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正文

作品音乐风格分析(作品音乐风格分析怎么写)

一、上古时期音乐风格分析?

一般都是古琴演奏,低调优雅有风韵

二、音乐风格分类及代表作品?

1.嘻哈:《Life' a struggle》宋岳庭

2.流行:《Childhood》迈克尔杰克逊3.摇滚:《Bohemian Rhapsody 》queen

4.古典:《高山流水》

5.雷鬼:《Burnin' and Lootin'》bob marley

6.爵士:《蓝色迷情 》查特贝克

7. 朋克:《The Best Damn Thing》艾薇儿(朋克摇滚)

8.金属:I will live againArch Enemy

9.蓝调:Just one last dance莎拉寇娜

10.乡村音乐:《Lady》Kenny Rogers 电子舞曲、新世纪、民谣等

三、thesnowman作品分析?

《The Snowman》是英国漫画家Raymong Briggs1978年的作品。全书没有任何文字而是由彩色铅笔画出的温暖画面娓娓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雪人的故事。

四、摄影作品分析?

《摄影作品分析》是2008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东平。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作品的立意、选材及相关作品的实例分析。

分析摄影作品,就必须充分尊重摄影的本体语言,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同的个人化的表述方式,不能照搬美术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分析手法来进行。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摄影作品都是艺术作品,许多优秀的而非艺术的摄影作品,是断不能用所谓的艺术标准来衡量的。对摄影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艺术,其中尚有比艺术更重要的事。

五、夯歌作品分析?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的精神风貌。 技巧:油画夯歌将人物处理在 视平线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动 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这是对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讴歌。

六、1812序曲作品分析?

《1812序曲》(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

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在“2005 Classical Spectacular”的演出中,《1812序曲》最后一段的场景。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觉得满意,在他给他的资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说:“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他没有想到这首乐曲后来却成为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但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荡,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七、艺术作品分析?

艺术作品的分析:首先艺术鉴赏始终饱含着鉴赏者的情感。艺术作品充满着艺术家倾注的情感,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首先要体验到艺术作品中所含的情感。

其次,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不能消极的刺激,而兴发情感而去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接收作品。

第三。通过鉴赏者的联想想象,可以使艺术形象更加丰富,生动完满,我国传统的艺术作品。

最后,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对于建厂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鉴赏者必须切身体验不能只感觉表层的审美愉快。真正领略艺术的真谛。

八、分析歌曲《芦花》作品?

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芦花》,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曲调清心悦耳、委婉动听。

歌唱家雷佳就是以这首动人的歌曲,打动了千千万万听众的心,一举夺得“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职业组民族唱法金奖。

这首歌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最重要的是词曲有着令人回味的意境。

它不但是一首高品位的艺术歌曲,同时,也是一首浪漫而热情的情歌。

歌曲抒发了姑娘对心上人奔赴祖国边疆,为了保卫祖国,即将离开家乡前对恋人的寄托情怀,其主题直白而含蓄,震撼而委婉,不愧为抒情歌曲的典范。

九、memory歌曲作品分析?

歌曲鉴赏

《Memory》是整场音乐剧最为出彩的唱段,前后两次出现的该曲令人百听不厌。在进入“魅力猫”的回忆时,歌曲采用了一种缓慢的节奏与哀伤的旋律,表达出“魅力猫”对如今的悔恨与对关怀的渴望,而当最后一次出现时,《Memory》则带来和睦、温馨和幸福的愉悦感,同样的旋律经过两次转调后,力度层层推进,极富震撼力。也有人认为韦伯的改编背叛了艾略特原诗传达的宿命感,而《Memory》仅仅是一支咏叹韶华易逝的口水歌。

作为《猫》中的灵魂人物,“魅力猫”的一曲《Memory》让人过耳难忘。短短一首歌,完整地交代了“魅力猫”的一生:年轻时的她风华绝代,因为不甘平庸,她离开猫族闯荡世界,饱受挫折,晚年归来行囊空空,容颜不再,族群也不愿接受这个流浪者,但一曲《Memory》平息了所有猫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最后,她由“领袖猫”送上了天堂。

十、马拉之死作品分析?

《马拉之死》这幅画构图单纯明确,也没有使用繁多的色彩,方柱形的木箱在画面上占着一定的位置,像纪念碑一样,起着稳定构图的作用。

木箱上放着墨水,纸和笔,木箱正面有题字:A MARAT.DAVID(献给马拉。大卫),大卫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分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 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及莫大的悲痛之感。

画面的背景是暗淡和低沉的,光线集中在马拉身上,这这种明暗对比的手法,使马拉的形象具有了纪念碑雕刻的立体感,画面营造了一种肃穆宁静的气氛,通过仔细观赏,我们会发现整个画面色调是偏绿的,绿色是和平之色,是人们极其喜欢的颜色,这些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深入。

具体、真实、再现的刻画,都反映了大卫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追求一种世道所需要的理想英雄主义精神。同时画面给人强烈的第一感觉是马拉遇刺时真真切切的场景。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