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佤族舞蹈动作教学(佤族舞蹈动作教学视频)

一、字正腔圆舞蹈慢动作教学?

先来一段优美的舞蹈,再配上字正腔圆这首歌。

二、佤族舞蹈起源?

佤族舞蹈的起源没有直接证据和确切考证,位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62公里勐来乡的山岩上有着闻名世界的沧源岩画,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画面绘制丰富,狩猎和舞蹈画面居多,包含祭祀舞,剽牛舞,圆圈舞等。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娱乐,祭祀和模拟。结合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记载分析,佤族舞蹈3000多年前已经出现,类型分别有祭祀,狩猎,丧葬,和娱乐。

三、哈萨克舞蹈男士基本动作教学?

以后萨克舞蹈男士基本动作教学,教师先布置观摩视频,对舞蹈基本动作初步了解,再现场进行演示,将动作分解,一招一式进行讲解,让学生互动,教师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最后是整体排练。

四、佤族舞蹈基本步法?

佤族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由于社会形态问题,及过去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的佤文化保存较好,是当之无愧的佤文化发祥地和佤文化荟萃之地。

佤族舞蹈基本步法是: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双跺单踢、一步跺、三步跺、三步一踢、一步踢、撩腿按地等,这些特征形成了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豪放、粗犷、古朴浑厚的风格。

五、佤族舞蹈基本步伐?

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13种:木鼓舞、悼念舞、臼棒舞、拉木桥舞、刀舞、三弦舞、蜂桶鼓舞、打歌、毕颂舞、跳摆、无乐伴奏歌舞、芦笙舞等。共有有70多种跳法。佤族舞蹈的主要特征是: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双跺单踢、一步跺、三步跺、三步一踢、一步踢、撩腿按地等,这些特征形成了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豪放、粗犷、古朴浑厚的风格。

六、佤族舞蹈串词?

1.佤族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她就像是我国花园中的一朵小花,有着自己独特的颜色和香味,豪爽,大方,狂野,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请欣赏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漂亮的姑娘们,给我们带来圣鸟开屏般动人的韵律。

2.舞动着漂亮的民族特色,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佤族舞蹈。

七、佤族舞蹈的代表?

1.木鼓舞,佤语叫克鲁克罗。是广泛流传在佤族村寨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当工匠把木鼓制作好后试敲满意了,就把抬入木鼓房上架,接着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挥槌敲打。狂欢起舞。

2.甩发舞,佤语叫爱端尾嘿,是佤族妇女自娱性舞蹈。《甩发舞》的产生年代很久,是属佤族祖传。佤族妇女酷爱长发,以长发为美,并从小习惯长发披肩。每当妇女在水竹槽下用水洗净头发后,就要低头梳妆,甩发晾干、整型;后经人们整理提高而成为《甩发舞》。

3.跳摆,跳摆也叫象脚鼓舞。流传于班老、班洪、南腊一带的一种男女自娱集体舞蹈。伴随小乘佛教传人,只在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时跳一次。

4.舂碓舞:是在佤族中流传最广、最为普及、几乎每个村寨都会跳的舞蹈。解放后,《舂碓舞》经加工、整理后已搬上了艺术舞台、上银幕、电视。

5.悼念舞:佤族为悼念有名望的死者及安抚死者亲属而跳的风俗性舞蹈。它流传于南腊乡和班老乡一带,舞蹈无乐器伴奏,而是由领舞者领唱、众人合唱,舞者围成圈,手拉手,面对着棺木跳舞,动作自始至终只有跺步、抬腿、身微俯及踏步、直身五个动作组成。

6.臼棒舞:岩帅一带为悼念对寨子有贡献的人而进行剽牛时跳的男女集体祭奠舞蹈。整个舞蹈,竹子、铜铃来伴奏。臼棒(用于舂米的)代表着有吃、有穿,竹子表示有住房,铜铃(马铃)表示有马骑。伴奏是以二拍子进行。无唱词,舞蹈动作轻巧、灵活。

7.拉木桥:糯良一带拉木桥过程中跳的男女集体舞蹈,它包含着风俗祭祀和娱乐两个内容,整个舞蹈由拉木桥和刀舞两大部分组成。跳舞时舞者站成几个八字,用藤索边拉木桥边演唱边舞,无伴奏乐器。唱词的大意就是祈祷木桥能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大桥落成之后,杀猪剽牛时两个男性在象脚鼓、镲、、锣乐器伴奏下跳双刀舞。舞刀者的刚柔、力度随着伴奏音乐节奏的强弱而变化。

8.刀舞:流传于班老一带的一种自卫防身的民间刀术,舞蹈属男性集体舞,从傣族地区传人。刀舞由蹲步动、左膝跪地动,右膝跪地动,左上步左膝跪地动,右上步右膝跪地动五个部分组成。无乐器伴奏,一般只在比较重大的节日里才表演。

9.三弦舞:佤族祖传的一种不分季节性的男女自娱集体舞蹈。在月光下无唱调,用三弦伴奏着起舞,舞蹈动作刚劲有力、潇洒、自如。舞曲激扬、抒情,属小调式乐曲。男女青年们往往在舞蹈时互诉衷情。

10.口琴舞:与三弦舞的内容和性质大体相同,也是属于佤族祖传的一种无季节性的舞蹈。口琴舞是由竹蔑制作的口琴伴奏,男女青年集体自娱性舞蹈,舞蹈动作刚劲有力,刚中有柔,柔中带刚,舞曲清新、欢快。

11.毕颂舞:译为汉语意为"围圈跳"。它是佤族祖传的用毕颂(即直箫)伴奏,不分季节、男女娱乐交际时跳的男女集体舞蹈,舞蹈时吹奏者在中间边吹边跳,其他舞者在外围成圆圈手拉手也用呼喊声随着音乐节奏起舞,舞蹈潇洒、自如、粗犷、豪放。

12.无乐伴奏歌舞:是佤族传统的自娱性歌舞,它分为男女儿童集体舞、女性儿童集体舞、女性青年集体舞三种类型。男女儿童集体舞是儿童以游戏的形式跳的舞蹈,其形式活泼、生动。如《出门》、《团团转》、《路平平》、《花生舞》等。女性儿童集体舞是表现女性儿童一边做家务,一边随歌起舞的舞蹈,如《泉水流》、《裹叶子》等。女性青年集体舞是女性成熟后向男性展示自己的美,表达自己对爱情追求的舞蹈。舞蹈潇洒自如、深情豪迈、音乐节奏欢快强烈,如《甩发舞》、《多依花》等。

13.芦笙舞:佤族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男女自娱集体舞蹈,一般是在过年过节时跳,舞蹈仅有芦望伴奏,舞者也自编唱词边呼喊助兴。芦笙舞共有50多种跳法和伴奏舞曲。其共同的特点是:跳跺的力度强,多为左脚轻、右脚重,手部动作为随身自然下垂、前后摆动。队形为面朝逆时针方向的圆圈,时有顺时针方向的退步,后撤式向圆心靠拢。舞蹈的随意性和即兴性较大,舞蹈潇洒、豪爽、刚毅、朴实,内容多是表现佤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等。

14.毯子舞:属群众性的舞蹈。不分时节、场合,特别是男女青年,喜欢在明月下表演。

八、佤族舞蹈注重什么?

佤族舞蹈注重动作和韵律感。首先是佤族舞蹈有一些比较固定的来源于生活的套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独立的规范性动作,特别注重腿的力度。比如:“三步一跺”、“三步踢”、“双跺单踢”、“三步一转”等等。

韵律从弱到强,舞步从轻到重,舞者的情绪也随之从欢快到激扬,都是在统一的节奏下连贯进行。

九、海来阿木舞蹈慢动作教学简单?

是挺简单的,不过也是因人而异,有舞蹈基础的就觉得很简单,没有基础和天赋的还是得跟着视频教学练习,没什么太高难度动作

十、东北秧歌舞蹈动作及教学意义?

东北秧歌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文明遗产,传统文化,人们喜欢扭秧歌也是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