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舞蹈 >正文

陶泥制作陕北作品?

一、陶泥制作陕北作品?

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榆林非遗传承人杨彦飞精心创作了一组“转战陕北”泥塑作品,共塑造了11位领袖和英雄人物形象,还原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革命领袖转战陕北的真实场景。

这组艺术作品杨彦飞从2020年9月就开始构思设计,花了不少心思,他根据真实的文字和影像资料进行艺术加工创作,用一双巧手细心雕琢,通过对神韵和动作的反复打磨,将一位位革命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在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在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推动中国革命形势发生历史性转折,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

在展现这段革命故事的同时,杨彦飞还在作品中加入了陕北的特色地貌、黄河奇景香炉寺等文化元素。

“这个作品第一个看点是红色文化,展现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同时还有咱们陕北的黄土文化和黄河文化。后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计划用红枣木再用木雕作品展现出来。”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彦飞说。

二、石鲁的人物简介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衍,四川仁寿县人。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

15岁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为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基础,抗战爆发,投身革命行列。1

944年调入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任创作员,他经常背着自制的画板为当地的老百姓以及老红军、小八路画素描速写。

没有颜料和纸张作画,便搞木刻,解放初,被安排到陕西美协工作,先后担任西北美协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西安美协副主席等职,与赵望云一起团结西北一批画家,为创建“长安画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文革”中受迫害,几近死亡。

“文革”后重返画坛,担任中国段枯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陕西美协、书协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为“长安画派”的再度兴旺不懈努力。其绘画犷率、硬朗,有“黑、重、怪、野”之喻。他画的山水画惊心动魄,高亢激昂。

华山天险、黄河咆啸,表现得淋漓尽致。挺拔的松柏,冷峻的兰梅,用笔犀利,如刀刻刃勒,墨色酣畅,痛快沉着。只是由于他的假画太多,故其画价在艺术市场上遭低估,除非是可靠的来源。

扩展资料:

1947年的政治形势发生了突变,革命队伍转战陕北,远方是胡宗南军毁脊队的追杀枪炮声,而眼前却是毛泽东率领中央警卫团从容不迫地登上了一座山头。

石鲁看到这幅情景,激动不已,他心目中毛泽东的英雄气概更加高大挺拔。这一图景刻画在了他的脑海中,也成为他日后创作其代表作《转战陕北》的主要情节。

《转战陕北》完全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物画和山水画的区别,它是人物画,人在画中所占比例很小;纤燃渗它本身是山水画,却明明表现的是人。

石鲁用宏大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他曾经记忆中的毛泽东从容地转战陕北黄土高原的情景,这个纪念碑式的惊人构图,联想恢宏而奇特,画面色彩辉煌壮丽、刀劈斧砍一般的色块结构,显示出无穷的力量,壮美的诗化抒情性,给人们的想像留下了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鲁

纪录片《哪举答大李慧师的背影答胡》精选故事

石鲁(

1919年~1982年) ,原名冯亚衍,四川仁寿县人。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15岁考入成春陵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为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基础,抗战爆发,投身革命行列。1944年调入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任创作员,他经常背着自制的画板为当地的老百姓以及老红军、小八路画素描速写。没有颜料和纸张作画,便搞木刻,解放初,被安排到陕西美协工作,先后担任西北美协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西安美协副主席等职,与赵望云一起团结西北一批画家,为创扒瞎戚建“长安画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文革”中受迫害,几近死亡

。“文革”后重返画坛,担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陕西美协、书协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为“长安画派”的再度兴旺不懈努力。其绘画犷率、硬朗,有“黑、重、怪、野”之喻。他画的山神碧水画惊心动魄,高亢激昂。华山天险、黄河咆啸,表现得淋漓尽致。挺拔的松柏,冷峻的兰梅,用笔犀利,如刀刻刃勒,墨色酣畅,痛快沉着。只是由于他的假画太多,故其画价在艺术市场上遭低估,除非是可靠的来源。

三、幸福渠的幸福渠--中国名画

【简介】 《幸福渠》,“文化大革命“期间展览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1974全国美展代表之作。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延安枣园居住期间,领导全党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此作一经面世,便广为流传,红极一时,成为美展的代表作品,累计发行数量无法估算。

1974年10月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一个综合性的展览。但比之前的展览规模都要大得多。这次展览共展出647件作品,其中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磨漆画、水彩画、水粉画以及剪纸等等。它们分别展出在八个大厅里。《人民日报》报道,这次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许多作品热情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歌颂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描绘了我国各条战线革命和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次展出的作品,造型很好,特别是版画、油画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74年全国美展为现实政治服务方面跃上了新的台阶。

纸本,设色,尺幅:2.1×2.3米。 中国美术馆收藏 后因文革时期特殊原因,退回到作者手中。

后于2010年由北京华辰拍卖,以4592万被国内著名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 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上,如果说石鲁所绘《转战陕北》是以虚制实,已精制动,意境先取代汉代石刻飞厅蔽扬气势的话,那么,秦文美的《幸福渠》可谓是绚丽点重,浓郁淳厚,不避繁缛,师承于唐代壁画的端庄富丽的盛事遗风,更多的倾向于正面着墨和正面颂扬。石鲁与秦文美,一个是酿造生活为美酒,力求“化境”和“意笔”的表现性;一个是积累生活为丰碑,取象淳厚,在现实主义的再造中,寻找更强的时代乐感和力度。石鲁和秦文美在革命历史画的创作上各有千秋,相互映衬得同构关系明显如揭。他们虽然取法有别,风格各异,但是对生活美的执著追求上,对现实主义美术的继承和创新上,则是完全一致,殊途同归的。

在画面上,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兴高采烈的与一大群农民看幸福渠开闸放水,乡亲们喜气洋洋,整幅画面出现的人物有四五十人之多,此外,近处怒放的桃花,远处片片雪白的梨花映入眼帘,隐隐约约出现的窑洞、欢快流淌的幸福渠水,陕北老汉任渠水流淌过手心时满脸洋溢的笑容、儿童们手拿锣鼓、绸缎快乐的表情,手拿铁锹的八路军同志和老乡们围绕在主席周围充满欢喜的神情,以及要给主席献花的小姑娘以及抱着她的姐姐的欢快的表情,整个画面到处充盈的都是和谐而幸福的喜气。如此内容丰富之极的画面,主次分明,远近参差,疏密有秩,设色和谐,让人叹为观止。

枣园——这个如同它美丽的名字一样的地方,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曾经像北斗星那样照耀着中国,走进枣园,一条横穿而过的渠水格外醒目地出现在眼前!

当时枣园作为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住进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身穿灰粗布军装的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谈话风趣幽默、喜欢抽烟吃红烧肉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从1943年秋季到1947年春天,在这里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有谁知道,居住在枣园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曾经在紧张的战事之外,多少次带头与军民联弯伏昌手修渠引水,挥汗如雨?多少次同村里的老百姓共度节日,互致祝福?多少次来到枣园的庭院里闲庭信步,观月赏花?也许,那种战争后方的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今人无论如何都是难以体会得到的!

1940年,中央机关、警备团和当地群众一起,在枣园川修了一条长达6公里的水渠,把将近150公顷靠天吃饭的川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枣园川里的老百姓从此丰衣足食了,深深地感到了共产党、毛主席送来了的福祉,由衷地把它做“幸福渠” 当第一股渠水流进干渴的土地里时,有谁能形容一个农民的喜悦?六十年已经过去,幸福渠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仍然象乳汁一样汨汨地流淌着,浇灌着枣园这片幸福的土地。如今,很多人都一样,在跨过幸福渠的时候,会突然为这条渠水所感动,自然而然地蹲下来,捧起清凉的渠水,洗一洗双手,擦一擦汗气,拂去一路风尘,从中分享枣埋扒园人民的幸福,谁说幸福渠里流淌的不是一股源源不绝的幸福呢? “秦文美”应该这么解释:“秦”指陕西,“文”指文化局,“美”指美术创作组,“秦文美”就是在陕西省文化局领导下的美术创作组。

秦文美的主要创作人员:石鲁、刘文西、秦天健、蔡亮、张自嶷、王子武、周光民、黄申发、陈忠志、徐小琨、孙耀胜、谌北新、李世南、周正、黄乃源、高民生、杨国杰等数十人。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