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正文

舒伯特玫瑰音乐风格(舒伯特玫瑰歌曲简介)

一、舒伯特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的异同?

舒伯特与贝多芬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同一个城市(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但他们的音乐风格却相距甚远。我们通常把贝多芬称为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人,而把舒伯特称为浪漫主义的第一人。当年舒伯特开始起步的时候,贝多芬的许多著名作品尚未完成。虽然舒伯特对贝多芬十分崇拜,但他的创作更多的是受到前辈莫扎特的影响。在舒伯特的早期作品中,相当程度是在模仿莫扎特的风格。有人专门比较研究了莫扎特作于1788年的《第四十交响曲》和舒伯特作于1816年的《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发现两首相隔28年的作品从调性的选择、旋律的进行到节奏的组合、速度的运用等等都有许多相似和巧合之处。当然,在舒伯特早期的钢琴作品中,也可以找到贝多芬的东西,但到了晚期作品就完全不一样了。

贝多芬的创作常常是在严格的曲式基础上将主题动机用各种手法加以发展,而舒伯特则是凭着一股热情、一种感觉来写音乐。舒伯特没有贝多芬那样的属于古典主义的严谨,更多的是追求浪漫主义的自由、解放。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歌曲的旋律往往是长线条的、连续延绵、一气呵成,不可能一个一个主题进行发展。他的钢琴创作受到歌曲创作的影响,主题常常是从一连串音或一个长句子开始,然后加以对比、发展。贝多芬则不同,他的主题动机一般都比较短小,有时仅仅一小节,舒伯特那悠长美妙的旋律线条与贝多芬短小的主题动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贝多芬的主题常常充满了矛盾,舒伯特的主题更加突出统一。

对于和声模式的运用,舒伯特与贝多芬也有很大区别。他们两人都对古典主义的创作规则有所突破,但贝多芬更多地停留在古典主义的和声模式中,舒伯特却坚定地打破了这种模式。在转调的问题上,两个人采用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贝多芬常常通过一个和弦突然转调,转调之前让人缺少心理准备,但转向的新调一般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舒伯特的转调恰恰相反,转调之前给人一个合理的准备,转调之后却让人感到意外,转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调性上去了。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使之成为钢琴音乐的“圣经”。舒伯特在短暂的生命中也曾先后创作了21首钢琴奏鸣曲(其中有几首未完成),形成了他不同于贝多芬的独特的风格。贝多芬的奏鸣曲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四海了,而舒伯特的奏鸣曲在他的生前是默默无闻的,直到死后许多年,才被人们发现这些艺术品的真正价值,而且正在越来越受到古典演奏家们的青睐。

二、对舒伯特野玫瑰的感受?

《野玫瑰》表达了人们即便是弱者也要与命运抗争,才会有不屈的灵魂。

《野玫瑰》创作背景

舒伯特有一日在教完钢琴课的回家路上,在一旧货店的门口看见一位穿著破旧的小孩手持一本书及一件旧衣服欲出售,舒伯特见状起了同情心,虽自己生活上并不富裕,却将身上所有的钱与小孩交换了那本书,接过来一看是德国作家歌德的诗集,随手一番就看到了《野玫瑰》这首诗。

灵感涌出一发不可收拾,舒伯特急忙回到家里,赶快将脑海中的音符写下来,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因一颗善良的心加上才华的涌现而诞生了。

三、舒伯特野玫瑰的演奏形式?

舒伯特的野玫瑰的演出形式是艺术歌曲。

四、舒伯特玫瑰代表什么意思?

“舒伯特玫瑰”这个词是出自于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歌曲《野玫瑰》,表达了舒伯特对穿着破旧的小孩的同情。

《野玫瑰》这首歌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温馨的故事,有一天,舒伯特教完学生钢琴课,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在一个非常旧的杂货店门口,他看见了一个小孩,他穿着十分的破旧,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想要把这本书卖掉,看见这一场景,舒伯特非常同情小孩,虽然舒伯特自己的生活也很紧张,但是,舒伯特还是将所有的钱买了小孩的书,舒伯特拿到书一看是歌德的诗《野玫瑰》,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歌。

五、舒伯特的野玫瑰的创作手法?

《野玫瑰》歌曲的旋律呈现一种十分的简洁明亮的状态,在这首歌曲中到处散发着的是一种十分欢快而且活泼的情感,其中的歌词主要由舒伯特根据德国的民谣加上自己的感情色彩从而改编而成,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十分渴望摘下一朵娇艳的野玫瑰的故事,整篇歌曲都是极具浪漫主义的情怀的。

《野玫瑰》表达内涵的演绎技法

演唱歌曲的技巧和方法是一种表达歌曲的内涵最直白的一种方式,通过不同的演唱技巧对音乐内涵进行演绎,往往会带给人们不同的音乐审美的感受,从而对音乐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的感受。西方的艺术歌曲的都是唱通常以美声的唱法为主的,他们在演唱的时候并不要求声音的戏剧性以及音量的宏大等等,而是对于歌曲的感情的细腻以及描绘歌曲的意境的声音等十分的注重。因此,舒伯特创作的《野玫瑰》也是采用的美声的演唱技巧与方法,并且在演唱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于气息的流畅以及音色的统一性,并且演唱的时候咬字要圆润,演唱时候的声音要具有一种极强的穿透力,从而才能够突出该歌曲所要表达的一种十分的欢快以及活泼的情绪。

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和野玫瑰的一段浪漫的故事情节。这首歌曲的曲调十分是流畅明亮,并且运用了临时升降的记号来转换调性,从而使得音乐的旋律的上下行同时伴着四和六度进行跳进。该歌曲的琴的伴奏旋律十分简洁,采用了柱式和弦的伴奏织体。另外,在间奏以及尾奏的创作过程之中,舒伯特采用了装饰音以及顿音的写作手法,从而烘托出一种十分欢快活泼的气氛。

舒伯特的音乐作品从19世纪开始一直流传至今,可以称作是在音乐史上的一枚瑰宝,并且是在艺术歌曲的个里程碑。他的音乐作品以清纯流畅的旋律表达情感的欢快,使人难以忘怀,并且它的歌曲十分的通俗易懂,因而也受到了人们很大的追捧。本文主要对其生平进行了综述,并以他的一首著名的代表作《黑玫瑰》为例从崇尚的音乐美学思想、表达内涵的演绎技法以及遵循的思维方式等三个方面对其创作歌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力求为舒伯特创作的歌曲艺术的特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六、谁知道舒伯特《野玫瑰》的创作故事?

歌词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玫瑰,多么娇嫩多么美,急急忙忙跑去看,心中暗自赞美,玫瑰,玫瑰,红玫瑰,原野上的玫瑰。

少年说:我摘你回去,原野上的玫瑰!

玫瑰说:我刺痛你,使你永远不忘记,我决不能答应你。玫瑰,玫瑰,红玫瑰,原野上的玫瑰。粗暴少年动手摘,原野上的玫瑰,玫瑰刺痛他的手,悲伤叹息没有用,只得任他摧残,玫瑰,玫瑰,红玫瑰,原野上的玫瑰。”《野玫瑰》是歌德于一七七三年根据赫尔德辑录的民歌《野蔷薇》改作。曾有多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其中以舒伯特1814~15年间谱的此曲,及另一首H.魏尔纳的谱曲最为著名,均已成为世界名歌而传世。诗中的红玫瑰影射诗人的爱人芙丽德利凯。

少年爱玫瑰是人之常情,但粗暴摧残就有逆德性.玫瑰是爱的象征,野玫瑰何不也须爱的呵护?

七、舒伯特是?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1],出生于维也纳,日耳曼人,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他一生短暂,却创作了近600多首歌曲,著有《摇篮曲》《听!听!云雀》《第八交响曲》等名曲。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八、舒伯特《鳟鱼》?

《鳟鱼》原本是由18世纪德国诗人舒巴特所作的一首诗。舒巴特因政治因素而遭囚禁,在牢狱生活中对自由的渴望,而作了鳟鱼这首诗。

舒伯特也将这首诗谱成歌曲“鳟鱼”,后来再将“鳟鱼”加以变奏谱写成五重奏的其中一个乐章,再加上其他的乐章,成为了现时的版本。

舒伯特这首五重奏与一般五重奏不同之处是,乐器组合为钢琴、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及小提琴。

低音提琴一般都甚少作为室乐作品的乐器,但舒伯特却以它取代了惯常的第2小提琴手。

另外,这首作品的编号亦有称作为“第114号”,这是因为乐曲最初出版时,舒伯特已经离世,因此以遗作的方式按出版次序而排列,虽然现今仍有人采用这编号,但一般专业应用时,现皆依从德意许目录的作品号为准。

九、舒伯特情诗?

舒伯特的《冬之旅》作于1827年,歌词来自德国诗人勒的24首诗,描述一名失恋者在冬日中孤独的旅行。这部作品完成于舒伯特临终前,可以说是最接近作曲家灵魂深处的作品。这套艺术歌曲里面对爱情的悲悯、留恋及苦痛,对生命深层的挖掘和惋叹,是对追求“放逐”和纯粹意义上的“英雄浪漫主义”的向往。

十、野玫瑰舒伯特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野玫瑰》表达了人们即便是弱者也要与命运抗争,才会有不屈的灵魂。

《野玫瑰》创作背景

舒伯特有一日在教完钢琴课的回家路上,在一旧货店的门口看见一位穿著破旧的小孩手持一本书及一件旧衣服欲出售,舒伯特见状起了同情心,虽自己生活上并不富裕,却将身上所有的钱与小孩交换了那本书,接过来一看是德国作家歌德的诗集,随手一番就看到了《野玫瑰》这首诗。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