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正文

东北秧歌音乐代表什么?

一、东北秧歌音乐代表什么?

东北秧歌的形成距今约有300余年的历史。东北秧歌是东北汉、满两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流传于东北三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东北秧歌分地秧歌(又称地蹦子)和高跷秧歌两类。地秧歌流传面积广,遍及整个东北大地。高跷秧歌盛行于辽宁省南部地区,特别是大石桥市,海城市,辽阳、鞍山等地的高跷秧歌也非常出色。舞蹈院校开设的中国民间舞课中的东北秧歌教材,主要来源于辽南高跷秧歌。

有关东北秧歌舞蹈的特点,李瑞林、战肃容编著的《东北大秧歌》作了如下论述:“东北大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

东北秧歌音乐的特点与舞蹈的特点是一致的,东北秧歌音乐既有火爆热烈的特点,又有欢快、俏皮、风趣和优美抒情的特点。

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乐曲十分丰富,它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民间艺人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艺术标准可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即“顺”、“活”、“韵”。

“顺”意为通顺,旋律的各种变化;乐曲的连接;调式调性的变换都要顺。

“活”即要具有高超的即兴演奏的能力,灵活多变。

“韵”即韵律感及风格味道。

东北秧歌的民间乐队一般有高音唢呐2人及打击乐器若干人组成。唢呐以筒音为a1的高音唢呐最常用,打击乐器有大台鼓,大镲、小镲,也可以加大锣。打击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他对招徕观众和激发观众的情绪;配合舞蹈动作;加强节奏;掌握速度;烘托气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东北秧歌舞蹈音乐推荐?

1.东北秧歌舞蹈音乐有《南泥湾》

2.南泥湾1943年作于延安。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垦荒,使它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1943年的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南泥湾》

三、东北秧歌前身?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四、东北秧歌文案?

大秧歌是过年过节最喜欢跳的一种舞蹈,也是东北人最喜欢的一种庆祝节日的舞蹈节目,扭秧歌的时候都是火火乐开,怀锣鼓喧天,这就衬托出了春节年味儿的到来,吹着唢呐,欢天喜地的跳起来,没有任何一个舞蹈有他那么豪放喜庆,带着浓浓的乡土味道,是农民喜爱和过节必不可少的一种舞蹈节目。

五、东北秧歌昌黎秧歌的区别?

答:东北秧歌吸收了河北秧歌的推扇、饶扇动作,因为辽南地域的老艺人大都是河北昌黎县的移民。东北秧歌的著名组合《放鞭炮》,在动作上就吸收了安徽...秧歌(昌黎地秧歌),河北省昌黎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分布在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

它最早产生于元代,一直流传至现代。昌黎地秧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鲜明的个性,它形式上分为排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内容上除“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大多是“秧歌出子”。 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昌黎县申报的秧歌(昌黎地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六、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哪个简单?

胶州秧歌的动力根源来自脚下的拧、碾,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力延伸到腰部,在腰部形成一个“相”的中心点,使身体在平面的基础上以腰部为中心在肩部和髋关节处形成一种对抗力,在右肩往前拧的时候,左部髋关节处也相应的往前,两者形成向心的扭。肩、髋两个力点向心的扭动使胶州秧歌“三道弯”体态在横向拉出的同时又具有纵向转动的特点,使“三道弯”体态动律在拧、碾、抻、韧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力度和实感。

东北秧歌的动力根源同样来自于脚下,表现为“艮劲儿”的“步”带动上肢随重点移动的“扭”,波及到手腕的“花”,腰部随脚下“提踢”的重心变化而扭动,形成东北秧歌的“三道弯”体态是平面横向上下起伏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稳中浪、划圆动律、肩部和髋关节的扭动是由脚下的移动连带而产生的,而点不发生纵向的拧动关系

七、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的区别?

胶州秧歌的动力根源来自脚下的拧、碾,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力延伸到腰部,在腰部形成一个“相”的中心点,使身体在平面的基础上以腰部为中心在肩部和髋关节处形成一种对抗力,在右肩往前拧的时候,左部髋关节处也相应的往前,两者形成向心的扭。肩、髋两个力点向心的扭动使胶州秧歌“三道弯”体态在横向拉出的同时又具有纵向转动的特点,使“三道弯”体态动律在拧、碾、抻、韧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力度和实感。

东北秧歌的动力根源同样来自于脚下,表现为“艮劲儿”的“步”带动上肢随重点移动的“扭”,波及到手腕的“花”,腰部随脚下“提踢”的重心变化而扭动,形成东北秧歌的“三道弯”体态是平面横向上下起伏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稳中浪、划圆动律、肩部和髋关节的扭动是由脚下的移动连带而产生的,而点不发生纵向的拧动关系

八、山东秧歌和东北秧歌的区别?

山东秧歌与东北秧歌属于两个不同起源的分支,具体如下:1.山东秧歌各处流行,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

“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

“鼓子秧歌”流传在黄河下游的商河、阳信、惠民、无棣等县,在风格上可说与黄河中游陕西、甘肃、山西的锣鼓一脉相承。传说起源于北宋,是农民在打谷场上庆丰收的舞蹈。参加舞蹈的角色有伞、鼓、棒、花、丑五种,使用的道具分别为绸伞、圆形鼓、双棒、绸巾

九、东北秧歌基本步法?

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之一,以其欢快、热烈、有力的节奏和动作而闻名。其基本步法包括:起步、前进、后退、转身、跳跃、扭转、踏步等。其中,起步即为跳跃起步,前进和后退是基本的直线移动,转身则是基于一个轴心的旋转,扭转则是腰部的扭动,踏步则是脚步的有规律的踏动。这些步法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变化,组成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表现出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

十、东北秧歌基本形态?

东北秧歌的基本姿态、 基本动律 (一) 基本站姿、 手形、 叉腰位 1、 正步位 身体直立, 中心向前倾面向一点, 视一点, 要求颈立、 背直, 腿夹紧。 2、 手的形状 兰花指。 3、 叉腰位 兰花指指尖对后斜下方, 双手碗放在双腰位, 双肘略向前。

(二) 基本动律 1、 提压韵 准备动作: 正步位, 双手叉腰。 要部为轴, 身体一肋带动胸腰交替提压, 形成上半身动律, 重拍在下。 2、 划圆韵 准备动作: 正步位, 双手叉腰。 腰部为轴, 左右两肩交替由 1 点向后面 8 字立圆。 胯保持不动, 重拍在下。 (此动作在东北秧歌中即常用的“稳相”动律) 3、 前后韵 准备动作: 正步位, 双手叉腰。 头有节奏、 干净、 利索地 2、 8 点斜上方甩头, 要求有停顿, 眼神先到。 同时, 压脚跟随动。(前后韵也称向阳式, 表示迎着太阳) 4、 屈伸 准备动作: 正步位, 双手叉腰。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