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藏族舞蹈有那些(藏族舞蹈有那些舞种)

一、藏族舞蹈有哪些经典舞蹈?

藏族有很多经典的舞蹈,不知道你问的是独舞还是群舞?群舞《酥油飘香》、《溜溜的康定》等等;

独舞《乳香飘》等,你最好能在提问的清楚点!

二、藏族舞蹈有什么?

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而潇洒的翩跹舞姿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形式。

其中的《羌姆》,则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

寺院舞蹈《羌姆》的产生和流传,与藏传佛教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又由于藏传佛教中不同派别的存在,使被人们俗称为“跳神”舞蹈的《羌姆》,在舞蹈形式、道具使用以及表演者的装束等许多方面,又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差异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三、藏族歌手有那些?

1、韩红

韩红,作曲家、歌唱家、词作家、音乐制作人、慈善家、导演、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

1995年,凭创作曲目《喜马拉雅》获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铜奖第一名。2003年,获得第5届CCTV音乐盛典最受欢迎女歌手,逐渐受到关注;2005年凭借成名曲《天路》获得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歌舞类节目三等奖。

2、阿勇泽让

在四川甘孜、阿坝地区颇有影响力的藏族歌手阿勇泽让。1975年11月11日出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人;1993年首次登台演出蓉城“希望工程”大型义演;1993年毕业于西南影视艺术艺术学校声乐班。

2001年个人原创并演唱的个人藏歌专集《桑吉拉姆》发行上市,“桑吉拉姆”、“欢腾的草原”、“若尔盖姑娘”等脍炙人口的藏风歌曲风靡了西藏、川、甘、青等藏区。

3、才旦卓玛

才旦卓玛,1937年8月出生于西藏日喀则,藏族,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96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荣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五洲杯金曲奖”、西藏首届“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基金奖”等。1994年,才旦卓玛作为西藏艺术团的顾问,赴音乐之邦奥地利演出。

四、藏族有那些特产?

西藏特产有:西藏牦牛肉、酥油、酥油茶、糌粑、青稞酒、林芝核桃、林芝苹果、西藏酸奶、人参果奶渣糕、奶渣包子等。

西藏牦牛肉

西藏牦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多种氨基酸等特点,营养价值非常高,入口有弹性、肉味香浓。

酥油

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味道香甜。

五、藏族舞蹈有哪些种类?

藏族舞蹈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雅鲁藏布江谷地舞:主要表现藏族人民对雅鲁藏布江的崇敬和热爱,气势宏大、热情洋溢。

扎西拉姆舞:一种寺庙舞蹈,以快节奏、高难度的跳跃动作为主,表现出藏族人民的勇敢和坚毅。

祝福舞:在藏族传统节日或重大活动时表演的一种祈福舞蹈,旨在祈求平安、吉祥和丰收。

铃铛舞:一种集合了歌唱、舞蹈和演奏为一体的表演形式,通常由女性表演,形象优美、华丽动人。

拉萨锅庄舞:源于西藏拉萨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通过手舞足蹈和唱歌演奏等形式,展现出藏族人民的欢乐和豪放。

花儿舞:一种以花朵为主题的舞蹈,轻盈优美、飘逸灵动,歌曲表达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土司舞:一种表现藏族广大农村地区的乡土文化特色的舞蹈,以简单、自然、纯朴为特点,富有地方特色。

六、藏族男子舞蹈有哪些?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

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

《果卓》流行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称谓不同。

萨迦地区称之为“索”,工布地区称之为“波”“波强”,藏北牧区称为“卓”或“锅庄”。

《果卓》是古代人们围篝火、锅台而舞的圆圈形自娱性歌舞,其中包括“拟《藏舞》 陈玉先 绘兽”、表示爱情等舞蹈语汇。

农、牧区舞蹈风格不同,各有特色。舞时男女分站、拉手或搭肩,舞者轮流伴唱共舞,不时加入呼号,这是《果谐》融入羌族原始舞蹈形式的鲜明特点。

动作以身前摆手、转胯、蹲步和转身等为主,活泼而热烈。

《堆谐》最早流传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势高耸的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的圆圈舞,后来逐渐盛行于拉萨。

这是最早出现的由六弦琴乐器伴奏的舞蹈。

《堆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

而传统的《堆谐》,则在舞时以男女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区别于其他圆圈舞形式。

这与羌族的《洒朗》和古格王朝宫堡遗址壁画中的舞蹈形式相同。

可见公元10世纪时已有《堆谐》舞蹈存在。

《谐》也称为《弦子》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二胡或牛腿琴伴奏而得名。

藏语称之为“叶”或“康谐”,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及青海、甘肃等地,尤以四川省巴塘地区的《弦子》最为著名。各藏族地区的《弦子》形式相同,动作缓慢舒展,细腻流畅。 《卓谐》和《热巴卓》是藏族舞蹈《卓》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

《卓》以表演各类圆圈“鼓舞”为主,其中也有以原始“拟兽舞”为素材,加工整理后所形成的表演舞蹈。

在《卓》的整个舞蹈中以歌时不舞,舞时不歌为特点,技巧性表演占舞蹈的主要地位。

《卓谐》起源于古代祭祀上千年来,祭祀活动的延续,使多种“鼓舞”世代相传。

从日喀则地区《大鼓舞》的领舞“卓本”的装束上,即可寻找到古代藏族祭祀活动和游牧生活的痕迹。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被称为“司马卓”的日喀则地区司马旺堆乡的《大鼓舞》中所使用的鼓,与其他地区的鼓差别显著,鼓形之大是其他地区鼓的两倍,而且附有木制长柄,斜插于身后。

《卓谐》的表演共分为三段,在表演中穿插歌曲,由全体舞者演唱。此外,有大段技巧与队形变化的“鼓舞”表演。所唱歌词现在多以祝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和生活幸福为主,祭祀成分逐渐减弱。

《大鼓舞》多在“望果节”等喜庆时表演。

拉萨、山南等其他地区的《卓谐》拉萨、山南等其他地区的《卓谐》的鼓面小,侧系腰间,无长木柄。

这种“鼓舞”形式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各寺庙壁画中就有《卓谐》的形象,在桑耶寺金成公主殿壁画《桑耶寺落成庆典图》中,也可见到它的风采和“卓本”的姿容。

《热巴》是一种包含“民间歌舞”铃鼓舞”和有一定情节的“杂曲表演”的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流传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工部地区和云南、四川省藏族聚居地区,是过去流浪艺人以此卖艺为生的杂艺歌舞节目。

而《热巴卓》,则是一种由男女艺人共同表演的双人“铃鼓舞”,现在,人们所说的《热巴卓》和《热巴》,基本上都是特指其中的《铃鼓舞》而言。《铃鼓舞》是《卓》中颇具特色的一种“鼓舞”。 除民间自娱性舞蹈外,从公元15世纪噶丹颇章王朝起,藏族开始有了专门在王宫表演的专业性歌舞。供藏族宫廷和上层贵族欣赏的《囊玛》,在18世纪末,八世达赖时,融入了内地乐曲和江南舞姿。舞蹈由慢速到快速两部分组成。随着时代的前进,《囊玛》经过增添和改编,现已成为表演舞蹈呈现在舞台上。此外,《噶尔》是由被称为“噶尔巴”的男性儿童表演的“乐舞”。多用于驱邪迎祥、歌颂政教等方面。从这种舞蹈的伴奏乐曲、乐器和舞姿、服饰上看,《噶尔》明显地受到过中原和西域“乐舞”的影响。 藏戏除以上介绍的民间舞蹈外,历史悠久的“藏戏”中的舞蹈也值得一提。藏戏曲调高亢,舞蹈性强,节日剧目《朗萨姑娘》、《顿月顿珠》、《苏吉尼玛》、《卓瓦桑姆》等,深受民众喜爱。在拉萨唐代所建大昭寺大经堂的“寺庙落成庆典图”壁画上,就绘有一位头戴白色面具、手持法器的戏人,正在边作舞边全神贯注地逗引着两头由人披兽皮装扮的“牦牛”,一旁还有击鼓作乐的伴奏者,其神态个个栩栩如生。这幅“寺庙落成庆典图”上的“戏兽舞”形象,不但说明早在千余年前的西藏已有“戏兽”表演,而且经历各个时期延续至今的“白面藏戏”和它的唯一传统剧目《西容仲孜》(藏语意为:西容县斗牦牛)在唐代已是十分成熟的节目。图为20世纪30年代,在广场表演的《牦牛舞》。

七、藏族舞蹈文化?

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和众多舞蹈论述中,都出现了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这些文化遗产中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藏族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藏族人民在萃取历史文化的精髓时时非常重视古今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以民族思想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文化特征的舞蹈理论。

  藏族人民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顺应自然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藏民族地方特色风格的“藏舞”。

八、藏族舞蹈文案?

关于藏族舞蹈文案有:在藏族舞蹈方面,小洛是全班女生中最出色的一个。

微风吹来,杨柳树跳起了藏族舞蹈,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好看极了。

一阵春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那样尽情地跳舞嬉戏。我们班表演的藏族舞蹈,在晚会上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九、藏族舞蹈风格?

藏族舞特点

  藏族舞的主要特点有五个,分别是颤、开、顺、左、绕,又被称为是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通其它舞蹈形式区分开来。藏族舞总体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种,风格明显,因在发展过程中和其它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

  藏族舞有什么特点

  藏族舞的主要特点是,颤、开、顺、左、绕,它们又被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区别于其他的舞蹈形式。藏族舞蹈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自由奔放,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藏族舞总体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同样都舞姿蹁跹,舞蹈风格和形式独具特色,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

  藏族舞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称,发源由来已久,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和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和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

十、藏族舞蹈介绍?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具有着别样的特点,藏族有着自己本族的优美舞蹈,十分漂亮。

  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歌舞曲的唱词内容广泛,如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赞美妇女的容貌服饰,思念亲人,祝福相会,祝颂吉祥如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内容。从50年代起,群众又编唱了许多反映新生活的歌词。

藏族主要有以下几种舞蹈:

  1、果谐:果谐是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意为圆圈歌舞,流传广泛,萨迦地区称“索”,工布地区称“波”或“波强”,藏北牧区、康地区、安多地区称“卓”或“果卓”(俗称锅庄)。

2、堆谐:

  堆谐为西藏西部地方的歌舞。堆是高地的意思,指雅鲁藏布江流域由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堆谐在拉萨地区极为盛行,最初只用札木聂伴奏,后发展为小型乐队伴奏。

3、弦子:

  藏语称“页”、“伊”或“康谐”,流行于康、卫藏地区。由于歌舞时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故称弦子。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