕的生活区观看表演,这一形式在汉代舞蹈之中主要体现在民间杂技的吸收。汉代舞蹈之中有一部分民俗的特征正是来源于汉代的“百戏”,百戏是前代与汉代民间表演技艺的融合,在宫廷、贵族之中也广为盛行,因此汉代舞蹈的编舞者也结合了这种形式产生了极具特色的民俗性汉代舞蹈,在展现优美舞姿的同时增加了技艺的高难度,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汉代舞蹈中增设多种辅助道具

舞蹈表演之中除了舞蹈演员,舞蹈多使用的道具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汉代舞蹈之中融入了多种辅助道具帮助舞蹈的展开,呈现出了技艺相融特征。汉代舞蹈不仅传承了之前朝代的舞蹈道具,而且在基础之上进行了提高与创新,用汉代社会中出现的新事物取代了之前的旧事物。在汉代舞蹈之中的盘鼓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盘子一般是古代街头杂技使用的道具,通过盘子旋转与人体支撑盘子来博得观众的眼球,鼓这一事物是在乐曲之中的应用,而盘鼓舞则是将盘子与大鼓相结合,通过舞蹈的形式表演出来。通过从汉代遗留下的文物画卷或者是史料记载之中可以看出,汉代舞蹈中舞蹈演员大部分都手里拿着不同的道具。

正如在电视中所呈现出的,描述汉代生活的电视剧中角色穿衣都是长袖的风格,汉代舞蹈中也有这样的体现。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之中可以看出,汉代舞蹈之中的表演者都运用了极长的衣袖,这样的衣袖也作为了汉代舞蹈的道具。这种汉代舞蹈的形式被称之为“舞袖”,表演者通过自身手臂的摆动,带动着衣袖进行变幻,将长袖舞出不同的弧线,表现出缠绕、推出、旋转、扬起等等的姿态。在汉代舞蹈之中多种道具的使用,为表演者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使得汉代舞蹈艺术更为丰富多彩,让表演者通过道具更加融入舞蹈表演之中,将表演者带入生动的舞蹈跳跃之中。

三、汉代舞蹈中展现柔软优美舞姿

我国的舞蹈历史发展悠久,汉代舞蹈承接着前朝的艺术特征,结合了汉代的文化特点与风土人情,丰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舞蹈。汉代舞蹈与之前朝代相比,更加注重表演者对舞美的追求,不仅在舞蹈表演上,而且在表演者的服装、道具、仪态等也有了改变,使得汉代舞蹈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点,既可以在汉代舞蹈中体会力量感的一面,又可以在汉代舞蹈中感受柔美灵活的一面。刚柔并济之中的刚强是舞蹈之中的刚烈与热情,通过挥舞时的力度、表演者眼神等可以体现,柔美则是表演者表现出的阿诺多姿与姿态优美,通过服装等表现飘飘欲仙的轻盈之感。

汉代舞蹈的表演者大部分都是需要经过刻苦的训练的,有的表演者天生肢体柔软,可以完成很多的难动作,有的表演者想要在表演之中不出错误,就要不断练习熟悉。汉代舞蹈中的舞袖等都是需要提高力量然后保障柔美性的,表演者需要对自己的腰部与手臂进行柔软与力量的训练,这样才能展现出腰部的灵活与柔韧性。在汉代舞蹈的表演之中,结合表演者身穿的丝质服装,展现出自身的轻盈舞态,使得舞蹈更加轻柔飘逸,从外表上看,汉代舞蹈中的女子都是柔弱的,但是挥舞袖子时却有着很大的力量。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之中,舞蹈由历史上的统治者专享,慢慢演变为普通老百姓可以欣赏的艺术。汉代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同时使得文化繁荣发展,在汉代舞蹈的发展之中结合了普通人民与街头的一些特色,形成了技艺的相结合形式,使得汉代舞蹈的特点体现出综合性。在如今文化的发展之中,我们也应当结合前人的经验与智慧,舞蹈进行创新发展,使得舞蹈呈现出古今的特色。

二、汉代舞蹈的俗乐机构乐府?

汉族民歌音乐。

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 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 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 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三、春晚舞蹈锦绣是汉代服装吗?

是汉服。

《锦绣》精彩亮相央视春晚。

春晚穿的服装在创作过程中,由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自汉代,为突出汉代的传统文化之美,汉代的舞蹈陶俑因此成为舞蹈动作的参考。

汉代是礼仪之邦,宫廷女子一般会穿限制动作的曲裾裙包裹全身,她们跳舞的动作自然会受到衣服的限制。

小碎步、用手的力量去伸展长袖、略有机器感地摆动身体,都是汉代宫廷舞蹈的特点。

四、汉代最有代表性的女乐舞蹈是?

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乐舞是长袖舞与盘鼓舞,而这两种舞种发展与女乐舞蹈者息息相关,互相成就

长袖舞旨在女乐舞者灵活运用长袖,将肢体的优点大大延长,再加上对于腰部灵活扭动的掌控,将复杂多变的情感以长袖的甩动和腰部的扭动表现出来,不仅将舞蹈的精髓传递给观者,更能体现女乐舞蹈者的身姿之美,长袖舞作为汉朝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它是动与静的结合,柔与刚的并存,完美展现了汉朝女乐舞的音律美和韵味美。汉朝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舞蹈动作是“舞袖”和“舞腰”,而这两个动作就是长袖舞的精髓所在,汉朝最著名的宠妾戚夫人就是将长袖舞演绎的最完美的“女乐舞者”,通过戚夫人的演绎长袖舞成了“翘袖折腰”舞,便是对汉朝舞蹈艺术的最大贡献。

女乐舞中另一个翘楚便是盘鼓舞,它比长袖舞在舞蹈技术和演绎上更有难度。盘鼓舞是指在长袖舞的基础上融入舞蹈道具和刚性舞种从而演绎出舞蹈的意境美,换句话来说盘鼓舞是在长袖舞基础上加入杂技和武术让女乐舞者利用特殊技巧来展现情感。盘鼓舞顾名思义就是在盘子与鼓上起舞,汉时的女乐舞者利用长袖舞的舞蹈技术基础在摆放规则的盘,鼓之间跳跃,翻腾甚者折腰甩袖,用高超的舞蹈技艺和刺激的舞蹈场面给观者以惊心动魄,屏住呼吸的快感。

盘鼓舞在汉朝的大街小巷流传看来,在汉朝社会发展中,慢慢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汉朝女乐舞。盘鼓舞除了对汉朝的舞蹈技艺和演绎方式做出贡献外,还促进了民间百戏的兴起发展。民间百戏是汉时平民百姓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它是集汉朝俗乐舞,杂技,幻术,武术,音乐演奏及耍猴斗鸡为一体的,但它没有独立性,只是依据朝廷官府的引导而表演。百戏中对汉朝舞蹈有影响的当属长袖舞的进阶版“巾袖舞”,巾袖舞是女乐舞者利用舞袖或执巾起舞来演绎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内容,女乐舞蹈者通过控制手臂、手腕的力量来幻化出长巾从而呈现别具一格的舞蹈风格。

汉朝的女乐舞者通过跳长袖舞、盘鼓舞以及巾袖舞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用身份地位推动汉朝舞蹈艺术的发展,反之,这些汉朝最具代表的舞种正是因为女乐舞蹈者的演绎成就了舞种技艺和美妙的境界,促使囊括它们的汉朝舞蹈艺术达到顶峰,成为舞蹈史上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

五、你知道汉代“百戏”和舞蹈的发展状况吗?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奠定中国文明的重要时期,不仅统一了全中国的疆域,并且在工业、商业、农业上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在文化上也有高速的进展,如在礼乐方面,继承了一部分周代的典制和秦代的朝仪;在学术上,斥百家而“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在文学艺术上,提倡辞赋,设立乐府,推动了乐舞的发展。汉代,是我国乐舞、杂技等艺术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汉代经过文、景时期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国势空前强大,人民生活安定,这就为广泛开展“百戏”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百戏活动,在汉代能有一个比较繁荣的局面,除了当时国内安定,人民生活比较安宁等客观条件外,同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与提倡是分不开的。这些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都很重视乐舞。把它作为主要娱乐工具,同时还把演出“百戏”作为对外夸耀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在汉代,为了发展“乐舞百戏”,大致采取了几种重要措施:

首先,建立国家乐府机构,乐府十分重视民歌民曲的搜集汉武帝设置了庞大的乐府官署,采集巷陌歌谣,制作乐谱,训练乐员,推动了乐舞的发展。当时的乐舞分为六部:鼓吹曲、相和歌、杂曲、清商曲、横吹曲、杂歌谣辞。宫廷舞蹈名目繁多,有文坛舞、武德舞、五行舞、四时舞、昭德舞、盛德舞、云翘舞,还有描写武王伐纣的巴渝舞、刘邦项羽鸿门宴故事的公莫舞,以及驱邪禳灾的傩舞,这些都含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国家乐舞机构重视搜集民间乐曲,并进行加工和演出,乐府中凡所典领倡优乐伎盖有千人之多,汉乐府的建立对搜集、整理和提高民间乐舞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这对促进百戏的繁荣和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其次,汉代在朝廷内还专门设置了俳优,集中优秀艺人进行节目的加工和演出。据《前汉书礼乐志》载,此种专门设置的倡优名目有:常从倡、常从“象人”倡、诏随常从倡、秦倡员、秦倡“象人”员以及诏随秦倡等。此种倡人有的善歌,有的善舞,有的善于卖弄音乐,有的善于诙谐调笑,也有兼具这几方面才能的,总之他们主要是以歌舞调谐为其职业的。在后面百戏内容中还会具体谈到。

第三,为了加强对乐舞、杂技的管辖,汉代在雅乐以外,还另设散乐专部,这是过去历朝没有的音乐专门机构。主要是统治阶级认为散乐是流行于民间的俗乐,纯用于奏乐,不能用于祭祀礼仪,也有认为是外族传入。因此,视“散乐”为“非正乐之声”,才另立专部。在汉代,“百戏”作为散乐被引进宫廷后,颇得当时统治者的喜爱。

第四,在汉代,国家经常举办一些盛大规模的“百戏”演出。汉武帝在元封三年春,设酒池肉林举行盛大宴会,大陈百戏,出现了“三百里皆观”的盛况,这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百戏表演,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每年春天都要举行“百戏大会演”内容不断丰富。

六、什么是我国汉代民族流传最广泛的民间舞蹈?

百戏是我国汉代民族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  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实际上汉代百戏一直十分兴盛,广泛流传在宫廷民间,只是到汉武帝时,由于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于外极少数民族的艺人相继来到中原,他们的表演既丰富了百戏的内容,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中原艺人的创新,于是百戏更加盛行,表演规模更加宏大,百戏中的各种表演项目,不仅广泛盛行于民间,还以最具代表性,最能展示汉王朝表演水平的艺术形式经常出现在宫廷,出现在皇帝招待域外使节及少数民族首领的集宴中 。

七、汉代皇室称呼 (汉代哦)?

汉代皇族女子的称谓 汉代公主的称谓也是比较严格的。 皇帝的姑母称为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称为长公主。 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 至于太子的女儿,因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所以他的女儿也称之为公主!

八、汉代的军制?

汉朝军制可分为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北军五校相当于中央军,南军五尉相当于中央警备部)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将军(如武威将军,度辽将军等,一般将军出度辽之外,战时即封,战后即撤.)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九、汉代的盛世?

汉朝六大盛世,第一个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开创的治世,后人称之为“文景之治”。

第二个是汉武帝刘彻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后人称之为“汉武盛世”。

第三个是西汉宣帝刘询开创的盛世,后人称之为“孝宣之治,又称为孝宣中兴”。

第四个是汉光武帝的,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

第五个是东汉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的"大治"景象,后人称之为“明章之治”。

第六个是东汉汉和帝刘肇开创的治世,后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十、汉代的元素?

汉朝装饰元素是纹样

汉朝纹样的风格和特点:

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

此时,在图案的装饰上,一改商、周代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而是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了,并以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不拘一格地进行变形,形成了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

其特色是用流动的弧线上下左右任意延伸,转折处线条加粗或加小块面,强调了动态线,丰富了形象。 这类自由式的云纹图案所表现的独特之处就是和动物巧妙地结合。在弧形的云纹头部加上一个鸟头,末端画条曲线,就成为一只昂首的飞鸟形象了,但它又隐含云纹图案的印迹。

这别出心裁的构思和表现手法,属于大胆的艺术夸张,饶有风趣。这种云纹图案在服饰运用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所绘形象,身着的衣服图案是"s"形云纹。

这种"s"形图案具有左右上下互相呼应、回旋的生动的特点。其线条粗细搭配、大小穿插,在对比统一的图案形式美的法则中,有了新的创造。

汉代的织绣工艺表明,这一时期是我国染织史上第一个兴盛期,织物品种与纹样布局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就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云纹图案来看,其线条舒展流畅,动感强,用的都是"s"形。

由此可见,汉代云纹图案在此时有了新发展,即在上下左右任意延伸的线条中产生了虚实相间的节奏,又以自由延伸的"s"形骨架表现一种大气、协调的美感,为后期的艺术造型设计奠定了基础。

以轻盈、精巧、别致而著称的漆器工艺在汉代也达到了顶峰。其工艺制作精密,装饰纹样主要也是舒展、流动的变形云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但漆器工艺品上较多的是云纹。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