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天鹅舞的文化意蕴与审美特征论文怎么写(天鹅舞的寓意)

一、旅游文化与审美的论文怎么写?

文化旅游定义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此是古典美学的精髓,在旅游美学中亟应继承和发扬。真即符合客观规律,真实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美则是在真、善的基础上最佳的感性显现。追求真、善、美统一应该说是旅游美学重要特征之一。

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观方面,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依靠物质力量和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观,收得较好的经济实效本无可厚非。但各地微缩景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什么世界名胜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随处可见。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更无审美教育可言。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不久必将被唾弃!此风不宜提倡!尽善也,未必尽美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不真实,美也就无从谈起。什么美的享受和审美教育岂非全落空了吗?

美好的景物只能在真与善的基础上,以其赏心悦目的形象,诉诸人们的感官,唤起令人愉悦的审美感情。当徐霞客登上莲花峰,目睹黄山万峰起伏、云雾奔腾的迷人景色时,他不禁“狂叫欲舞”起来……这就是黄山给霞客带来的强烈美感。

旅游美感使人身临其境,具有全方位投入、立体感的特征,只有旅游能给人从游、观、听、嗅、触等多方面获得美的信息量。不难设想人们置身于舞台布景一样的人造景观中会产生什么激动人心的美感啊!

随着世界的和平、稳定及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日趋成熟几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使旅游经济产业化进程加快,旅游对整个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关联作用日益突出,旅游业已成为全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21世纪之初,中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已位居世界第五,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

旅游我们看到,“美丽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都应以真、善、美一致的原则,审慎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里有一个,别问题,各地旅游部门的决策者也有一个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刻不容缓的任务。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蕴藏着无限深厚的美的景观,正待我们眼睛朝下,深入发掘,综合利用。

在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千万不可忘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原则,具体地说按照风景美学规律办事,它的核心是保护自然美。要审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不要为发展旅游,而去炸山填谷,毁林断流,破坏自然景观!众所周知,自然风景的形成,有其漫长的时间过程,一旦破坏,难以补偿。黄山如果没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也就不成其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世界级旅游风景胜地了!

对于各地的旅游饭店建筑来说,要以建筑美学、环境美学和风景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饭店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特别要妥善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要以人为中心,协调自然人建筑三者关系,要从旅游者审美心理、思想观念和文化需求出发,尊重人,尊重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统一的艺术构思。

这里仍然要强调真、善、美相统一的基本美学原则。真,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善,也就是实用性,功利性,引申为经济效益。在实用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争取将旅游饭店建造得优美舒适,千姿百态,充满迷人的魅力,以吸引中外宾客,远悦近来,宾至如归。

当然,从建筑造型、庭园绿化到室内设计,均需精心设计。既要有中国特色和地方色彩,又要有时代精神。饭店建筑和美学问题,也是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范畴。

审美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旅游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在具体的审美沟通活动中,审美旅游文化作为审美文化与审美语境的一种特殊结合体而存在,代表着审美沟通在其中被影响并发生影响的惯例与传统维度。

一方面,它相对于神话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和科学文化等而可以独立存在,集中表现为艺术活动及其产品形态; 另一方面,这些艺术活动和产品又遍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已经泛化了的审美旅游文化活动。

旅游文化,指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的形式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审美文化是建立在现代文化系统、尤其是艺术文化系统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基础上的,是当代文明和文化日益审美化、日益贴近人类真实生存状态的产物。

从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演进历程来看,审美旅游文化是继人类工具文化与社会理性文化后出现的第三种文化形态,体现了文化积累与量变的过程,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

每一位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谈到风度美,那是更高层次的美学追求。它既反映人的外表,又包含人的内在品质;既表现人的外貌、举止、仪表、仪态,也表现人的思想、精神、学识、修养、性格和气质。所谓风度美也就是人的人格力量之美。是人的外表与内在高度统一的综合表现。

我们说某人风度好,决不是仅仅是指他的外表,而是内外结合起来作出评价。大略的说,应该是坚定庄重,高雅大方,潇洒脱俗,不卑不亢。在旅游接待工作中,特别要克服崇洋媚外的心态,给人以质朴美好的印象。

古人云:“人咸知饰其容而不知修其性”,就是说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表的修饰,而忽视内心修养的自我完善。这确是人们的通病。离开了人的内在美,不论他外表如何漂亮,只能是徒有其表,根本谈不上美。对于旅游接待人员来说,根本不可能做到美的服务和优质文明服务了……。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二、瑶族花棍舞的形态特征及审美意蕴?

一、瑶族花棍舞的形态特征:

1、丰富的表现内容

瑶族花棍舞的内容与其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瑶民主要居住在山林里。主要靠游山狩猎、刀耕火种生存。有表现瑶家人的“狩猎舞”和庆祝丰收、从事农活的“丰收舞”、“农事舞”:表演者手挥花棍而舞。表示驱邪赶鬼,有表现瑶家人的“祭祀舞”;瑶族人民爱唱山歌、民歌。特别是男女对歌,有表现瑶家人日常生活的“生活舞”、“节庆舞”等,充分展示了瑶族花棍舞艺术的无穷魅力。

2、完整的表演程式

花棍舞的魅力在于它的舞蹈表演性强,形式多样。在表演时,人数较多,有着完整的的表演程式。在上场之前必须有一领头的人示意,接着所有人齐吆喝一声“嘿嘿……”后集体出场,并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有规则的相互穿插,变换队形,有男女对跳、圈舞等等,舞至高潮时,众人齐发出“嘿嘿……”声,同时挥舞花棍集体退场或直接造型结束。

3、简朴的舞蹈特征

从舞蹈动作上看,瑶族花棍舞具有民俗文化的原始特点。花棍舞的舞蹈特征是步法简练,动作古朴、优美,有独特、规范的舞蹈动作。

花棍舞的动作一般是单手转动花棍,也可双手握花棍转动。转动时,可在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抖动和转动花棍,时而用花棍的两头敲打身体的多个部位,如肩、腰、脚、臀部等。

花棍舞要求脚的动作、步法变化多样,如原地屈膝、行进、踢步(前踢、后踢)、跳踢步、矮子步、摇步、跳蹲步、山羊步、滑步等几十种步法,与耍花棍相互配合。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不断的进行队形变化,形成一片壮观而热闹的场面。表演朴实而极富情趣。

4、明快的音乐特征

全南县瑶族人民爱唱山歌。瑶族花棍舞的音乐多源自瑶族山歌,以三声音阶为主。瑶族山歌分“长面中”、“短面中”两种。长面中节奏较自由,大多数落音均为自由延长音。衬词较多;短面中较明快,多为3/8拍子节奏,节拍较为规整。音域不宽,多为四小节一句共四句十六小节的方整性乐段结构。两者音调都是由“do mi sol”组成,mi do之间大三度的下滑音圆润自然。

二、瑶族花棍舞的审美意蕴:

花棍舞蕴涵了全南县瑶族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优美动听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蹈以及节奏明快的音乐,描绘出一幅幅瑶族人民生活乐趣的美丽画卷。瑶族人对美的理解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追求“自然美”是瑶族花棍舞的审美基础和本色。无论是来自繁华的都市,还是乡村僻野。都会被这浓郁的美学情趣所感染,从中得到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1、民族精神价值

全南县瑶族花棍舞再现了瑶族游山狩猎、种植苞米薯芋和培育香菇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既有民族的血和泪。也有民族的自尊自爱自强,反映了瑶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险、热爱生活、顽强生存的民族精神。建国前,瑶族人民社会地位低下,遭受的压迫和苦难比汉族劳动群众更为深重,建国后,瑶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样翻身作主人,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从此。瑶族人民过上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2、文化艺术价值

全南县瑶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瑶家人保持着独具特色的服饰、语言和生活习俗。男衫黑色立领,对襟布扣;女衫蓝色斜开襟,陪以镶有花边装饰的短围裙。他们衣裤的衣领口、袖口、裤足边均装饰有两条平行白边。男性用2米多长、10厘米宽,两头绣有花饰的黑色围布裹头。女性用两块正方形的布叠合整齐,四边用彩线镶联,前面两角任其翘起,后面两角缩成半圆。做成略成三角形头帕,供结婚后戴扎,未婚女子则用彩条花巾扎束。瑶族服饰虽不追求色彩的鲜艳,但依然显得朴实而活泼。每逢喜庆节日,他们都会身着漂亮的瑶族服饰,忘情的跳起花棍舞,展现他们的民族风情和幸福生活。

3、旅游开发价值

2001年,由作曲家袁大位作曲,舞蹈家肖建荣、谢筱春编导的民族风情舞《瑶族花棍舞》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获奖;2002年,由赣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承办的赣南优秀民间民俗艺术调演中,歌甜舞美,风情浓郁的全南《瑶族花棍舞》,把瑶族明晰的舞蹈形象从大山深处带了出来,表达了瑶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2003年,在“腾飞全南”纪念全南建县100周年文艺演出中,全南县瑶族花棍舞表演队表演的舞蹈《花棍舞》深受观众们的喜爱:近几年来,赣南举办了几次重大的活动等,在活动中,都有花棍舞表演。国内外来宾都被花棍舞那精湛的技艺、精彩的表演所吸引并赞叹不已。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南县投资200多万元为瑶族同胞铺通了12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大力改善瑶寨的居住、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该县挖掘整理当地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以穿瑶族衣、吃竹筒饭、看花棍舞为主要内容的“瑶族风情一日游”线路,吸引了大量县内外游客。瑶山村景区已经形成为当地的旅游品牌。

  

三、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认知与文化风格?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中国的古典舞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

中国古典舞具备下列四大特征:

1、形--外形,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2、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

3、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

4、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原、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挪腾是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四、芭蕾舞天鹅湖论文摘要怎么写?

芭蕾舞天鹅湖的论文摘要内容包括芭蕾舞天鹅湖的编写背景,以及当时柴可夫斯基的基本状况。

五、论述审美理想的特征与功能?

审美理想产生于社会实践中,人的全部社会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地认识现实、产生理想,并实现理想的过程。

人的审美理想就产生于这个过程中。作为审美经验的结晶与升华,审美理想与一般的社会理想、观念又有所不同,而且有经验性的形象特征,非逻辑概念所能函盖或替代,但是,要充分表现审美理想,使审美理想“物质化”,变成任何其他人都可以接受的东西,那就只有借助于透视审美理想的棱镜来反映现实的艺术才能做到。艺术作品对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以审美理想为媒介的认识,因此,它比现实美更高、更集中,更典型。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大体上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倾向性和艺术方法、内容与形式。审美理想是相对的,具有可变性。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审美理想表现的不仅是个别人的直觉趣味,而且是整个社会集团和社会阶级的审美关系的实践,因而它所概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的经验比审美趣味来得更为深刻、自觉、广泛,更鲜明地显示着一定时代、阶级的历史必然的理性要求。这使审美理想与一定的世界观、社会制度和实践要求密切相关,并在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而最终被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阶级社会里,审美理想尤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各时代、各阶级有其自身的审美理想,从而形成一定时代的审美趣味与风尚。审美理想还同时有历史继承性和共同性。每个时代的审美理想都是从漫长的人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都带有历史的痕迹。由于历史地形成的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各个民族的审美理想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形成了一个民族共有的而区别于别的民族的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但同时各民族的审美理想又不可避免地有着客观的共同的要求,具有全人类的共同内容。审美理想渗透于审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个民族、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审美理想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把实现理想的目的与手段统一起来,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可以用来衡量和评价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各种事物与现象,引导人的正视并揭露现实中的矛盾,鼓舞人的不畏艰难,为光明的未来奋斗、拼搏。

六、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认知与文化品格问题提问?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中国的古典舞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

中国古典舞具备下列四大特征:

1、形--外形,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2、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

3、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

4、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原、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挪腾是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七、论文样本特征怎么写?

样本特征要详细描述你这个样本是来自于什么总体怎么抽取的?也就是抽样方法,还有样本容量是什么样的样本的构成如何?

八、君子与小人在古代文化中的意蕴?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虽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讥笑为“伪君子”,但这并不影响君子这一词的美好内涵,我们做人、教育影响别人,都应该朝着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远小人。

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心胸光明开朗,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愁眉苦脸。

感悟: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 君子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满自信与喜悦;小人即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更不用说身处困境了。

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一视同仁,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排斥异己者,结党营私。

感悟: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

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

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在于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

感悟: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所以,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

而小人看重利益,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道义和利益,是君子和小人的两把标尺,他们会用各自的标尺权衡利弊,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四、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感悟: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成功。

但如果是不和道义的是,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成人之美是一种修养的境界,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与人为善的心态。

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能够以道义包容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营造和谐的氛围;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但却心口不一。

感悟: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并且不会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表面上迎合别人,顺从别人,但是却心怀鬼胎,甚至想着算计别人。

六、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感悟: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看气质”。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申,所谓“君子不骄”就是一个人,若胸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而没有骄矜之气。

而一个人处处张扬,处处表现出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神闲,这就是小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君子,而不能做小人。

七、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这句话有多种解释。

一说君子日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一说君子徇天理,日益高明,小人徇人欲,日益污下。一说君子追求高层次的通达,小人追求低层次的通达;一说君子上达达于道,小人下达达于器。

感悟:古人说,志当存高远。做人两上方向,一个向上,所谓“上达”,一个向下,所谓“下达”。

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八、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一句中,“土”有不同的解释,按照语境,解释为“土地”,引申为田宅等物质利益。

君子所思考和忧虑的是德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时候田宅禄位;君子所思考的是不能触犯法律,小人所思考的却是如何获得利益。

感悟:程树德《论语集释》:按此章言人人殊,窃谓当指趋向而言之。君子终日所思者,是如何进德修业。

小人则求田问舍而已,君子安分守法。人则唯利是图,虽蹈刑辟而不顾。君子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东西都不一样,所采取的行动自然也就不一样,最终的结果更是天壤之别。

九、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感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自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重视。

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君子有自我反省、自立自强的特质,君子总是反求诸己,先反省自己的做法,寻找自我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从来不会检讨自己,总是把错误和责任推给别人,对别人却是求全责备,自然不会有进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

感悟:孔子在陈国没有粮食充饥,跟随他的人病倒了,没有办法起床。子路带着怒气来见孔子,曰:“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

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不怕穷困潦倒,小人则不择手段地摆脱穷困之境。能否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君子的区别。

《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越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越能看出以一个人的本质。

九、文化论文框架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十、审美意识与实践怎么写?

审美一时是我们人类后天培养的一种主观意识,做了一个审美并不一定从某一个事物来讲,也可能是一件衣服,一个玩具等,从某件衣服上,你可以明白这个衣服的设计师的对于这个衣服的审美。或是从某一件玩具上了解到他某个指令中所代表的审美,或是某个画家所画的画里面他的审美所在。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