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苗族舞蹈有哪些道具? 苗族舞蹈有那些特点?

一、苗族舞蹈有哪些道具?

芦笙

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了一体。

苗族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

笙斗所使用的材料是当地纹理顺直、质地均匀、少疤节的樱桃木,制作的时候要先将木料做成笙斗初坯,打磨光滑,从中破为两半,分别挖掏出内膛后合拢,纵向插入六根响竹。

响竹要在相应的位置切开一个口,根据制作者的经验,安装铜片。

二、苗族舞蹈有那些特点?

1、民间舞蹈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其以芦笙舞流传最广。苗族人民酷爱芦笙,有“芦笙民族”之美誉。

2、舞蹈节奏每到节日,人们在芦笙、铜鼓和木鼓伴奏下,随着节奏特殊性,敲击鼓心、鼓边、鼓槌形成三种不同的音效组成乐句,不同的节奏变化下翩翩起舞。鼓点刚劲有力,节奏的处理缓而不懈、快而不乱。

3、舞蹈体态舞蹈时的体态、动律以及不时出现的顺边甩手、摆臀,不仅体现了苗族舞蹈轻快活泼的风格,同时也有炫耀本民族美丽服饰的舞姿、鼓谱以及手持芦笙的方法等,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4、基本手型 自然掌形:四指自然并拢,虎口自然张开,掌心放松。 掌形:四指并拢,虎口自然张开,五指平伸。空握拳:空心握拳。

5、动律上挑动律、下沉动律。(过程中上身以腰为轴后倒、前收胯,前腆腰后撅臀,动作粗旷奔放,体现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特征)。

6、基本手位: 压裙手:双手体旁斜下按掌,指尖略上翘。 开花手: 1、双开花:双手体旁斜上托掌。 2、单开花:一手双开花,一手压裙手。压铃手:双手肘架起,手尖于腹前相对。 弓形手:一手体旁沉肘屈臂,一手体旁架肘屈臂,空握拳。

三、苗族舞蹈的简介?

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 。尤以芦笙舞流传最广。贵州的丹寨、台江、黄平、雷山、凯里、谷隆、大方、水城,以及广西融水等地,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节日,和过年、祭祖、造房、丰收、迎亲、嫁娶等喜庆节日,都要举行芦笙舞会。舞姿以四步为多,也有二步、三步、六步、蹭步、跳步、点步以及左右旋转等跳法。苗族一级演员金欧领舞的“苗族青年舞”,1963年已摄成舞蹈艺术影片《彩蝶纷飞》,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上演,深受群众喜爱。

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苗族“鼓舞”在唐代《朝野佥载》上就有“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闾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的记载,由此可见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四、苗族舞蹈的特点?

苗族舞蹈最大的特点是:

一、颠簸动律

苗族聚居地多为山路崎岖地带,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颠簸或者晃动的感觉。因为有了这些经验,苗族人才创造产生了苗族舞蹈中的颠簸动律。

其动律特点是:以胸腰为中心,上下翻动,上下起伏,并且保持翻动的连贯性和链条性。其颠簸动律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肢体的幅度大小,面部的表现,力度的大小,节奏的变化快慢等来表现出复杂的感情波动。

例如苗族舞蹈《黛帕》就表现出这一动律。演员随着柔和的音乐,双手上下晃动至脖颈前方,配合胸腰的起伏和双脚的行走。

二、赶鸭动律

苗族地区山环水绕,他们常常在河边玩耍,也会在水中养鸭子等生物。苗族人民通过观察鸭子走路时点头、身子摇摆的特点,将其融入舞蹈动作中,形成独特鲜明的赶鸭动律。

其动律特点是:

多人成行、双手手掌上翘放于身体两侧划动,上下小幅度点头;同时脚向前蹭走,整个身体出现一种摇曳的律动。

例如苗族舞蹈《走苗山》中,一群苗族女子行在走山水间。表现出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三、一顺拐儿动律

由于苗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都极为湿润,所以常年都会有雨,人们出门的时候会带雨伞和蓑衣,以为挡雨。

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候,苗族人会经常将孩子或者其他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手上,双手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都没有空闲。但是当他们看到喜欢的人或者风景的时候,常常会手舞足蹈。这就形成一顺拐儿的韵律风格。

其动律特点是:同手同脚,同手同头,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方向相同。

四、荡腰动律

苗族喜欢白色,即爱好银饰。越多越好看,越重越好看。比如具有代表性的脖颈银饰项圈。

日常生活中,银项圈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晃动,就产生了以腰为发力点,身体的上下半身左右晃动的荡腰特点。荡腰也会因为不同的方向和动作有着“正反”的不同。

比如在苗族舞蹈《水姑娘》里面的荡腰动作一样,展现出苗族姑娘的水蛇一般的腰和流线身型。

五、点荡动律

这个特征来源于苗族身上佩戴的银铃和银制腰带,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只要有晃动,它们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所以苗族人喜欢颤动自己的身体,让银器发出声音。

比如苗族舞蹈《银项圈》中,演员们双手举着项圈,开始做点荡动律,声音十分悦耳。

六、摆胯动律

苗族的百褶裙因其手工精美、制作繁复的特点而深受大众喜爱。

苗族的姑娘也喜欢穿上属于自己的百褶裙。但是因为其重量不轻,日常活动的时候不会随着身体而摆动,所以苗族姑娘喜欢把裙子甩起来,以展示自己美丽的花裙。因此产生了这种“一边摆动胯部,一边摆动双手”的顺边摆胯动作。

比如苗族舞蹈《山路银河》中的舞蹈动作,苗族姑娘们边摆胯边摆手,通过不同的队形变化甩出自己光鲜亮丽的裙子。

五、苗族舞蹈串词?

苗族舞蹈的串词是丰富多彩的。苗族舞蹈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常需要有配套的歌谣和乐器伴奏。在舞蹈中,歌词的内容通常都与苗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紧密相关,能够表达苗族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和情感。例如:“撕扯马娃(苗语音译),撕扯骡,撕扯到紫山头”,这是一句经典的苗族歌谣,常用于表现苗族男子在耕田、牧马等活动中的勇敢和豁达精神。在苗族舞蹈的组成中,串词的作用不仅是为舞者提供情感表达的工具,还起到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传承苗族文化的作用。

六、苗族舞蹈手型?

基本手型 自然掌形:四指自然并拢,虎口自然张开,掌心放松。 掌形:四指并拢,虎口自然张开,五指平伸。空握拳:空心握拳。

动律上挑动律、下沉动律。(过程中上身以腰为轴后倒、前收胯,前腆腰后撅臀,动作粗旷奔放,体现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特征)。

基本手位: 压裙手:双手体旁斜下按掌,指尖略上翘。 开花手: 1、双开花:双手体旁斜上托掌。 2、单开花:一手双开花,一手压裙手。压铃手:双手肘架起,手尖于腹前相对。 弓形手:一手体旁沉肘屈臂,一手体旁架肘屈臂,空握拳。

七、苗族舞蹈头饰戴法?

因地区和习俗不同而有所差异。苗族舞蹈头饰一般由头巾、发带、头箍、饰带、鲜花等多种组合而成。一些地区的苗族舞蹈头饰需要在头顶插满稻草做成的草帽,上面再插上各种颜色的鲜花,既美观又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在不同的场合和舞蹈形式中,苗族舞蹈头饰的设计和戴法也各具特色。例如,在祭祀和节日庆典中,苗族女子通常会梳起一对长长的发髻,再穿上银饰和缀满银叶的彩带,以此展现苗族女性的美丽和高贵。在苗族舞蹈表演中,舞者通常会根据表演的内容和旋律戴上不同的头饰,以此增强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总的来说,苗族舞蹈头饰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舞蹈文化增添了独特而绚丽的色彩。

八、苗族的舞蹈的特点有那些?

1、民间舞蹈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其以芦笙舞流传最广。苗族人民酷爱芦笙,有“芦笙民族”之美誉。

2、舞蹈节奏每到节日,人们在芦笙、铜鼓和木鼓伴奏下,随着节奏特殊性,敲击鼓心、鼓边、鼓槌形成三种不同的音效组成乐句,不同的节奏变化下翩翩起舞。鼓点刚劲有力,节奏的处理缓而不懈、快而不乱。

3、舞蹈体态舞蹈时的体态、动律以及不时出现的顺边甩手、摆臀,不仅体现了苗族舞蹈轻快活泼的风格,同时也有炫耀本民族美丽服饰的舞姿、鼓谱以及手持芦笙的方法等,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4、基本手型 自然掌形:四指自然并拢,虎口自然张开,掌心放松。 掌形:四指并拢,虎口自然张开,五指平伸。空握拳:空心握拳。

5、动律上挑动律、下沉动律。(过程中上身以腰为轴后倒、前收胯,前腆腰后撅臀,动作粗旷奔放,体现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特征)。

6、基本手位: 压裙手:双手体旁斜下按掌,指尖略上翘。 开花手: 1、双开花:双手体旁斜上托掌。 2、单开花:一手双开花,一手压裙手。压铃手:双手肘架起,手尖于腹前相对。 弓形手:一手体旁沉肘屈臂,一手体旁架肘屈臂,空握拳。

九、苗族舞蹈的基本步伐有哪些?

1、民间舞蹈

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其以芦笙舞流传最广。苗族人民酷爱芦笙,有“芦笙民族”之美誉。

2、舞蹈节奏

每到节日,人们在芦笙、铜鼓和木鼓伴奏下,随着节奏特殊性,敲击鼓心、鼓边、鼓槌形成三种不同的音效组成乐句,不同的节奏变化下翩翩起舞。鼓点刚劲有力,节奏的处理缓而不懈、快而不乱。

3、舞蹈体态

舞蹈时的体态、动律以及不时出现的顺边甩手、摆臀,不仅体现了苗族舞蹈轻快活泼的风格,同时也有炫耀本民族美丽服饰的舞姿、鼓谱以及手持芦笙的方法等,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4、基本手型

自然掌形:四指自然并拢,虎口自然张开,掌心放松。 掌形:四指并拢,虎口自然张开,五指平伸。空握拳:空心握拳。

5、动律

上挑动律、下沉动律。(过程中上身以腰为轴后倒、前收胯,前腆腰后撅臀,动作粗旷奔放,体现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特征)。

6、基本手位:

压裙手:双手体旁斜下按掌,指尖略上翘。

开花手:

1、双开花:双手体旁斜上托掌。

2、单开花:一手双开花,一手压裙手。

压铃手:双手肘架起,手尖于腹前相对。 弓形手:一手体旁沉肘屈臂,一手体旁架肘屈臂,空握拳。

十、苗族舞蹈的元素是什么?

苗族舞蹈,就是指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舞蹈。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体现着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苗族舞主要发布在贵州、湖南、海南、山东、湖北等地区。

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其以芦笙舞流传最广。苗族人民酷爱芦笙,有“芦笙民族”之美誉。

每到节日,人们在芦笙、铜鼓和木鼓伴奏下,随着节奏特殊性,敲击鼓心、鼓边、鼓槌形成三种不同的音效组成乐句,不同的节奏变化下翩翩起舞。鼓点刚劲有力,节奏的处理缓而不懈、快而不乱。

舞蹈时的体态、动律以及不时出现的顺边甩手、摆臀,不仅体现了苗族舞蹈轻快活泼的风格,同时也有炫耀本民族美丽服饰的舞姿、鼓谱以及手持芦笙的方法等,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基本手型为自然掌形:四指自然并拢,虎口自然张开,掌心放松。 掌形:四指并拢,虎口自然张开,五指平伸。空握拳:空心握拳。

舞蹈时的动律:上挑动律、下沉动律。(过程中上身以腰为轴后倒、前收胯,前腆腰后撅臀,动作粗旷奔放,体现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特征。

基本手位有: 压裙手:双手体旁斜下按掌,指尖略上翘。

开花手:

1、双开花:双手体旁斜上托掌。

2、单开花:一手双开花,一手压裙手。

压铃手:双手肘架起,手尖于腹前相对。 弓形手:一手体旁沉肘屈臂,一手体旁架肘屈臂,空握拳。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