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有知道提升演技的好书吗?有什么推荐?

林依晨你知道吧,上个月刚获得第41届金钟奖视后,之前还入围过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她写的两本书,其中《纽约》是她06年(射雕剧组复工前)在纽约上表演课程时的日记;《纽约》严格算起来其实是一本旅游指南书,但是其中也夹杂着她上表演课程的心得,随书还附上了课程笔记

而《林家女孩的青春部落格》是她大学四年学生兼艺人的心路历程,书的前面部分我不多说了(说起来没完),只说这本书末页162条的表演笔记正正是全书的精华,都是她自己关于表演这件事以及作为一名演员的心得体会

这两本我都看过,所以可以负责的说,它们并不是专门教你如何提高演技的理论书,但是让你看过之后能收获、感悟到许多原本不知道的事(关于表演、演技以及演员)。你问这个问题是想当演员吗?那重点推荐《部落格》,一个演员写的关于她自己作为演员所经历的一切事以及演绎心得的书。

她在获得金钟后的获奖感言中说到一句话:“...演员的使命是要带领观众去看到更深层的人性...”。所以就我来说我觉得演技肯定不是表面的东西了,也没办法快速学习到,它不仅需要上述所说的经验,基本的理论最好也知道一些,还要用心去感悟这某个角色,努力的揣摩(所以人生阅历也很重要),一次次后,演技就渐渐提升了;我表达不清楚那个意思~所以再引用一些话,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提到:“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林依晨:“有时候作演员就是在偷自己或者他人的生活

书的话表演类的书其实都差不多,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改进和归纳总结,表演以实践为主,书面的大多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果想成为演员,光看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观察生活等基础做起学起,然后多看看一些电影电视剧,分析不同演员的和自己的演技差异进行自我补充。应该注重自身的感受力和对与细节的注重程度。

比如说,同样是无实物表演练习,泡个泡面,有的人会从撕调料包开始,但忽略了让方便面的水是否会很烫,或者用轻便的热水壶倒热水还是直接接饮水机的水?而这种细节才是表演任务的关键。总而言之,表演是一门实践类的学科,更需要注重的还是应用。

请问有什么关于艺术类的书籍吗,音乐类、艺术家自传也可,求推荐?

笔者的藏书中可以找到很多符合提问的书籍,一下就关于艺术家自传或他传类的选几本推荐:

1、《文学回忆录》木心关于“世界文学史”的讲义,陈丹青整理。

出版说明(部分摘录):“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为期五年,留有完整的讲义.......本社决定依据陈丹青先生的第一手文本五本听课笔记编成此书,是以食读者.....”

网上有人这样评论这本书的:“如果回到多年之前,木心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还是很陌生的,现在我们提到木心,首先会认为他是个诗人,其实除了诗人的标签外,木心先生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也写过散文、小说和文学评论,而《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做是一种特别的文学评论。”

笔者书外看木心:近若干年,因许多人喜欢木心的独特的,又好似很随性的艺术观和人生观,网上流传了许多木心的独特的“名言名句”,如“只要有人在研究一件事,我都赞成,哪怕研究打......假如连续五年研究一个题目,不谋名,不谋利,而且不是傻子,一定是值得尊重的,钦佩的”;“一个艺术家,人生看透了,人生成熟了,还有什么为人生,为艺术,都是人生,都是艺术”;“艺术如酒,从搞葡萄到发酵,过程漫长而惨淡,一旦酿好,明艳爽口,饮之陶醉。现代艺术非要拉你到制酒厂一面看,一面喝,这又何必呢? ”

陈丹青曾评论师尊木心:“所有真正的艺术家都耐得住寂寞,所有作品是在寂寞中诞生的,绝对的寂寞,他要这个。”

另外,木心和许多中国著名的艺术家有交往,通过阅读此书可以看到木心与陈丹青等现今很有名气的艺术家们交往的过程。也可以说,欲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美术史读一下这本书将是很有益的。

2、《回望红尘》史国良著

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史国良的自传。史国良艺术水平是公认的,属于中国人物画坛写实派画家 。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文化部荣誉嘉奖。

在《回望红尘》的引言中,他写到:“小时候,我盼望自己成为画家,而且是大画家。但在那个富于幻想的童年,我怎么也没有料到将来会出家当和尚。在自己生命生命的旅途中,原本没有这样的计划。而这就像是命定的,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在左右着你,任你怎么挣扎,到头来还是把你推向那个早已为你安排好的路程.......”

通读全书后,会看到史国良为解决思想上的痛苦入了佛门,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绘画事业的追求 。他是这样把佛教和绘画结合起来的“佛法,可以用文字转播,也可以用音乐传播,当然更少不了绘画这种方式,无论中外都是这样。而用绘画这种方式解读佛教精神,正是我的特长” 。

笔者对此书的读后感是:一般情况下,在人们眼里看到的大画家都是光鲜靓丽,但是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史国良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痛苦的要“自我了断”。为什么?原来史国良也曾经历了价值观的“否定再肯定”的轮回。凡经历过了的人或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自我深度否定价值观意味着什么有的人在精神上就永远毁灭了,甚至有的人成为了精神病患者!但是,也有的人通过“再肯定”在精神上又活过来了,并且有的人浴火重生还更上一层楼了!史国良就是后者。

笔者还认为,在中国画僧,既能看作一个流派又能归类为一种画法。在该书中,史国良体现出了要成为中国画僧传人的能力和境界。

3《李可染论艺术》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艺术委员会出版

笔者的这本藏书是第二次印刷,“再版说明”:《李可染论艺术》一书是十年前由中国画研究院主持编纂的,发行后,深受美术界欢迎,不久即售罄.......

这本书的“序”是这样评价李可染的艺术成就的“李可染以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品格,以其现代中国的宏大风范,不断拓展着国画美的新概念。这不是平安得来的,而是一条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的坎坷之路。先生概括为‘困而知之’.......”

实际上,读者要了解李可染的艺术创作观,只要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就能大体知道其是什么了目录:《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第44页;《“苦学派”画展前言》,第105页。

最后,笔者根据自己的读后感,再对以上这三本书内涵的艺术形成观 ,和对其他读者可能产生的启迪和励志意义进行简单梳理和评论:这三本书都强调了艺术精神的高贵性和艺术高境界的伟大性,艺术是精神的最好安慰或疗养剂,人们对它们的追求会永无止境。但是,艺术境界“不是平安得来的”,灿烂光鲜艺术成果的背后都是先由无数个“困苦”或“绝望”垒成的。这三位艺术家最后也都是幸运的跨进了艺术王国的自由殿堂当然,也再次应验了老话“苍天不负有心人!”

备注:笔者在网上搜了搜这三本书的信息,都能卖得到。

谢谢你的问题, 首先美术艺术家自传

1:《渴望生活-梵高传》是2008年4月1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欧文斯通。

内容简介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是其年仅26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2:《月亮和六便士》毛姆: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原型

《月亮和便士》的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毛姆在小说中探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月亮和六便士》是威廉啡胤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完成于1919年。毛姆最新鼎力大作,年度必看言情。

3、《莫奈和他的眼睛》张佳玮:印象派画家莫奈

内容简介:

对艺术圈来说,那是一个最糟的时代

对艺术来说,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

一个老传统被抛弃的时代

而这本书要说的是那个时代里 一个并不天才

但因其画作命名了那群新天才的画家莫奈

满肚子文人段子,爱掉书袋的张佳玮

首次将擅长的传记笔墨与熟读的美术史料 融为一 体

书写印象派创始人莫奈的一生把画家重新镶回印象派诞生之初的法国复原塞尚赞叹的“那是一双多么美妙的眼睛”所看到的“麦垛,鲁昂的教堂,拱桥和睡莲,以及当时正飘拂在这些事物之上的、19世纪到20世纪的阳光与风雪。”

史料丰富,图文并茂,一本莫奈 看明印象派

《杜尚访谈录》 达达主义代表人物杜尚

内容简介:

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画胡子,他把小便池送到展览会当作品展出。这些惊世骇俗、让人目瞪口呆的作品出自他的手。他是谁?他,就是杜尚。一个蔑视艺术,把生活视为惟一艺术品的人;一个放弃传统,却又影响深远的人。杜尚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了解杜尚就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个了解杜尚的入口--《杜尚访谈录》。因为,通过对话,它给我们提供的是我们所拥有的20世纪一个最了不起的艺术家的自画像。

其次音乐类艺术家自传

1:《莫扎特和他的歌剧》作者:大卫凯恩斯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内容简介:大卫凯恩斯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剧》,为纪念作曲家诞辰250周年而作,它通过透视莫扎特的几部最伟大的作品歌剧,来重述作曲家的一生。凯恩斯对莫扎特的创新进程进行了新的洞悉,使本书超越了传统的传记,它帮助我们理解在那个时代莫扎特音乐的革命性,以及其至今的非同凡响性。

凯恩斯追溯了莫扎特早年作为一个音乐神童的生活,展示了这位天才的成长历程,再现了他非比寻常的童年以及日渐成熟、原创性日渐增强的创作。他没有细究许多围绕着莫扎特的神话,没有把他写成传说中的样子,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本来就不同时具备令人崇敬的艺术家和小丑的特质;相反,与其像过去那样把他描述成“神”,倒不如说他是一个“人”。 在歌剧的引领下,本书追随着莫扎特音乐风格的稳步发展,从他刚成年时写的《伊多梅纽斯》入笔这部应邀为1781年的慕尼黑狂欢节而作的歌剧,在凯恩斯看来是莫扎特所有歌剧中最浪漫、最具前瞻性的作品;经过三部与罗伦佐达蓬特合作、全面展示其高超技巧的喜剧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女人心》;最后到《魔笛》,这一莫扎特职业生涯中最大、最富综合意义的成功。莫扎特的歌剧与其器乐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本书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正如凯恩斯所言,对莫扎特歌剧的熟悉程度能改变我们对其整个艺术的认识:“我们看到,他的创作方式完完全全是戏剧家式的。在他手里,钢琴协奏曲成为一种戏剧形式;伟大的弦乐四重奏和五重奏,不只是完美的模本,更是人性的档案。”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对莫扎特歌剧天才极富智慧、明了易懂的赏析,丰富了我们对音乐的经验以及对莫扎特生平的了解。

2:《不朽的钢琴家》作者:哈罗德C勋伯格

内容简介:本书再现了历史上不朽小提琴家的魅力,简要而有趣地叙述其生活、个性与事业。作者就他们对作曲者、公众品味的影响以及演奏技巧的贡献等各个方面,讲述了这些小提琴家的特殊成就。

作者Margaret Campbell参阅了大量的书信和私人文件,并且访问许多著名音乐家,很多人为本书提供了从未发表过的回忆录和珍贵照片。

《不朽的小提琴家》是一本献给音乐会听众、唱片收藏者(附有“唱片目录”)、弦乐演奏者和学生等所有爱好小提琴演奏艺术者的书。

3:《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

内容简介:

本书写的是关于一个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追溯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在许多艺术斗争中演变的历程。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爱德蒙高斯称此书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

整个作品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第一册包括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黎明,清晨,少年),描写他的感宫与感情的觉醒,在家庭与故乡那个小天地中的生活,直到经过一个考验为止,在那个考验中他受了重大的创伤,可是对自己的使命突然得到了启示,知道英勇的受难与战斗便是他的命运。

第二册(反抗,节场)所写的,是克利斯朵夫像年轻的齐格弗里德”一样,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唐吉诃德式的长矛,去攻击骡大,小吏,磨坊的风轮和德法两国的节场。这些都可以归在反抗这个总题目之下。

第三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和上一册的热情与憎恨成为对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歌。

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是“怀疑”与破坏性极强的“情欲”的狂飙,是内心的疾风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毁了,但结果仍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等等......

感谢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