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梳理:比如一本书,有多少个章节,每个章节讲的是什么,每个章节分为多少个小知识点,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层层分解,就像一棵大树有多少个树枝,每个树枝又长出小树枝,小树枝上有叶子和花等等。
2、或是老师上了一节课,这节课讲了哪几个重要知识点,内容分别是什么,与之相关联的和相反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将所学的和相关的知识一一对应来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1.笔记,这是最有效最简单的方式;
2.每日每周每月的任务清单以及完成情况,以便自己回头翻阅和思考;
3‘每个周末的独立思考时间,4,逻辑关系图,用关键词连起来的逻辑关系图很好的记录和分析了你的知识梳理。把学到的知识在一张白纸上复盘,看看自己到底学了多少。然后提取对自己有用且可以立即行动的点,以身试用,在运用过程中继续总结。
音乐会考是一种考察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的考试。在考试中,主要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曲目:音乐会考通常会考察一些经典曲目,考生需要掌握这些曲目的基本信息,如曲目名称、作曲家、演奏家等。
2.乐器:考生需要对各种乐器的类型、演奏特点和演奏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3.音乐理论:考生需要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如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
4.音乐史:考生需要了解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等。
5.音乐欣赏: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会考的难度较高,考生需要进行充分准备和练习,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深入学习和积极掌握,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基本上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一般来说包括笔试和机试两部分,其中笔试方面会考一些界面工具栏识别、快捷键命令、执行命令的顺序等,比如识别工具栏中某个图标的功能,执行线条的快捷键是什么等等;机试方面通常来说就是会让你看图作画。
建筑材料重点: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建筑材料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materials定义:土建工程中所用材料(水泥、砂、石、木材、金属、沥青、合成树脂、塑料等)的总称。应用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建筑材料(水利)(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 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 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具体内容请看《建筑材料》我认为总结得很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识梳理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知识点、主题或者概念进行顺序化、梳理化的过程。知识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或者工作需求。以下是一些制定知识梳理的方法:
1. 先构建整体框架:澄清知识体系的架构是制定梳理计划的第一步。可以依据课程大纲、教材目录或者课程路线图等,建立起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
2. 制定详细清单:基于整体框架,制定详细清单,将知识点按照重要程度、逻辑顺序、时间先后等因素进行分类,构建详细的知识点列表。
3.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分类清单的设计,再将各个知识点按照处理顺序、深度和难度等进行排序,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时长、重点及难点等方面的内容。
4. 组织数据和信息:可以利用文本、图表、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来组织知识点、数据和信息,以便于记忆和理解。
5. 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梳理并不仅限于一次性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需求的变化,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梳理计划。
总之,制定知识梳理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任务。只有建立合适的梳理方案,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结合适宜的数据和信息组织方式,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达到学习效果。
高考考前知识梳理,最直接的办法时回扣课本,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认真回顾一遍,然后再看看错题,特别是近年来高考真题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总结梳理指的是对所学知识、所做工作等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梳理出知识的核心和关键点,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其次是对所做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改进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是对个人学习和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掌握自己的强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总结梳理是提高个人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