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正文

台湾民谣组曲(台湾民谣组曲简谱)

一、台湾民谣大师?

陈明章(1956年7月4日-),中国台湾著名的音乐创作人、音乐制作人、闽南语歌手,同时也是吉他与月琴的演奏家。代表作品有《恋恋风尘》电影配乐(1985年)、《戏梦人生》电影配乐(1993年)、〈伊是咱的宝贝〉(1993年)、〈流浪到淡水〉(1995年)等。有人称他为"台湾民谣大师"、"浪子诗人"。

陈明章创作的台湾歌谣,最大的特色就是从民间生活出发。不论戏仔、渔夫、农民、妓女、酒徒、甚至是生意人及公务员,他从他们的生命经验取镜,忠实而生动的反映这个社会。在轻轻的吟唱中,展现的是一个卑微的人物在面对生命的起伏时,婉然转身的无奈。陈明瑜的词,优美而富文学性,展示了台湾本土语言的文化美学内涵,如「再会吧!北投」∶「春夜的北投,是酒意,是回忆,是一朵花沦落的风尘,是三分酒意中的温柔」,简直就是首台湾诗词。但这也许是陈明章的歌较易在校园、知识份子之间流传,却无法如他所期待的,广为一般平民阶层的人所接受的缘故吧。

陈明章对于「歌」,是非常谨慎的,写一首歌的思考准备期可能长达五年甚至十年,像「竹枝词」就写了八年多。他自己也说∶「我写的歌原则就是连自己的不掉泪的歌绝不发表。」

二、台湾民谣歌手男?

潘安邦,1961年9月10日出生于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市金龙头眷村保留区,祖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毕业于马公高中,中国台湾民谣男歌手。

出道于1979年,素有“台湾民歌王”之称,活跃于80年代。

在1989年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和《跟着感觉走》而红透大江南北。其后激流勇退,2000年后重出歌坛。

经典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聚散两依依》《乡间小路》《爸爸的草鞋》《思念总在分手后》等。

2005年荣登“全球华人百名礼尚旅行人物榜”。

2007年发行专辑《潘安邦黄金岁月纪录》。

2011年潘安邦加盟点时唱片,他的许多经典之作至今仍耳熟能详,并与费玉清唱“小调”歌曲并称“双雄”。

2013年2月3日潘安邦因病逝世,终年52岁。

三、台湾民谣天黑黑原唱?

台湾民谣,没有准确的原唱,应该就像大陆的拉大锯扯大锯一样。后面邓丽君唱过,孙燕姿又有一版天黑黑(tian ou ou)

四、台湾女子组合校园民谣?

南方二重唱,20世纪80年代末由主唱“大南方”阎宗玉和和声“小南方”林明桦组成,以校园民谣风格为主的台湾音乐组合。

1991年被制作人陈灏发掘以民歌组合出道,同年发行专辑《细说往事 不告而别》,即凭借此专辑获得第4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演唱组合奖。

1998年共发行了原创专辑,城市新民歌系列7辑,翻唱专辑回归线系列5辑,2次入围、3次荣获台湾金曲奖最佳演唱组合奖。1999年因所属唱片公司结束营业,淡出歌坛。

2011年担任孟庭苇巡回演唱会嘉宾,进入中国大陆观众的视线。2012年开始进行“重返香格里拉”巡回演唱会之旅。2013年参加深圳卫视《中国音超》。

五、巴赫英国组曲和法国组曲哪个更难?

巴赫是德国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英国组曲是他早期创作的键盘乐作品,是他应英国人要求为键琴所作的套由六曲所构成的组曲。法国组曲也是由六首曲子组成的大键琴作品,这组曲子规模较为小巧玲珑,感情较为纤细,具有法国风的洗练感,这也被认为是曲题得名的原因之一。英国组曲比法国组曲难度更大。

六、组曲起源时间?

古组曲

古组曲(Suite),这一术语在16世纪产生于法国,最初的古组曲又被称作是琉特琴套曲,以后称作羽管键琴和乐队舞蹈曲套曲。这些小曲在速度、节拍和节奏轮廓等方面是具有对比性的,互相之间用一个调性联结起来,各曲之间较少有音调上的血缘关系。

正文

  组曲 (Suite)几个相对独立的器乐曲组合在一起时称为“组曲”,其中有古组曲和现代组曲之分。古组曲的形式在7世纪被当时的作曲家弗罗贝格尔确定下来的。其结构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四首舞曲组成,后两首舞曲的组合可以有些自由,各乐章均采用同一个调性,用两段式写成,演奏时,每段各自反复一次。现代组曲在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兴起。其结构仅限于舞曲,其中也有从歌舞剧、戏剧及电影音乐中选出来的片断组合而成的,如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或是带有独立标题的组曲,如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还有特性曲组曲,如舒曼的《狂欢节》;民族风格的组曲,如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仿古组曲,如拉威尔的《库普兰之墓》。

七、迪士尼组曲介绍?

1.Vivaldi: The Four Season- Autumn lst mvt. Allegro 5minute 2.Flute Solo 迪士尼曲、莫札特奏曲 (佩) 8minute 3.山春色 4minute 4.村酒歌 3minute 5.天空之城 4minute 6.Violin Solo Moses Variation 5minute(李) 7.神少女 4minute 8. 3minute 9.女高音 (詹美慧) 曲解: 【古典】 1. 瓦第: 小提琴奏曲 “四季”--「秋」作品八,第三,第一章 A.Vivaldi : Violin Concerto Four Seasons “The Autumn”, Op. 8 No. 3, Mov. I 巴洛克代重要的小提琴奏曲作品,在曲的十四行著:「快活的老百姓藉著歌舞,表收的快。

八、春节组曲作者?

李焕之

《春节序曲》的作者是李焕之,是采用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是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图景。

《春节序曲》采用秧歌以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采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手法。

九、什么是组曲?

组曲是一种套曲形式的器乐曲或交响曲,即各自独立的不同乐曲的组合,在巴洛克音乐时代为古典组曲/舞曲组曲,所有套曲都是同一调式,都是从舞曲演变来的。18世纪以后为现代组曲。

巴洛克时期的组曲虽由舞曲组成,但实际上并非作为舞蹈用途,而是经过风格化后供大家欣赏或演奏用的音乐。舞曲风格化的现象在文艺复兴晚期便已存在,舞曲所组成的组曲也在当时便略具雏型。到了巴洛克早期,组曲则是主要的乐器作品类型之一。 巴洛克中期以后,德国音乐家Johann Jacob Froberger (1616-1667)为组曲设计了一个较固定的组合方式: 古典组曲包括四首舞曲乐章,

十、什么叫组曲?

组曲是最古老的器乐套曲形式,源于对比性舞曲的组合。早在14世纪,舞会里即盛行一慢一快的对比性舞曲的组合。16世纪初,琉特演奏家仿此形式以1首庄严的2 拍舞曲与 1首轻快的3拍舞曲联合成套曲,例如在法国、德国及英国,通常采用帕凡舞曲和加亚尔德舞曲的组合,在意大利,则采用帕萨梅佐舞曲和萨尔塔雷洛舞曲的组合。

此外,许多作曲家还各自按自己的艺术构思,进行各种组合的试验。 从当时编纂的琉特曲集中,经常可以发现3个或更多舞曲的组合形式。

组曲作为音乐体裁的名称,最早见于1557年,但其结构形式长期变化不定。其典型形式公认是由萨克逊键盘作曲家J.J.弗罗贝格尔定型的。1650年流行的组曲形式常由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3种舞曲构成,弗罗贝格尔也按此创作了不少组曲。嗣后,吉格插入组曲,有时置于库朗特之前,有时置于其后。弗罗贝格尔死后,1693年,他的组曲曲集出版,其舞曲排列的次序,被公认是古典组曲型式的楷模。

古典组曲是按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的次序排列构成,间或冠有前奏曲和插入布雷、加沃特、小步舞曲等乐曲,有时甚至插入特性曲及标题小曲。各乐章均使用同一调性,都以二段式写成,每段各自反复演奏 1次。当时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如英国的H.珀塞尔、法国的F.库普兰、意大利的A.科雷利、德国的J.S.巴赫及G.F.亨德尔等,都创作了不少组曲,其中以巴赫的《英国组曲》及《法国组曲》最为著名。

当时还有一种芭蕾组曲,其类型及数目随舞剧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一形式始于J.-B.吕利,由1首序曲及1组舞曲组成,后人称之为序曲。巴赫曾仿此写了4首乐队组曲,亦称序曲。

1750年后,奏鸣曲、交响曲及协奏曲崛起,引起作曲家的兴趣,组曲渐趋衰微。但当时流行的一些弦乐曲,如小夜曲、遣兴曲、嬉游曲等也由多乐章组成,亦具组曲的性质。古典乐派的大师们大都作有这类乐曲。现代组曲 19世纪70~80年代,现代组曲兴起。这类组曲亦由若干不同体裁、不同性格、不同调性的乐曲集合而成,大致可分5类:

①集锦式组曲。由配剧音乐、舞剧、歌剧、电影音乐或配乐朗通等音乐中选出若干乐曲辑成,如G.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E.格里格的《彼尔英特》组曲、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等。

②独立的标题性组曲。如Н.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山鲁佐德》、G.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等。

③特性曲组曲。由19世纪出现的各种特性曲及标题小曲组成,如R.舒曼的《狂欢节》、柴科夫斯基的《第三管弦乐组曲》(1884)等。

④民族风格的组曲。随19世纪民族意识的高涨而产生,如德沃扎克的《捷克》组曲、Н.И.佩科的《摩尔达维亚》(1950)等。

⑤仿古组曲。这类组曲,19世纪已有,至20世纪,因受新古典主义思潮影响,更为突出,如格里格的钢琴组曲《霍尔堡时代》、M.拉韦尔的《库普兰之墓》、P.欣德米特的《1922》等。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