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照汉语词语表面去理解,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但是,这样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仅仅因为它们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都可被划归为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的音乐,由于它们流传不开(这在流行音乐中也为数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乐之外。显然,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词)等。这就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中国初期的创作歌曲是萧友梅(《问》、《卿云歌》)、黄自(《天伦歌》、《玫瑰三愿》)、青主(《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李叔同、赵元任(《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人开始的。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其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晖、姚敏都在这个团里。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广大进步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批救亡歌曲,从而奠定了我国歌曲创作的另一走向。聂耳(《毕业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等),贺绿汀《游击队之歌》、《四季歌》,田汉《天涯歌女》等等。1980年至1984年间,随着港台音乐的进一步输入,内地流行音乐市场的形成及流行音乐界人才的聚集,歌曲创作领域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邬大为、魏宝贵词,铁源曲)、《党啊,亲爱的妈妈》(龚爱书词,马殿银、周右曲)、《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徐锡宜曲)、《长江之歌》等作品流传。 其实歌曲的类型和唱法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认为艺术歌曲只能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只能用流行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划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学合理的,这一点已被音乐界所公认,没有任何音乐家会认为三唱法的划分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种(如果加上原生态唱法和童声唱法则有五种),但歌曲的类型远不止艺术歌曲、民歌、流行歌曲三种,还有颂歌、抒情歌曲、进行曲、队列歌曲、军旅歌曲、校园歌曲、讽刺幽默歌曲等多种类型;再次,音乐界无数事实证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刘秉义演唱过许多台湾校园歌曲,用的是美声唱法。香港歌星奚秀兰演唱过许多民歌,用的是流行唱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比任何一个概念都科学、合理、准确。单从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广为流传,这样看来象《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歌曲也可以称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咋一看很荒唐,细想一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这些歌曲都是通俗易懂、流传很广的。但是,这些歌曲是决不能称为商品歌曲的,因为它们决不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是科学、合理、准确的。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可以解决音乐界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例如“流行音乐能不能进课堂”的问题,事实证明不是一个“不用讨论”的问题。而且这个讨论永远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得到最终结论。原因就是因为“流行音乐”不是一个科学准确的概念。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后,可以得出结论,“商品音乐” 是不能进课堂的,而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优秀通俗歌曲则完全可以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