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洛神》里,曹植仗诗殉情,所幸者,三千洛水,一片人性,与之相伴相生,跨越生死的挚爱痴情成为舞剧的文学线索。
爱情、亲情、人性、权力、暴力与生命,孰非孰是?作为舞剧,其思维的复杂度赫然目前,突破表象的智慧和生命意义的思索直指内心。于是,便有了情感的复调、人情世故的丰厚与深沉。这是当今中国舞剧的一个侧重点。这就是“以舞悟心”、“以神写形”的观念趋势,让舞剧更富“剧”的意义,让性格在叙事中明了,让舞的载体充盈了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水月洛神》中,如此纷纭繁复的观念物,却拥有一个本体意识无限扩大的形式。“以肢体表现故事”,竭力避开描述性的动作和非舞性的表达方式,展现舞蹈的蕴藉动人。
因为有了曹植的纯真和甄宓的天真,才有了亘古难寻的刻骨铭心,才有了自然之心与人本之质的坦诚对话无遮无拦、烂漫无邪的直视;也因为有了曹丕、曹植的性情和本质追求的“天壤之别”,才有了“不共戴天”般的命运悲剧。天然的冲突为戏剧的丰富提供了上佳前提,但表现依然是有多种渠道和方法可以选择的。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曹植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北京舞蹈学院。很经典的古典舞。网上可以搜到石雪函版和北舞附中覃颂版
今天看了一个舞蹈,舞蹈的名字叫做水月洛神,看了这个舞蹈感觉真的非常的让人心旷神怡,舞蹈演员的身体带出的那一种美和张力,真的让人流连忘返,这一支舞蹈太棒了,这一支舞蹈太让人钦佩了
意思是指某一个人在舞蹈的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跳舞的时候舞姿优美,让大家觉得非常赏心悦目,用洛神来形容他跳舞时的样子,就像洛水之神,常人无法与之相比。这是对一个舞蹈者最高的评价。
因为传说中的洛神是古代中国爱情神话中的一个女神,据《山海经》记载,洛神原是东海的女儿,因为她喜欢玩水,所以常出没于洛水之中,因此人们就把洛水与洛神联系在一起。而洛神玫瑰因为其名字中带有“洛神”的称呼,也因而得名。洛神被视为最美丽、最善良的女神之一,而洛神玫瑰也常作为象征爱情与美丽的花材在婚礼上使用。
是宓妃
洛神,洛水的女神洛滨,《辞海》中引李善的说法,即洛滨系宓(伏)羲之女,称宓妃,因渡水淹死,成为水神。此外,也有认为其系伏羲的妃子的说法。据曹植的《洛神赋》记载:洛神形象十分美丽,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云髻峨峨、皓齿内鲜。
《淮南子真训》记载:“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
中国先秦神话中,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在中古时期洛神形象得以丰富和发展,逐渐变身为世俗的美人,成为男性文人寄托情感的对象。
在曹植人神相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中,洛神被作为理想美神的化身。洛神赋也奠定了传统东方美学的基础唐代始见洛神为伏羲女的说法。同时兴起的陈王感甄说,造成上古宓妃神话原貌的割裂。
洛神的别称是宓妃。
洛神即宓妃,是中国先秦神话中,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
在中古时期洛神形象得以丰富和发展,逐渐变身为世俗的美人,成为男性文人寄托情感的对象。在曹植人神相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中,洛神被作为理想美神的化身。洛神赋也奠定了传统东方美学的基础。
洛阳多女儿,春日逞华丽。 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出自魏晋曹植《送应氏二首》
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出自唐王绩《过酒家五首》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出自唐白居易《哭孔戡》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 出自唐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