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有哪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其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已上升到新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两会之后,全国各地和金融业马上投入到这三大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工作之中。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已制定出相关政策措施并付诸实践。金融业支持“三个支撑带”战略实施的系统性、全局性的战役悄然拉开大幕。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两会精神,就金融业支持国家重点战略实施,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金融机构,今天推出“聚焦金融支持三大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实施特别报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显然,“一带一路”将为沿线国家的资源与优势互补提供新的合作契机,那么这对正翘首以盼的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又将带来哪些机遇? 设施联通将成金融支持 重要着力点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这既包括沿线国家的交通道路、油气管道、能源以及港口基础设施等,又包括关键通道和节点上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商贸物流中心等。

这些跨境项目资金需求量巨大,与此同时,国内部分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以及重复建设的局面,设施联通无疑为我国输出产能提供了渠道,多家国内银行正在这一领域内角逐,以抢占市场先机。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已经以发放贷款或投资“走出去”企业发行债券的方式,支持了中吉乌公路、中哈原油管道等跨境通道项目建设,正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动力之一。

目前许多银行正针对“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需求和特点,创新跨境融资方式。 就国内而言,从“一带一路”的愿景看,许多地区都可以从中寻找到定位和机遇。比如新疆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则着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成都、南昌等城市将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在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就建议强化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得沿线城市群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丰富完善不同分工定位的区域配套。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对内是一个辐射全域的开放格局,特别是内陆城市将成为开放的前沿阵地,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从而有利于吸引金融资金、社会资本等要素资源向中西部地区流入。

贸易畅通 亟待金融服务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扩大外贸、优化贸易结构的作用不言而喻。投资和贸易壁垒的消除以及与沿线国家的自贸区谈判合作,将使得贸易投资更加便利,从而为国内企业开拓出更大的市场。 不论是外贸还是投资,都需要先进的金融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会产生跨境贷款、结售汇、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面的需求。

特别是,近几年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帮助境内企业减少了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畅通,诸如外汇集中管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金融创新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些已经在上海自贸区取得的成功经验,有望在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复制和推广。

同时,国内大型银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诸如中行、工行等已经初步建立起海外网络体系,而面对对外贸易投资金融需求的更加多元化,这些银行机构既扩大了客户范围,比如跨国集团公司、离岸金融客户等,还在融资、信用证、债券等方面主动创新,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能源金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需求也在增加,沿边地区和城市对跨国公司集聚的吸引力也在增强,不排除在重要节点上出现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进而吸引各类资源要素的聚集。 资金融通前景可期 优势各异,互补性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现实基础。

很多亚洲的新兴国家储蓄率很高,在对外投资上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从多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可见一斑。《愿景与行动》指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可以预见,双方或多边的经贸往来和投融资会产生大量的资金融通与货币流转,同时也为扩大人民币影响力提供了国际市场。

比如,2014年9月25日,哈萨克中国银行在哈萨克斯坦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哈国境内第一家人民币清算行。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不断推出,也为境外人民币回流提供了通道,国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不断增加。

同时应看到,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幅调整中,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正在重塑,资本跨境流动的频率和复杂性在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去经贸、投融资方面的资金融通外,合作机制还应嵌入货币稳定、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我国应引入合作方的先进征信、评级发展和管理经验,以促进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世纪性战略,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与全面合作的总体构想,是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同时也是将中国命运与沿线国家命运相连,“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的桥梁。然而,自这一战略提出后,国际社会对其看法不一、褒贬并存。

对其质疑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战略动机以及最终能否实现战略预期。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撰文讨论“一带一路”战略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困难与障碍。为此,课题组最近两年对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环境的基本评估 全球层面。“一带一路”战略将直面全球经济增速乏力和经济全球化步伐放缓这一现状。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风暴余震的影响,发达经济体复苏艰难,新兴市场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一路走低,全球贸易增速有所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半年时间里,两次下调今明两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并指出全球经济短期内仍然面临着诸如金融市场动荡、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世界银行也在其全球经济形势报告中修正了早期的乐观估计。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增加使部分国家在应对这一问题时,又开始狭隘地采取一些不利于双方扩大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政策。

各种形式的国家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浮现。部分发达国家借机片面强调产业回归,通过限制外包以及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来达到保护主义目的。与此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化、隐蔽化。一些国家不仅对产品出口进行末端控制,同时也逐渐向产品的生命周期、生产工艺,甚至是整个产业链渗透。

而这一效应具有连带性,极易被效仿和利用。 沿线国家层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复杂而多元。沿线国家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极为落后的国家,但多半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受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需求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国家在开放的程度、合作的深度、执行的力度上常常有所保留。

它们既看重中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也担心中国的大量的廉价产品对本国市场和产业链造成一定的冲击。 自“一带一路”提出以后,沿线国家反响强烈,期待、顾虑、质疑声并存。首先,期待声体现在一些国家不仅继续看重中国廉价的产品,也日益看重中国的技术、资金、市场和发展理念,而“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倡的“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精神完全符合其实际的发展需要。

因此,已经有沿线国家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了诸如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其次,顾虑主要体现在一些沿线国家将“一带一路”战略视为中国继续谋求地区影响力的一次重大举措,认为这将是又一轮大国角逐和博弈的开始。因此,在是否配合的问题上,为了避免骑虎难下的情况出现,政府官方并没有亲自做出积极肯定的回应。

最后,质疑声体现在中亚国家担心中国旨在以此战略进行扩张,俄罗斯担心中国与其亚欧联盟竞争,印度担心中国在印度洋打破其主导优势,少数一些沿线国家对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际获利也存在质疑,认为自己只是扮演单一过境国、跳板国的角色,不愿为中国摇旗呐喊。

中国国家层面。“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具备从整体规划走向全面落实的各项条件。从硬实力上看,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二,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全球第一,对外投资额居全球第三,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①我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约占1/3。同时,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且在诸如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领域具备显著的产业优势和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

我国的对外投资融资能力强,大量金融和产业资本亟待寻求“走出去”的可投空间。此外,我国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讲信誉、懂规则的国际化本土企业,既具备开拓全球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也具备造福当地人民为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实力。

①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充分发挥中国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勇于创新,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观。 ④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