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正文

怎么跟着伴奏填词?

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由于地域、方言以及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曲音乐。京剧音乐并不像西洋歌剧音乐,是由作曲家专门创作的,而是套用一些常用的曲调,以固定的板式、曲牌为主,依曲填词,曲谱是一种用汉字而不是其它特殊字符记录的。京剧音乐是由七声音阶构成的,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拍、旋律的变化;以各种不同板式(用一种名为“板”的打击乐标示节奏的样式)的联结和变化,作为整出戏或整场戏音乐陈述的基本手段,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戏剧情绪。 大部分京剧剧目的音乐由“西皮”和“二簧”两种板腔曲调变型而成,唱词多为五字句或七字句,也有变体到十字句的。“西皮”的曲调比较活泼、刚劲,节奏紧凑,唱腔明朗,适合表现坚毅、愉悦、愤怒或激动等比较高昂的情绪。“二簧”则是一种比较平和、稳重、抒情、深沉的腔调,节奏较平稳,舒缓,适合于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怨等比较低落的情绪。这两种曲调还依乐句的速度、句幅的长短、乐曲段落的戏剧性要求,产生了十几种节奏板式。 而除了“西皮”和“二簧”之外,京剧也吸收了其它戏曲的唱腔曲调,例如南梆子(是由河南梆子演变而成,节奏和原板大致相同,但腔调婉转柔美,大多是旦角和小生使用)、四平调(曲调流畅,任何复杂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它来演唱)、高拨子(由秦腔演变而来,适合表现激昂悲愤的感情)、昆曲(伴奏的乐器以笛子为主,唱的是一支支曲牌,文辞典雅,唱腔婉转,几乎没有间奏,表演细腻,载歌载舞,真正是“有声皆歌,无动不舞”)、吹腔(是一种用笛子伴奏的唱腔,但是文辞接近口语,而且唱腔中有音乐间奏,旋律相当简单,演唱时比较轻松)等也是京剧常用的曲调。京剧音乐给人的鲜明印象是金鼓喧天,没有这种欣赏习惯的人听了,可能会嫌它吵得慌。这大概是因为它起源于乡野草台,要靠大声的锣鼓招集观众;不像昆曲,在古雅的园林厅堂里演唱,笛子是其主要的乐器,用小锣的地方多,自然就清静多了。京剧里的散板就因借用了昆曲的调式,听起来婉转抒情。说起来,400 多年来昆曲对中国其它剧种的影响非常深远,直到现在仍有“百戏之母”的地位。 京剧的行话把乐队称为“场面”,最早是坐在“守旧”前,演员就在乐队前做戏,大约半个世纪前才挪到了幕侧。乐队分两部分,一部分叫“文场”,是管弦乐,以拉弦乐器胡琴(又称京胡)为主,伴以弹拨弦乐器,如月琴、三弦、琵琶、阮和吹管乐器等,“文场”的头目叫“琴师”;另一部分叫“武场”,是打击乐,头目叫“鼓师”,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铙、钹等组成,以鼓、板为主,小锣、大锣次之,与文场的胡琴、月琴、三弦并称“六场通透”。乐队的指挥者是掌鼓板的鼓师,但往往不如琴师出名。假如当天的主演是以唱功取胜的,那他所专用的琴师,经常要等主演登台之前才出场,从容地在乐队中最显眼的位置坐下来。“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伴奏,并演奏渲染气氛的场景音乐。“武场”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武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场次的转换、舞台情绪的渲染等也都由“武场”承担。乐队在鼓师的指挥下,伴奏贯穿演出的始终,鼓师掌控的乐队伴奏如何,对于演员表演的成败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戏曲理论中有所谓“三分前场、七分后场”的说法,乐队控制着演唱的节奏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称其为“尺寸”,可见乐队的重要。 随着剧目题材的扩大,表现内容的丰富,当代的京剧音乐在保持和发挥传统京剧文武场的特色的前提下,也吸收了更多的民族乐器参与演出,并尝试运用中国民间乐器与西洋乐队混合的伴奏形式,在作曲和配器的方法上,创作出了完整的京剧音乐。乐队的壮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京剧音乐表现人物、描写情境、渲染气氛、加强戏剧节奏、烘托表演、美化演唱的功能,使京剧演出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大气势。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