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正文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德彪西的音乐风格特点)

一、德彪西的音乐风格特点?

德彪西正是印象乐派的开创者,他一反过去严谨制式的音乐曲风,自由地运用各种调性,以丰富的想像力描绘自然风情,诸如皎洁的月光、澎湃的大海,或牧神在夏日午后迷蒙的幻想。

二、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有什么特点?

!看评价角度。

1.德彪西和马勒的音乐成就差不多。他们使用的音乐语言稍有不同,若从革新性上讲,德彪西影响更大。若说交响人声化,人声交响化,大型乐队实验,马勒做的实践多。

2.布鲁克纳和拉威尔的音乐成就差不多。从音乐语言革新上讲还是拉威尔影响大,德奥古典交响乐的传承,宗教性音乐的创作,布鲁克纳贡献大。

三、德彪西的女神?

是莉莉

第一位与德彪西修成正果的女人,也是德彪西的第一任妻子天真保守的女裁缝莉莉。歌剧《佩里亚与梅丽桑》就是这一段婚姻生活中的美好产物。然后,德彪西对于爱,总是那样的不确定。莉莉对音乐的不解,终于成为她的致命伤,德彪西爱上了犹太裔美女艾玛.芭达克夫人

四、德彪西的作品?

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

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画》、《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是印象主义的精品。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

五、德彪西称号

德彪西(全名: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73年入巴黎音乐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

后与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并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

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画》、《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是印象主义的精品。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

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六、德彪西介绍?

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1862191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评论家,也是近百年来世界上近代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印象派音乐家之一。

1862年8月22日德彪西出生在巴黎近郊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中,自幼表现出较高的音乐才能,十一岁就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直至1884年,历时十一年之久,立志要做音乐的革新家。德彪西反对死守传统的学院教条,不停地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他凭着自己敏锐的听觉和熟练的键盘和声,去寻求新鲜的音响组合。

1884年德彪西写了大合唱《浪荡儿》获得了罗马大奖。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东方的民族音乐、中国的五声音阶都引起德彪西的极大兴趣。1894年到1902年,他花了九年时间写作和修改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被公认为是德彪西音乐语言的最高体现。1901年至1903年德彪西写了许多印象主义音乐,如两卷《钢琴前奏曲》、管弦乐曲《牧神之午后》、《夜曲》、《弦乐四重奏》、《大海》等。另一方面德彪西的理论著作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德彪西的创作思想及其美学特征是时代的产物,他一生都在致力于音乐艺术的“革新”。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运用丰富的和声、配器等手法来反映生活中变幻无穷的色彩和表现作曲家瞬间的印象,对后来的音乐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七、德彪西月光的评价?

你会觉得贝多芬的月光比较忧郁 德彪西的月光比较舒畅明快 那是因为贝多芬是继承了古典音乐风格的同时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他的音乐被誉为“用古典主义的旧杯装浪漫主义的新酒”而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所以你会觉得他们作品的音乐风格不同。

八、德彪西月光几级?

8级

德彪西的《月光》是8级的曲子。

乐曲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段,降D大调,9/8拍,速度徐缓而富于表情,描绘月夜幽静景色人产生的印象;

中段先转到E大调度上,后来又回到降D大调。右手的旋律由一些短小的乐句组成,左手配之以分解和弦,好似描写一阵阵清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稀疏的树叶发出沙沙响声:这一段和第一、三段宁静的气氛形成对比,给版人以动的感觉,因此比较活泼。 

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音型上有些变化。乐曲最后是一段尾声,宁静的曲调和权分解和弦,把月光下飘渺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加富于诗意。

九、德彪西印象系列?

1、牧神午后前奏曲牧神午后前奏曲为管弦乐曲,克罗德德彪西作曲。作于1892-1894年,取材于马拉美的同名诗作《牧神午后》。 该曲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经典作品。

2、大海《大海》为德彪西先生于1903-1905年创作的交响乐。

3、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五幕歌剧,梅特林克编剧,德彪西谱曲,1902年4月30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次公演。 德彪西共作有4部歌剧,而真正完成的只有这部《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这部歌剧作于 1892—1902年。扩展资料德彪西的成就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并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不管怎样,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其他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德彪西小调特点?

①调式

德彪西的旋律不受任何拘束,他所用的音阶也不一定用大调和小调这些所有旋律的老俗套。他打破了许多常规,调性上变为模糊,不再强调和声的功能性,(如不是解决到上四度:G→C,D→G),而是注重和弦的色彩明暗,像用一些连续的七和弦,还有许多外加音的和弦,有时也把一些中古调式音阶和全音阶以及自己新构的音阶用于创作中。如第一乐章的中断展开部,采用了D多利亚音列。有时他也喜欢用半音阶进行,在每个乐章中都可以寻找到一部分。也有半音阶与全音阶交替进行,来表现变化无常。并且伴随着转调或离调经常出现临时升降记号。

②旋律

德彪西在旋律创作上,喜欢使用短小的音调,只使用几个音来组成,不喜欢长篇大论,并且喜欢加入标题,所以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小型标题作品,这首作品同样保留了这种方式。第三乐章的开头,大提琴的旋律在五个小节中只有两个音A,E,以及它们的八度构成,这在其他作品中很难见到。

③节奏

德彪西的音乐使人听上去通常是节奏散漫,似乎不能轻易抓住节拍,然而对于演奏者来说则是完全两样,如果一开始练习这首曲子的时候不严格控制节奏,最后与钢琴合作时,可能节奏容易错位,所以演奏他的音乐一定要按照谱面上的要求来作处理,要避免越来越慢的节奏。

他大多喜欢从弱拍进入,很少有在传统强拍上需要强调的音,这是造成他的音乐游移性的又一特点。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