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正文

草原之夜句子赏析?

50年代,我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疆的人民解放军由此也脱掉军装,投入到生产建设的洪流当中。

  1955年的3月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冒着严寒,在冰还没有开化的草原上,在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丛里,脱了靴子,赤着脚,在冰上割芦苇,嘴唇紫了,牙齿咯咯打颤,却热情十分高涨。太阳落山后,篝火映照着劳动了一天的战士们一张张质朴的脸,他们在火上放着支架,烧烤着野兔、野鸡,尽情地唱着歌。此时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张加毅,带领摄制组赴新疆可克达拉农场拍摄记录片《绿色的原野》,看到晚霞绚丽地照射着芦苇,缕缕炊烟在远处升起,听到一阵阵悠扬的歌声,马上寻声走去,亲热地询问:“同志们,你们在唱什么呢?”战士们乐观地回答说:歌唱劳动、爱情啊,歌唱今天、明天嘛。

  战士们的回答,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简单而严肃的问题:什么是时代的主旋律?人们向往和追求的是什么?这也许是当时人们没有也来不及思考的问题,但对于歌词创作者却成了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就来来看看词作者是怎样回答的吧: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洗礼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完全释放出来了,他们建设祖国、建设家园的目标是确定在有美好的爱情上,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贫困,没有阻挠得住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没有熄灭对爱情的神往,这就是时代的主旋律。尽管孔子一直以“诗无邪”以概括《诗经》,但仍然以《关雎》为第一,且云:“《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也是人民自己的心声。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爱情是建立在和平安宁美好的环境基础上的,没有这样的环境,爱情只能是一种心中的理想或祈求。人民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努力实现自己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他们要改变自己的家乡,使之成为美丽富饶的家园,他们懂得: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美丽幸福的爱情。这一点,无论孔子还是孙中山,都是极力期盼和构建追求的;无论是对“咏而归”的憧憬还是对“大同”期盼,都是对这样家园的描绘。现在中国解放了,人民可安居乐业了,人们对这样的美景的渴盼可以在自己手中实现了。这样美景,应不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也应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因此《草原之夜》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东方小夜曲”。

 以上是词作者和曲作者的回答。他们的回答应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时代的强音。主题确定了,就应看如何表达了,我们认为是形象塑造出情感的审美世界。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