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正文

论文 流行音乐

关于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的思考

期末考试,我突发奇想,让学生们除了要演唱课本上的歌曲外,还要演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课外歌曲。这下,教室里可炸开了锅:“老师,可以唱SHE的歌吗?周杰伦的可以吗?还有光良、张含韵、张韶涵……,可以唱他们的歌吗?老师你最喜欢谁啊?”我一下子被问的哑口无言,突然觉得自己教了这么久的音乐课竟然和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我想知道,他们对这些流行音乐的认知程度到底有多深,于是我不露声色的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学生们的表现使我对他们有了崭新的认识,他们不再呆板的演唱歌曲,表情是那么的丰富和自然,不仅准备了伴奏带,有的还准备了伴舞,他们是那么的自信和开心。

看到这一切,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欣喜,但是内心也升腾起一丝悲哀,为什么如此喜欢音乐的学生一上音乐课就无精打采?为什么一唱到教材上的歌曲就毫无感情?为什么一听到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就想美美的睡上一会儿?也许音乐老师在埋怨教材是如何的糟糕,音响资料是如何的贫乏,学生是如何的没有品位,学生上课是如何不愿意听讲,当我们在埋怨时或许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反省自己在教学中是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也许正是我们的主观意识有意无意之间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出于延续传统音乐文化的考虑,很自然的把自得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传递给学生,而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音乐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学生对于这样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的,对于新的音乐形式、音乐价值、音乐审美具有很强的倾向性,于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产生了某种分歧。甚至有时候有些调皮的学生会说“换台吧,老师”。这让老师处于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那么作为音乐教师怎样才能去填补“代沟”?让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音乐课呢?

事实上,音乐教师已不在可能是社会音乐资源的垄断者和唯一提供者,我们的职责与功能必须转换,转换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从冰冷的理性回归到温暖的人性。在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象、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音乐容入学生的个人生活世界。而我们忽视的恰恰就是为学生将来一辈子学会与音乐打交道的本领,忽视了提高国民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以兴趣为基点的原动力。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引进音乐艺术的广阔领域,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有民族的、古典的、有流行的,甚至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吸

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弹一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或跳一段流行的街舞那么就可以把学生吸引住,更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和佩服老师,进而树立老师在同学们中间的威信。教师还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不能被课堂或课外的一些因素影响所影响。还要注重自身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惜的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老师走的更近,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流行音乐”不应该只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词,它还应包括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轻音乐等。教师在教学中甚至还可以引入流行街舞等流行元素。对于“流行音乐”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是肯定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筛选,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有动感十足的《双节棍》、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花田错》,这两首歌曲虽是流行歌曲,但是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能大胆的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曲放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对于民族乐器更广泛的认识。再比如在学唱或赏析京剧唱腔的曲调时,也可以加入周杰伦的《霍元甲》,在欣赏云南风味的乐曲时可以播放郑均演唱的《灰姑娘》,这首歌曲的前奏非常的富有云南特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云南歌曲旋律的感知。还有诸如恩雅、陈美的通俗器乐曲等。

二、导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去辨别。由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某些音乐的商品化倾向,加之音乐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家庭和社会的音乐生活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辩。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教学如果不密切地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给学生的家庭及社会音乐生活以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加之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的加以纠正,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的重要性。

首先要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地感受和见解。要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首先要相信学生。我曾用一节课的时间请学生来谈流行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的什么?那节课,学生纷纷发表了讲述了自己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比如喜欢周杰伦的学生说:“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的歌曲风格多变,有的是说唱风格,有的是爵士风格,有的是中国民族风格。他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听到这样的评价既感惊讶又感到兴奋。惊讶的是学生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只是喜欢明星们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能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

流行音乐确有良莠不齐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积累经验,提高审美品位。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主题辩论,在思辩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可言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美丑,无形中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挖

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我在完成现有教材内容的同时,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每一单元增加了一课时有关流行音乐的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需要教师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去收集资料,准备素材;有的需要学生课前去收集大量的资料,或通过网络去查找相关内容。在这准备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也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音乐,主动去探究,去辨别,从而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的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通过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我发现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民族、民谣、校园民谣、外国流行音乐……),学生的音乐视野扩展了,接触了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音乐这座百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形式的音乐之花,有古典而高雅的,有通俗而流行的……但其中肯定也有美与丑,只有让学生走进去,告诉他们辨别的标准,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也正是由于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才使我们能够大胆地、大声地说请让流行音乐进课堂。
本文来自:教师工具网()原文链接:/lw/sort0219/22071.html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