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戏剧在国外小众吗?

一点不。而且不光是国外不,国内其实也不小众

之所以前面要说全剧院名称,就是要点名这些剧目制作的背景特性:都不是纯商业制作。因为在欧美,公私是分明的:公立的演出制作机构,至少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去制作剧目(但是不是说结果盈利了也不行哦)。但是也因为这个前提,这些机构在制作上的商业压力和进度压力就不太大了,同时会有政府在财政预算上相当大的支持(如果财政不吃紧的话)。

比如在英国音乐剧作曲家Andrew Lloyd Webber爵士的自传里就提到说,在Cats的制作过程中,导演Trevor Nunn因为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也是一个接受政府资助的演出制作机构),习惯了政府资助项目总是可以遥遥无期地拖下去,而导致刚开始制作进度相当迟缓的情况。迟缓到什么程度呢?到了Webber和制作人Mackintosh不得不采用各种伎俩,恩威并施来迫使Trevor加快进度,可即使如此Cats也差点夭折的地步。

但是并不是说,这些机构制作出来的演出,就是先锋晦涩抽象离奇了。因为欧美很多地方政府,并不是像我们这边,出钱养着这些机构唱堂会,而是向他们购买文化社会服务。

比如说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想要继续获得政府拨款,并不是每年制作多少部演出,拿多少奖,而是要同时利用这些演出和制作的机会,来推广普及戏剧文化,带动民间的文化艺术活动,更要推动创意产业扩大发展。也就是说,政府对其进行审核,是带有很多社会公益和产业发展指标的。而且政府也不是自己来打分,也会通过议会、政府相关负责机构、社会研究学术机构以及独立监管机构等组成评审委员会来综合评分。

这样一来,这些演出制作机构就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大众,只给上面唱堂会,或者自管自嗨了。而是在选题以及策划时,要兼顾到这个项目可能带来的社会公益效应,或者对占主体的私营机构的产业影响。所以实际上看看他们的作品就知道,大部分的作品是受到社会观众群体的欢迎的。这些在选题、选角、制作手法、宣传推广策略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比如在中国比较出名的剧目就有《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玛蒂尔达》这些。

所以题主提到的那些剧目,其实也不是“文艺片”,而大部分是“准商业片”,比如也启用明星像卷福抖森,以及一些我们不太熟悉但是在英国算是当红或者老戏骨的演员。题材选择也是在英国家喻户晓,深受欢迎的那些,像《金银岛》和《弗兰肯斯坦》等。只是对我们来说,这些效应就可能会打折扣了。

最后,音乐剧相对来说,总体上比这些话剧演出更大众化,更商业化。因为绝大部分音乐剧制作机构都是纯商业经营机构,没有多少政府资源可以支撑,所以更需要主动去engage社会上的大部分观众,来确保市场回报和经济收益。除了音乐剧,话剧、舞剧等方面也有一些进行纯商业制作的机构,也会比上面提到的那些机构更关注亲民和营销结果。他们的制作当然也能带动产业发展,也能起到一些公益效应,但这些不是他们的经营目标和着重关注的地方,至少目前不是。

所以也许设定一些指标,可以得出前一种后一种演出在受众规模上的分别,可实际上只是两种演出的制作目的不同,而不是说话剧就一定比音乐剧怎么样了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