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廖开明主要作品

一、廖开明主要作品

廖开明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其中,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春天》、《竹乡》以及《浪花花心!》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表达。

在木刻艺术领域,廖开明的《春天》和《果山秋景》更是备受瞩目。这两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了中国美术馆的高度重视和收藏,它们成为了馆内的珍贵藏品,反映了廖开明在中国版画艺术上的杰出贡献。

《果山秋景》和另一幅作品《打谷场上》同样在中国美术馆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曾走出国门。《春天》在一次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版画展上大放异彩,不仅被选中参展,还被日本“中国版画会”和神奈川近代美术博物馆收录,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影响力。

二、版画名家有哪些?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版画家:古元,李桦,力群,马达,沙清泉,彦涵,黄新波,江丰,王琦,黄永玉,杨可扬,朱宣咸,赵延年,郑野夫,汪刃锋,王麦秆,邵克萍,陈铁耕,力扬,陈烟桥,胡一川,沃渣,荒烟,王树艺,余白墅,李少言,徐甫堡,赵志丹等。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家:陈九如,姜陆,范敏

湖北美术学院版画家:张广慧,张炼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家:徐冰,

四川版画学派:牛文,丰中铁,徐匡,李焕民,阿鸽,

黑龙江北大荒画派:晁楣,杜鸿年,陈玉平,张朝阳

浙江版画家:赵宗藻,王公懿,

南京版画家:杨春华,黄丕谟,陈琦,

其他版画家:方力钧,

旅日版画家:陈贵平,

江苏水印版画:吴俊发、黄丕谟[1]、张新予、朱琴葆、杨明义,

陕西版画家:以刘旷、修军、李习勤等,

安徽版画家:赖少其、郑震、师松龄,张国琳

广东版画家:杨讷维、蔡迪支、王立、林仰铮等,

上海版画家:沈柔坚、杨可扬、邵克萍等为代表的,

北京版画家:莫测、梁栋、宋源文、谭权书、温泉源、廖开明等为代表的。

陈玉平、陈曦光、陈超、程刚、晁楣、崔正植、蔡仰颜、蔡世明、查世铭、冯兆平、丰中铁、古元、郭游、官厚生、江碧波、康宁、李少言、李焕民、李晓林、廖宗怡、力群、吕敏、罗贵荣、潘行健、师松龄、苏新平、史一、宋源文、孙银生、邵明江、田宏图、王琼、王琦、王华祥、王冬明、吴凡、魏谦、肖映川、肖小兰、萧绍连、许钦松、徐龙宝、赵经环、袁庆禄、应天齐、张信让、张松正、周至禹、周新如、周胜华、周吉荣、朱曙征、朱武学

中国知名的都在里面了 大都是美院的

高荣贵,很出名的

三、版画当代画家

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版画艺术家中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名字。其中包括在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中崭露头角的古元、李桦、力群、马达、沙清泉、彦涵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精神。黄新波、江丰、王琦、黄永玉、杨可扬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家,他们的版画作品丰富多样,展现了中国版画的多元化发展。

在教育机构中,天津美术学院的陈九如、姜陆和范敏,湖北美术学院的张广慧、张炼,中央美术学院的徐冰,都是各自学院版画领域的佼佼者。四川版画学派的牛文、丰中铁、徐匡等人,以及黑龙江北大荒画派的晁楣、杜鸿年等,都在中国版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浙江、南京、上海等地也有活跃的版画家群体,如赵宗藻、王公懿、杨春华、黄丕谟、陈琦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此外,旅日版画家陈贵平,江苏水印版画的吴俊发、黄丕谟等,陕西的刘旷、修军和李习勤,安徽的赖少其、郑震等,广东的杨讷维、蔡迪支等,都为中国版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北京,以莫测、梁栋、宋源文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以及更多如谭权书、廖开明等,共同构建了北京版画的独特艺术生态。这些艺术家们以他们的才华和努力,为中国的版画艺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深度。

扩展资料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刘德舟的艺术品评

美国伊利诺斯 克兰纳特美术馆 KIYOHIKO MUNAKATA(美国评论家、中国艺术史学者) / 文 1988年

中国北京画院刘德舟属于最新一代的画家,他对山水风景画有自己独创的见解,大胆而自由地运用滴墨。

他的《燕山印象》仍然会风景画的线条,但是作为一幅大的泼墨来说这种线条已大为减少,而是将黑色的线条与点溅泼的淡墨和未着笔的白色的地带有组织地相结合起来。这幅作品表现了一种粗狂的风格,最低限度地运用写实因素就捕捉到了自然的力量。

《冬山》作品中心运用了大片白色区域地表示寒冷,在这片空白的区域之上,用爆发性的方式画出了乌黑的线条和轮廓,作品左边包括远去的山脉底部的峡谷都用有层次的泼墨描绘出来。所有这些加上围绕着黑色区域周围的各种色调,中央白色区域中溅泼的淡淡的墨点,同强有力的二度的中心主题相互照应。 贾方舟:(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文 2010年

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可谓高峰叠起,门派林立,绵延不绝。山水画自魏晋到唐代已是蔚为大观,不仅有吴道子一日画就嘉陵江三百里风光的“疏体”山水,有李思训的金碧山水,还有张与王维的水墨山水。五代与两宋更是大家辈出:荆、关、董、巨,刘、李、马、夏……到元明清,山水画演变成画坛主流,元四家、明四家、四僧、四王、金陵八家……可以说,元以来的中国画史,几乎成为一部以山水画为主导的历史,直到进入现代以后仍有黄宾虹、李可染这样山水大家出现。

面对山水画中的一座座高峰,当代山水画家还有没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回答是肯定的,但也是艰难的。他们或是回到传统,从传统中寻求新变的机制,进行创造性转化;或是从现代西方艺术中广泛汲取新的表现因素,改变山水画的原有面貌;或是贴近现实生活,将大山大水与风土人情相结合;或醉心于笔墨的横涂竖抹,或迷恋于山水的形式结构之美……而刘德舟在这众多的可能性中,选择了用粗笔大线,去实现他对山水的结构之美的重新创造。

当他用通常的山水画法、常见的山水图式作画时,虽然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规范,但却难以摆脱山水画千篇一律的“流行样式”。在这样的作品中,他找不到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存在价值。当他放胆用大写的手法纵横于尺幅之间时,他发现,那正是他确立自己风格面貌的最好方式和最佳状态。他用这种方式从众多的山水画中一下子跳出来,构成他自己对山水的独特理解。这种独特性,不在于他是否还原了山水的原貌,而在于他凸显出山水的形式结构之美和笔墨之美。他虽然放弃了传统山水画的皴擦技法,但却没有放弃山水画的传统精神,即借助山水表达画家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怀。

书写性和结构感是构成刘德舟作品的两个重要特征。所谓“书写性”,并非指绘画中一般意义上的书法用笔,当刘德舟在他的山水画中将这种“书写性”放大到与画面尺幅不相协调的程度时,那种“书写”的气势方显出一种特有的品格。这种简洁有力的宽笔大线我们在周韶华、贾浩义的作品中也能见到,但周韶华的宽笔大线多以侧锋为之,贾浩义则以大块面构成的方式,而唯刘德舟多用圆润的中锋。所以,他的山水是一种以线型为主体从而弱化皴、擦、染的极简山水;所谓“结构感”是他以有数的线条分割画面而形成的构成主义特征。这种“结构感”使他的艺术具有了更多的抽象因素,有朝着抽象的方向演化的迹象。

源于山水意象,却未必一定要回归到山水意象。这一未来指向有可能使他从山水出走,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境界。 郁风:

刘德舟的山水画,以墨为主,大胆概括,以现代艺术的取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精神特征,组成简练鲜明的构图,让山山水水直奔眼底,大笔挥洒,达到酣畅淋漓的效果。

赵权利:

刘德舟的山水画具有男性的魄力,与其厚重、宽宏的性格恰相一致。他常用一种宽阔的笔触和分割式的线条来表现山水形体,这种山水形体超越了大自然中真山真水的面貌,变化为经过心灵体悟之后的“胸中山水”,极有个性特色。

刘德舟的山水画依然绵延着历史发展的履迹,并跳动着新时代艺术家的脉搏。

是在山水真境之外,在文人逸趣之外,一种不同于求取山水自然之真,也不同于赋予山水以人情的另一种直入山水之理,以山水气象陶熔于人,使人养成一种山川观念,及至以笔墨落实出的新的山水样式。

刘德舟的作品充满一种浑厚和博大的气势,并在这种气势中流动悠然的韵致,回响着淡淡而优雅的乐声。这种气势,这种韵致,这种乐声,也正是大自然山林木的真实性格。同时也成为了画家的胸怀和心性。在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画家用一些粗重的线条描绘出大块的山石,墨色浓重、饱满、润泽,而传统山水画中习用的皴法、点法、染法则被极端地简化和省略,因而造成一种极其简明的黑白对比效果。而其大块的染法和偶尔使用的色彩,则更使画面增加了一种幽邃和静穆的气氛。古人云:“胸中丘壑,纸上云烟。”刘德舟的作品也正是由其胸中丘壑成就了其画面上的山水气象。

华夏:

他那大胆简括,重感受、抓整体,于抽象中见具象的特色,是艺术表现的可贵之处,是大有可为的。

蒋志鑫:

刘德舟是创新派的艺术家,多年来一直追求大写意,以高度概括的手法,表现他心中的大山大水。他的画让你有想象的空间,去琢磨它,回味无穷。他把生活容纳为自己的艺术,自然景物在他灵魂深处得到一种融化后被表现出来。他的画里有粗矿,有凝重,也有一种弯弯曲曲的符号性的东西,感觉上则是一种博大的东西呈现在观众面前。

廖开明:

刘德舟的画风格很独特。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很多模仿传统的,都很雷同。但是刘德舟的画不一样,在众多山水画中,他的风格非常突出。

中国画讲气韵,讲恰到好处,他用笔的功夫力量,一看就很打动人。

刘德舟是个很杰出的画家。他的水墨大写意很有气势,一些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品质都在画里有所体现,这个方向是对的,也是很不容易的。

黎克明:

刘德舟深厚地继承了家学,他的父亲刘同丰是北京画院一位老画师,传统功力非常深厚,在画院很有名望,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了不白之冤,病故。刘德舟虽然是子继父业进入北京画院,但他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满足于走前人走过的路,在开创自己新风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中国笔墨的特殊神韵,这一点极为难得。在北京画院,我认为他是创新方面的领军人物。

他的画具有很高的抽象美,且蕴含了丰富的墨趣,带有含蓄的意象性、意味性。他特别讲究构图,在经营位置上非常大胆,甚至有一点“乾坤大挪移”倒转时空的味道。

李中贵:

刘德舟的山水画对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是一个突破。

看到他能这么大胆地画,使我感到非常振奋,也很新鲜。

刘德舟的父亲刘同丰,是北京画院的老画家,擅长传统山水画,而刘德舟的画已经跟他父辈的山水画完全不同了。这么多年,他是一步步变过来的。他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大象无形”,他并不是完全局限在抽象,也有具象。他的山是整体的山,让我想起潘天寿画雁荡山的那种大山的感觉,但刘德舟是用黑白把山衬出来,在用笔上,感觉比传统山水更加有力量。他敢用黑,敢用白,“计白当黑”,黑白对比强烈,各色内部也富有变化,一张画里的黑、白、浓、淡、干、湿一系列的关系,既感觉非常紧密,视觉上又特别醒目。如,墨的地方并不是死黑一片,每一块都变化得十分微妙,既有浓破淡,也有淡破浓。山石留白的地方并不简单,有很多点,却不是传统的苔点,而是现代的技法。

以前的山水画,尤其是现代山水画,所谓的“写意”实际上总是误入了“细”途,很多人越画越细,皴皴点点地布满了画面……真正的大写意山水却很少。从台湾回来的孙瑛先生的山水画是大写意,但那还属于传统的。刘德舟的大写意,既有传统的笔墨,又加入了现代表现主义和现代构成点、线、面的因素,已经不是完全传统“18皴”的方法,是有现代性的笔墨,这是他的特点,也是很不容易的。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